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荡湖河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9-18 04:00:38徐俊华张响曹迎庆田荣伟于志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长荡湖发展对策现状

徐俊华++张响++曹迎庆++田荣伟++于志强

摘要 介绍了长荡湖河蟹养殖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产业优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河蟹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长荡湖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325-02

长荡湖又名洮湖,是太湖流域第三大湖泊,跨金坛、溧阳2市,西傍茅山,北连长江,东接滆湖,是一个集饮用水源、渔业生产、农业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湖泊。1 长荡湖河蟹养殖发展历程

长荡湖是全国最早开展网围养殖的湖泊,20世纪80年代初,长荡湖成功开创了渔业发展新路径,即湖泊网围养殖。从养殖结构来看,网围养殖初期以鱼类养殖为主,80年代末,试行河蟹网围养殖。长荡湖河蟹网围养殖业大体分为3个历史阶段,即迅猛发展阶段、持续下滑阶段、产业恢复阶段。

1.1 迅猛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受河蟹价格利好的影响,长荡湖河蟹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98年,河蟹养殖面积达到3 200 hm2,占湖泊总面积的37.6%,年产河蟹1 200 t,产值高达3.1亿元,河蟹养殖规模和效益达到历史巅峰,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长荡湖河蟹享誉海内外。

1.2 持续下滑阶段

2003—2009年,长荡湖外源性污染不断加重,水质恶化趋势明显,加之湖区养殖面积和网围密度过大,湖底淤泥日趋加重,水草资源严重衰退,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减弱,长荡湖大半水域水质达不到养蟹要求,同时大多数养殖户为追求产量,盲目加大放养密度,养殖规格偏小,养殖效益直降,部分养殖户出现连年亏损现象,品牌效益一落千丈,错过了河蟹黄金发展期。

1.3 产业恢复阶段

2 产业优势

2.1 生态养殖模式化技术得到成熟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观念的不断提升,绿色、安全、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新的市场背景下,长荡湖渔管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网围整治以来,向渔民积极宣传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目前生态养殖的意识及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平均放养9 000只/hm2,投放螺蛳4 500~7 500 kg/hm2,网围内种植面条草、黄草、竹节草、松毛草,渔民称之为“杂草”,早期在“小蟹箱”里投喂配合饲料,中期全面投喂鲜杂鱼,后期投喂玉米、小麦。同时遇到高温、闷热、大水等恶劣天气,辅以采取生态调控增氧措施,全面推行、实施生态模式化技术养殖。高的产量可达1 125 kg/hm2,最高的达1 500 kg/hm2,养成规格雌雄对打一般150 g以上,最大的达180 g。模式化的推广大大促进了河蟹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提升了品牌,生产出来的大闸蟹经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绿色食品的要求,品质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2.2 鱼蟹混养、蟹鳖间养技术得到普及和提高

2010年起,长荡湖渔管会不断加强养殖模式的创新与指导,并成功探索出鱼蟹混养、蟹鳖间养轮牧等环境与效益兼顾的先进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资源消耗大、水体利用空间小、养殖效益低、养殖风险大等诸多问题,通过示范与推广,鱼蟹混养、蟹鳖间养轮牧模式得到了普及与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鱼蟹混养主要在环境相对较差的养殖水域,以蟹为主,出塘规x

2.3 大力发展品牌渔业、休闲渔业

长荡湖水质清新,风景秀丽,水产品丰富,肉质鲜美。近几年,金坛、溧阳市政府与渔业主管部门,一方面加快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开展中国·长荡湖湖鲜美食节、长荡湖大闸蟹推介会、金坛美食月等活动,推进“金长荡坛”牌大闸蟹和“长荡湖”牌大闸蟹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根据长荡湖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开发了长荡湖旅游度假区、餐饮区、湿地公园等一系列休闲渔业项目,观湖光、赏湖鲜已成为周边大、中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主题活动。据统计,2013年长荡湖观光旅游人数达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7亿元,拉长了渔业产业链条,改变了一直以来靠养殖生产的单一经营模式,有效推动了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渔民养殖观念滞后。尽管长荡湖渔管会每年都组织渔民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围网养殖结构和模式调整。但部分老渔民养殖观念滞后、接受能力差,始终根据老观念、老方法及求稳心态从事养殖,新的先进养殖技术和模式得不到全面推广[1-2]。二是品牌效应不强。长荡湖大闸蟹虽已建立“长荡湖”牌和“金长荡坛”牌,但因品牌建设起步较晚,目前长荡湖大闸蟹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影响力不强,进而长荡湖大闸蟹在品质上与其他地区的驰名品牌相比不分上下,价格落差却很大。三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长荡湖河蟹合作组织规模小、层次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另外,长荡湖河蟹现有的经营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为主,养殖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抱团取暖的规模经营优势未能形成,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

