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铭玉
第22届索契冬奥会,黑龙江省在几名主力队员因伤缺赛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继续保持了冰雪体育强省地位,并实现了多项历史性突破。一是运动员参赛人数仍然占据首位,在全部66名运动员中,我省有42人参赛,占运动员人数的63%。二是参赛项目的小项覆盖面实现了突破,由原来的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的双人滑等项目扩大到雪上项目、男子冰壶、花样滑冰的女子单人滑、冰舞等多个项目。三是速度滑冰获得冬奥会金牌,实现了我国冬奥会基础项目历史性的突破。四是雪上项目的空中技巧和越野滑雪在亚洲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五是男子冰壶获得第四名,打破了传统冰壶强国的垄断地位,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我省运动健儿在冬奥会上取得的成绩,在我省又一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作为冰雪体育大省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以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宗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研究探讨破解制约我省群众体育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处理好简政放权和管办分离的关系,多渠道、全方位推动形成“大群体”工作格局,促进我省由冰雪体育强省向体育大省迈进。
一、构建好公共服务体系
我省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过程中,要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一是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要求,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确保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新周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真正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二是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确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和指标体系,在推广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在管理方式上要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社会管理和服务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注重引导、注重激发各方面作用转变。以面向基层、服务民众、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为根本,不断提高群众体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二、建设好群众身边的设施
按照我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要求,到2015年,我省要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50%以上的目标。一是进一步摸清多年来我省投入建设的各类全民健身设施的底数,掌握各地全民健身设施健身的总体情况,积极推进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基础数据统计制度,严格规范全民健身设施资助和器材招标程序。二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向消除空白点、缩短城乡差距方面倾斜,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当地实际、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三是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细化理清各级体育部门与政府和社会在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中的角色和定位,引导体育部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政策研究、制定标准、建立规范、提供服务和加强监管上来。
三、服务好健身组织
要把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一是进一步加大全省全民健身站点的管理和资助力度,到2015年实现全省居民委、社区和行政村每万人有3个以上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研究解决健身站点扰民以及人群聚集等安全隐患问题,加大对全民健身站点的合理规划。二是切实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实际作用,研究制定指导员协会发展政策、开展工作的具体措施。到2015年,按照总人口1%。的目标,建成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素质优良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队伍。三是积极推进乡镇和社区社会体育指导站的建设和资助工作,加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推行在每个行政村至少发展和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全省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比表彰活动,对于在一线服务,成绩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相应的荣誉和资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注重与大型体育活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基层相结合,形成示范性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局面。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作用。吸收和发展省、市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和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并为群众健身提供志愿服务。五是切实转变在指导和管理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上的行政思维和行政工作方法,把大力培育项目人口、提高本项目及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作为衡量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制定促进社会体育组织发展以及支持其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政策和措施,努力消除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政策障碍。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面要坚持“创新、俭朴、务实、惠民”的原则,要打破传统举办活动的思维模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公民参加健身获得健康的切身需求;更加注重贴近基层,重视活动重心下移。一是深入挖掘群众体育文化元素,积极开发和培育新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逐步形成一市多品牌、一县一特色、一乡镇一亮点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并将其打造成为本地的名片。二是对于我省已形成传统的品牌性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资助力度、强化宣传推介,促进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的经常化、生活化。三是发挥我省冰雪资源优势,进一步普及和开展冬季全民健身活动,各级体育部门要利用自身的场地资源与人员优势,采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无偿的冬季运动场地,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到冬季运动活动中。要注重与冬季运动项目结合,通过增加冬季项目人口带动提升经常参加冬季体育锻炼的人数,以此扩大冬季运动项目的人才基数,促进冬季运动水平的提升。
五、发展好青少年体育
要把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一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大力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二是打破行业壁垒,要把体育部门的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关注特殊教育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农民工子女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健身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三是从“体教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扩大数量和规模,做大做强我省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积极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做法,研究探讨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成为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基地,形成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中学二线运动队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六、做好全民健身宣传
充分认识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在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和知识,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健身活动的重要作用,全力做好全民健身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手段, 建立上通国家,下至基层,覆盖全省的全民健身宣传报道机制,全面详细地宣传报道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让广大群众真正理解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全社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 形成全方位的全民健身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 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 大巡讲活动,向人民群众传授体育健身和体育文化知识。三是举行全民健身深入基层采风宣传报道活动,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典型活动、感人事迹和科学健身方法。□
(编辑/李舶)
活力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