邵月娥 朱 庆 徐 强
(泰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泰州市党史方志档案办公室,江苏泰州,22530025300)
泰州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河道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近年来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做大做强了银杏、青虾、螃蟹、河豚、芋头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其中泰州芋头在央视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播出后,更是名声鹊起,享誉海内外。目前,全市芋头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拥有100亩以上的生产示范基地21个,专业合作社15个,种植农户3000多户,已经逐步形成规模产业和经济效益。小小的泰州芋头有望做成大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
芋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芋头产业发展协会、培训服务平台、加工业发展平台相继建立。其中,抓好做好芋头产业档案工作,不但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也能为做大做强芋头品牌、推动产业发展提供资料研究和技术支撑。笔者结合泰州芋头产业发展,就构建芋头特色档案,助推产业发展作一些粗浅思考。
构建芋头特色档案,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对于指导生产、加快产业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农村经济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1.齐全的档案资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条件。科学决策是芋头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决策,产业的发展就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就是要充分掌握真实情况,准确把握发展规律,而这都离不开档案资料的收集、积累和研究运用。1100多年来,芋头在泰州这片沃土上繁衍、进化出几十个品种,兴化龙香芋、姜堰紫荷芋、泰兴香荷芋、靖江香沙芋,成为其中的“四朵金花”。历史上,宋代兴化知县曾把当地的垛田芋头作为贡品敬献皇上,然而有关这方面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对泰州芋头的历史来源、品种品质、食用养生价值等方面知之甚少。为此,需要广泛收集民间资料,邀请相关专家论证研究,建立翔实的资料,对芋头的种植历史、实际功效、市场需求有一个最客观、最基本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样,作出的决策才能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和支持,芋头产业的发展才能方向明、思路清、底气足。
2.完整的档案资料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必备基础。泰州芋头产业发展运行的是“政府引导、部门推动、协会主导、农民参与”的模式,涉及发改委、粮食、水利、农业、供销社、环保、质监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内容包括示范地建设、良种培育、机械研发推广、品牌注册、产品深加工、项目招引、专业合作社组建等。产业发展过程中,各主管部门形成的文件资料各自为政,分散管理,容易散失。发改委和粮食部门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应当牵头组织,明确芋头产业协会作为归档主体,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抓好做好芋头产业发展中的档案工作,确保各种门类的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构建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档案体系,统一规范,集中保管。只有详细丰富的档案资料,才能为芋头的大面积种植推广提供资料研究和技术支撑。
3.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做强泰州芋头品牌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普通市民对于商品的选择越来越依赖于品牌,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能够给人带来较强的安全感。一般情况下,农产品的品牌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从内部看,生产要规范、安全、可追溯,从外部看,要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而这两条都需要档案资料的支撑,涵盖芋头产业运营的全过程,包括育种、生产、保管、运输、销售各环节。靖江市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制定的《靖江无公害香沙芋》已申报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靖江香沙芋也成为泰州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芋头特色档案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地方性。泰州芋头可以使泰州闻名全国,因此芋头特色档案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点。二是动态性。一般是一个生产周期一整理,对芋头种植、经营过程中的每一点都应及时记载,以保证档案的准确无误。三是专业性。芋头特色档案大部分是生产、科研方面形成的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研究性。
开展芋头特色档案工作要与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共同开展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泰州芋头特色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明确规定收集整理的主体和内容范围。重点要抓好做好生产、科研、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1.生产环境档案。“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芋头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必须在里下河粘土或高沙土地区。泰州地处江淮海三水交汇处,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境内水网纵横密布,到处是富含水分的沙壤土和黏土,常年降水丰沛,加上气候、湿度、早晚温差等因素,非常适合芋头生长。要针对不同品种,对其生产的气候、土壤性质、环境等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收集整理形成基础性档案资料。
2.农业技术档案。芋头生产存在种性混杂退化、种芋供应不足、连作障碍、用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对种植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泰州先后在芋头脱毒、培养快繁技术、起垄免培土技术研究和减缓连作障碍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研制了芋头培土壅根机,从国外引进专业起垄机、播种机,逐步解决芋头栽种和田间管理用工量、劳动强度大等难题;农技部门在具体技术指导育栽、培土、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了大量的资料,这些环节中形成的档案都必须作为芋头产业发展的重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3.“健康档案”。借鉴阳澄湖大闸蟹的做法,对境内生产的每一亩芋头,统一建立数据库,将生产、保管、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档案统一纳入到数据库中,实现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通过产品标签,能以电话或上网等方式,查询到该芋头的产地、品种、品牌、生产标准等信息,从而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4.多媒体档案。在档案的种类和载体上,除注重保存传统的纸质档案,还要注重收集电子信息资源,包括网络数据库、光盘、多媒体、音频、视频、声像资料、电子档案及多媒体材料等,力求齐全完整、图文并茂。
5.实物档案。各种品牌芋头的实物及特色资料(专利产品、商标、包装等)。靖江市绿禾蔬菜专业合作社以香沙芋为原料,开发了深加工系列产品,申报“九芋堂”商标,使芋头走上了上海、南京等地市民的餐桌。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芋头产业发展协会一定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认清发展形势,潜心开发多层次的档案文化产品,助推产业腾飞。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编辑芋头种植技术类资料。编印让农民群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芋头栽种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及时提供给企业或农户,指导他们科学种植各类芋头。
2.编印芋头种植新技术的图文材料。及时收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关芋头技术革新、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提供给决策者借鉴,让广大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及时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3.编辑芋头食用价值资料。泰州芋头的味道粉而不松,细而不腻,松软中蕴着筋道,清香中透着绵甜。其医疗保健功效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大致归结为:性平滑,味甘辛,具有化痰散瘀、健胃益脾、调补中气、解毒止痛等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芋头热量、蛋白质含量低,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营养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芋头为碱性食品,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提高肌体免疫力,有美容、养颜、乌发的作用,是典型的养生食品。整理出食用、药用、菜谱等方面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食用芋头。
4.编辑芋头文化内涵资料。芋头在泰州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食材,也是一个蕴含生机的文化符号。中秋节祭祀月神少不了芋头作供品;除夕之夜,老百姓必定要吃芋头,“芋”同“遇”谐音,意为来年会“遇好人”;此外,还有“啃大芋头,发大财”、“出人头地”的良好祝愿。通过开发相关资料书,传承芋头的文化内涵。
泰州的紫荷芋与“辽宁号”航母达成舰载航空兵蔬菜供应合作协议,香荷芋送上“远望”号测量船……举办了中国·泰州芋头节。作为档案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大对芋头产业特色档案管理和研究,通过图文、展览、宣传资料、视频光盘等多种形式在展会、网络、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各方合力,共同推进产业健康发展,让芋头成为泰州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