4 发展对策

4.1 全面制定河蟹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

完善长荡湖绿色大闸蟹养殖技术操作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力度,全面推行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并联合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围绕大规格河蟹养殖上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和创新,形成一套成熟的大规格商品蟹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操作规程,不断提升长荡湖河蟹养殖技术水平。争取3年时间普及率从现有的20%提高到60%,总产量增加30%以上,总产值及收入实现翻番的指标。

4.2 加强湖区湿地保护及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加大长荡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通过湖泊上游河道清淤、植被恢复、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保护并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源性污染[3];长荡湖网围养殖区内建设高效生态养殖小区,根据生物与环境协同作用原理,养殖区内外排网围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移殖螺蛳、河蚌,栽种水草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水质外,小区外围通过种植篙草、野菱、景观藕水生植物等措施,进一步修复长荡湖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为河蟹养殖提供优质的水源基础。

4.3 坚持搞好配套设施,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借助网络、短信、热线、微博等信息平台,做好技术指导、天气资讯、安全生产事项等服务。二是建立产、学、研模式。加强与水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长荡湖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实施科技兴湖。三是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渔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完善岗位目标管理制度、考核考评制度等,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推广服务水平[4]。

4.4 以长荡湖退耕还湖为契机,做强、做大长荡湖河蟹产业

2013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长荡湖实施退耕还湖的总体规划,总体设计目标2 666.67 hm2,其中金坛666.67 hm2,溧阳2 000 hm2,金坛、溧阳两市政府依据目标,各自结合旅游、休闲大产业发展制定出新的规划,总体完成预计需5~10年时间,目前工作已经启动,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极好的良机,必将推动长荡湖河蟹产业更高、更快、更稳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倪进玉,姚世雄,王云,等.河蟹肝脏病变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科学养鱼,2009(2):56-58.

[2] 王海表.浅析河蟹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09(3):12-13.

[3] 刘孝华.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9(1):167-169.

[4] 卢凌霄,吕超,陈加.江苏省河蟹产业发展研究[J].水产科技,2007(6):33-38.endprint

摘要 介绍了长荡湖河蟹养殖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产业优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河蟹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长荡湖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325-02

长荡湖又名洮湖,是太湖流域第三大湖泊,跨金坛、溧阳2市,西傍茅山,北连长江,东接滆湖,是一个集饮用水源、渔业生产、农业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湖泊。1 长荡湖河蟹养殖发展历程

长荡湖是全国最早开展网围养殖的湖泊,20世纪80年代初,长荡湖成功开创了渔业发展新路径,即湖泊网围养殖。从养殖结构来看,网围养殖初期以鱼类养殖为主,80年代末,试行河蟹网围养殖。长荡湖河蟹网围养殖业大体分为3个历史阶段,即迅猛发展阶段、持续下滑阶段、产业恢复阶段。

1.1 迅猛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受河蟹价格利好的影响,长荡湖河蟹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98年,河蟹养殖面积达到3 200 hm2,占湖泊总面积的37.6%,年产河蟹1 200 t,产值高达3.1亿元,河蟹养殖规模和效益达到历史巅峰,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长荡湖河蟹享誉海内外。

1.2 持续下滑阶段

2003—2009年,长荡湖外源性污染不断加重,水质恶化趋势明显,加之湖区养殖面积和网围密度过大,湖底淤泥日趋加重,水草资源严重衰退,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减弱,长荡湖大半水域水质达不到养蟹要求,同时大多数养殖户为追求产量,盲目加大放养密度,养殖规格偏小,养殖效益直降,部分养殖户出现连年亏损现象,品牌效益一落千丈,错过了河蟹黄金发展期。

1.3 产业恢复阶段

2 产业优势

2.1 生态养殖模式化技术得到成熟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观念的不断提升,绿色、安全、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新的市场背景下,长荡湖渔管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网围整治以来,向渔民积极宣传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目前生态养殖的意识及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平均放养9 000只/hm2,投放螺蛳4 500~7 500 kg/hm2,网围内种植面条草、黄草、竹节草、松毛草,渔民称之为“杂草”,早期在“小蟹箱”里投喂配合饲料,中期全面投喂鲜杂鱼,后期投喂玉米、小麦。同时遇到高温、闷热、大水等恶劣天气,辅以采取生态调控增氧措施,全面推行、实施生态模式化技术养殖。高的产量可达1 125 kg/hm2,最高的达1 500 kg/hm2,养成规格雌雄对打一般150 g以上,最大的达180 g。模式化的推广大大促进了河蟹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提升了品牌,生产出来的大闸蟹经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绿色食品的要求,品质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2.2 鱼蟹混养、蟹鳖间养技术得到普及和提高

2010年起,长荡湖渔管会不断加强养殖模式的创新与指导,并成功探索出鱼蟹混养、蟹鳖间养轮牧等环境与效益兼顾的先进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资源消耗大、水体利用空间小、养殖效益低、养殖风险大等诸多问题,通过示范与推广,鱼蟹混养、蟹鳖间养轮牧模式得到了普及与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鱼蟹混养主要在环境相对较差的养殖水域,以蟹为主,出塘规x

2.3 大力发展品牌渔业、休闲渔业

长荡湖水质清新,风景秀丽,水产品丰富,肉质鲜美。近几年,金坛、溧阳市政府与渔业主管部门,一方面加快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开展中国·长荡湖湖鲜美食节、长荡湖大闸蟹推介会、金坛美食月等活动,推进“金长荡坛”牌大闸蟹和“长荡湖”牌大闸蟹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根据长荡湖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开发了长荡湖旅游度假区、餐饮区、湿地公园等一系列休闲渔业项目,观湖光、赏湖鲜已成为周边大、中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主题活动。据统计,2013年长荡湖观光旅游人数达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7亿元,拉长了渔业产业链条,改变了一直以来靠养殖生产的单一经营模式,有效推动了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渔民养殖观念滞后。尽管长荡湖渔管会每年都组织渔民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围网养殖结构和模式调整。但部分老渔民养殖观念滞后、接受能力差,始终根据老观念、老方法及求稳心态从事养殖,新的先进养殖技术和模式得不到全面推广[1-2]。二是品牌效应不强。长荡湖大闸蟹虽已建立“长荡湖”牌和“金长荡坛”牌,但因品牌建设起步较晚,目前长荡湖大闸蟹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影响力不强,进而长荡湖大闸蟹在品质上与其他地区的驰名品牌相比不分上下,价格落差却很大。三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长荡湖河蟹合作组织规模小、层次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另外,长荡湖河蟹现有的经营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为主,养殖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抱团取暖的规模经营优势未能形成,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

4 发展对策

4.1 全面制定河蟹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

完善长荡湖绿色大闸蟹养殖技术操作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力度,全面推行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并联合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围绕大规格河蟹养殖上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和创新,形成一套成熟的大规格商品蟹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操作规程,不断提升长荡湖河蟹养殖技术水平。争取3年时间普及率从现有的20%提高到60%,总产量增加30%以上,总产值及收入实现翻番的指标。

4.2 加强湖区湿地保护及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加大长荡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通过湖泊上游河道清淤、植被恢复、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保护并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源性污染[3];长荡湖网围养殖区内建设高效生态养殖小区,根据生物与环境协同作用原理,养殖区内外排网围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移殖螺蛳、河蚌,栽种水草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水质外,小区外围通过种植篙草、野菱、景观藕水生植物等措施,进一步修复长荡湖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为河蟹养殖提供优质的水源基础。

4.3 坚持搞好配套设施,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借助网络、短信、热线、微博等信息平台,做好技术指导、天气资讯、安全生产事项等服务。二是建立产、学、研模式。加强与水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长荡湖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实施科技兴湖。三是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渔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完善岗位目标管理制度、考核考评制度等,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推广服务水平[4]。

4.4 以长荡湖退耕还湖为契机,做强、做大长荡湖河蟹产业

2013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长荡湖实施退耕还湖的总体规划,总体设计目标2 666.67 hm2,其中金坛666.67 hm2,溧阳2 000 hm2,金坛、溧阳两市政府依据目标,各自结合旅游、休闲大产业发展制定出新的规划,总体完成预计需5~10年时间,目前工作已经启动,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极好的良机,必将推动长荡湖河蟹产业更高、更快、更稳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倪进玉,姚世雄,王云,等.河蟹肝脏病变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科学养鱼,2009(2):56-58.

[2] 王海表.浅析河蟹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09(3):12-13.

[3] 刘孝华.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9(1):167-169.

[4] 卢凌霄,吕超,陈加.江苏省河蟹产业发展研究[J].水产科技,2007(6):33-38.endprint

摘要 介绍了长荡湖河蟹养殖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产业优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河蟹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长荡湖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325-02

长荡湖又名洮湖,是太湖流域第三大湖泊,跨金坛、溧阳2市,西傍茅山,北连长江,东接滆湖,是一个集饮用水源、渔业生产、农业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湖泊。1 长荡湖河蟹养殖发展历程

长荡湖是全国最早开展网围养殖的湖泊,20世纪80年代初,长荡湖成功开创了渔业发展新路径,即湖泊网围养殖。从养殖结构来看,网围养殖初期以鱼类养殖为主,80年代末,试行河蟹网围养殖。长荡湖河蟹网围养殖业大体分为3个历史阶段,即迅猛发展阶段、持续下滑阶段、产业恢复阶段。

1.1 迅猛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受河蟹价格利好的影响,长荡湖河蟹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98年,河蟹养殖面积达到3 200 hm2,占湖泊总面积的37.6%,年产河蟹1 200 t,产值高达3.1亿元,河蟹养殖规模和效益达到历史巅峰,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长荡湖河蟹享誉海内外。

1.2 持续下滑阶段

2003—2009年,长荡湖外源性污染不断加重,水质恶化趋势明显,加之湖区养殖面积和网围密度过大,湖底淤泥日趋加重,水草资源严重衰退,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减弱,长荡湖大半水域水质达不到养蟹要求,同时大多数养殖户为追求产量,盲目加大放养密度,养殖规格偏小,养殖效益直降,部分养殖户出现连年亏损现象,品牌效益一落千丈,错过了河蟹黄金发展期。

1.3 产业恢复阶段

2 产业优势

2.1 生态养殖模式化技术得到成熟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观念的不断提升,绿色、安全、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新的市场背景下,长荡湖渔管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网围整治以来,向渔民积极宣传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目前生态养殖的意识及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平均放养9 000只/hm2,投放螺蛳4 500~7 500 kg/hm2,网围内种植面条草、黄草、竹节草、松毛草,渔民称之为“杂草”,早期在“小蟹箱”里投喂配合饲料,中期全面投喂鲜杂鱼,后期投喂玉米、小麦。同时遇到高温、闷热、大水等恶劣天气,辅以采取生态调控增氧措施,全面推行、实施生态模式化技术养殖。高的产量可达1 125 kg/hm2,最高的达1 500 kg/hm2,养成规格雌雄对打一般150 g以上,最大的达180 g。模式化的推广大大促进了河蟹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提升了品牌,生产出来的大闸蟹经检测,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绿色食品的要求,品质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2.2 鱼蟹混养、蟹鳖间养技术得到普及和提高

2010年起,长荡湖渔管会不断加强养殖模式的创新与指导,并成功探索出鱼蟹混养、蟹鳖间养轮牧等环境与效益兼顾的先进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资源消耗大、水体利用空间小、养殖效益低、养殖风险大等诸多问题,通过示范与推广,鱼蟹混养、蟹鳖间养轮牧模式得到了普及与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鱼蟹混养主要在环境相对较差的养殖水域,以蟹为主,出塘规x

2.3 大力发展品牌渔业、休闲渔业

长荡湖水质清新,风景秀丽,水产品丰富,肉质鲜美。近几年,金坛、溧阳市政府与渔业主管部门,一方面加快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开展中国·长荡湖湖鲜美食节、长荡湖大闸蟹推介会、金坛美食月等活动,推进“金长荡坛”牌大闸蟹和“长荡湖”牌大闸蟹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根据长荡湖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开发了长荡湖旅游度假区、餐饮区、湿地公园等一系列休闲渔业项目,观湖光、赏湖鲜已成为周边大、中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主题活动。据统计,2013年长荡湖观光旅游人数达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7亿元,拉长了渔业产业链条,改变了一直以来靠养殖生产的单一经营模式,有效推动了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渔民养殖观念滞后。尽管长荡湖渔管会每年都组织渔民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围网养殖结构和模式调整。但部分老渔民养殖观念滞后、接受能力差,始终根据老观念、老方法及求稳心态从事养殖,新的先进养殖技术和模式得不到全面推广[1-2]。二是品牌效应不强。长荡湖大闸蟹虽已建立“长荡湖”牌和“金长荡坛”牌,但因品牌建设起步较晚,目前长荡湖大闸蟹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影响力不强,进而长荡湖大闸蟹在品质上与其他地区的驰名品牌相比不分上下,价格落差却很大。三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长荡湖河蟹合作组织规模小、层次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另外,长荡湖河蟹现有的经营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为主,养殖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抱团取暖的规模经营优势未能形成,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

4 发展对策

4.1 全面制定河蟹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

完善长荡湖绿色大闸蟹养殖技术操作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力度,全面推行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并联合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围绕大规格河蟹养殖上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和创新,形成一套成熟的大规格商品蟹生态化、标准化养殖操作规程,不断提升长荡湖河蟹养殖技术水平。争取3年时间普及率从现有的20%提高到60%,总产量增加30%以上,总产值及收入实现翻番的指标。

4.2 加强湖区湿地保护及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加大长荡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力度,通过湖泊上游河道清淤、植被恢复、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保护并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源性污染[3];长荡湖网围养殖区内建设高效生态养殖小区,根据生物与环境协同作用原理,养殖区内外排网围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移殖螺蛳、河蚌,栽种水草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水质外,小区外围通过种植篙草、野菱、景观藕水生植物等措施,进一步修复长荡湖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为河蟹养殖提供优质的水源基础。

4.3 坚持搞好配套设施,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借助网络、短信、热线、微博等信息平台,做好技术指导、天气资讯、安全生产事项等服务。二是建立产、学、研模式。加强与水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长荡湖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实施科技兴湖。三是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渔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完善岗位目标管理制度、考核考评制度等,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推广服务水平[4]。

4.4 以长荡湖退耕还湖为契机,做强、做大长荡湖河蟹产业

2013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长荡湖实施退耕还湖的总体规划,总体设计目标2 666.67 hm2,其中金坛666.67 hm2,溧阳2 000 hm2,金坛、溧阳两市政府依据目标,各自结合旅游、休闲大产业发展制定出新的规划,总体完成预计需5~10年时间,目前工作已经启动,长荡湖河蟹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极好的良机,必将推动长荡湖河蟹产业更高、更快、更稳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倪进玉,姚世雄,王云,等.河蟹肝脏病变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科学养鱼,2009(2):56-58.

[2] 王海表.浅析河蟹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09(3):12-13.

[3] 刘孝华.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9(1):167-169.

[4] 卢凌霄,吕超,陈加.江苏省河蟹产业发展研究[J].水产科技,2007(6):33-38.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荡湖发展对策现状
丰水期长荡湖水质评价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长荡湖』八鲜宴
美食(2017年9期)2017-09-15 08:52:47
长荡湖与周边湖泊对比研究
世界家苑(2017年12期)2017-01-10 04:32:42
普惠金融扶贫发展对策研究
抓住机遇 全面加快澜沧县烤烟产业发展
探讨促进文博事业发展的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3:23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