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在诊断结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及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因素分析

2014-09-13 08:01:16周海新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癌变结肠镜腺瘤

周海新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呈现明显上升之势[1]。“腺瘤-癌”顺序学说即绝大多数结肠癌是由腺瘤或经由腺瘤期演变而来,目前已经得到学术界公认,也就是说结肠息肉可以继发癌变从而进展为结肠癌,某些结肠息肉也被认为是癌前状态。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研究结肠癌变息肉的分布、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以及临床表现,探讨结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对于早期发现结肠息肉癌变或尽早发现结肠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并行病理检查的220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结肠镜在诊断结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及癌变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并行病理检查的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2例,女性88例,年龄19~78岁,平均(46.3±9.8)岁,所有诊断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确诊结肠癌患者21例,癌变率9.5%。

1.2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肠癌变息肉在结肠镜下表现

220例患者共检出癌变患者21例,检出率9.5%,其中以多发息肉(13/21,61.9%)为主。在检出的307枚结肠息肉中共检出癌变息肉25枚,主要分布于直肠(13/25,52.0%)和乙状结肠(10/25,40.0%),另外还有升结肠(1/25,4.0%)和横结肠(1/25,4.0%)。大小以≥2 cm(11/25,44.0%)为主,其次为≥1~2 cm(8/25,32.0%)和<1 cm(6/25,24.0%)。病理类型以腺瘤性(23/25,92.0%)为主、另外还有幼年性(1/25,4.0%)和增生性(1/25,4.0%),腺瘤中又以绒毛状腺瘤(10/23,43.5%)为主,另外还有管状(8/23,34.8%)和混合状腺瘤(5/23,21.7%)。

2.2 息肉特征与息肉癌变的关系

不同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病理类型的结肠息肉患者癌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息肉特征患者结肠息肉癌变情况

2.3 不同性别及年龄患者息肉癌变情况

男、女性息肉癌变率分别为10.6%(14/132)和8.0%(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0,P>0.05),说明性别对癌变率无明显影响,见表1。年龄<40岁、≥40~60岁和≥60岁患者癌变率分别为2.8%(1/36)、7.9%(6/89)和13.7%(14/95),≥60岁患者癌变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χ2=6.061,P<0.05)。

2.4 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息肉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2 cm、多发、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结肠癌与结肠息肉的关系一直倍受关注,现有研究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大多数结肠癌很可能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部分结肠息肉也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者统计,结肠息肉癌变率为1.7%~20.8%[2],本研究中220例结肠息肉患者经病理证实癌变21例,癌变率9.5%。结肠癌5年生存率63%,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发现观察病变部位,而且可以直视下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有助于及早诊断结肠癌变,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英国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也表明,在55~64岁的人群中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使远端结肠癌发病率下降50%,并使结肠癌发病率下降33%,死亡率下降43%[3]。

息肉癌变率男性10.6%,略高于女性息肉癌变率(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性别不同对结肠息肉癌变率无明显影响。年龄方面,我国2009年结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发病高峰为80岁以上年龄组[4],本组资料中≥60岁患者息肉癌变率(13.7%)要明显高于<40岁、40~60岁的患者(2.8%、7.9%),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6],说明年龄也是结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结肠息肉恶变率有明显增加之势,考虑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60岁以上人群息肉检出率本就高于60岁以下人群,另一方面随年龄增加易发生恶变的腺瘤性息肉构成比也呈增加趋势[7]。结直肠息肉发生部位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常见[8],在本研究中分别占27.0%、29.0%,并且乙状结肠、直肠息肉癌变率也明显高于其余三个部位,说明息肉的分布部位也是影响癌变的相关因素。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的息肉是癌变的高发部位,考虑可能与结肠内容物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滞留时间较长对肠上皮造成长时间刺激有关[9],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结肠镜筛查中应密切关注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息肉。既往研究认为息肉大小与息肉癌变密切相关,息肉体积越大,癌变风险越高[10]。一项针对1578例结肠息肉患者的研究显示,息肉<1 cm、≥1~2 cm、>2 cm者癌变率分别为2.73%、13.88%和30.19%[5],与本组研究结果接近,提示随着息肉体积增大,其癌变风险也随之增大。息肉数目的多少也是影响息肉癌变的因素之一,前人研究发现息肉的数目越多,息肉癌变的风险越高[10]。本研究中多发息肉的癌变率(23.2%)明显高于单发息肉(4.9%),也证实了息肉数目是发生癌变的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腺瘤性息肉作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其癌变几率较高,本研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病理类型息肉,提示腺瘤性息肉是癌变的高危因素,并且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其病理学类型密切相关,绒毛状腺瘤上皮细胞凋亡率低,生长较快,易发生癌变[11]。本研究中绒毛状腺瘤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混合状腺瘤和管状腺瘤,也是息肉易发癌变的影响因素。

表2 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体积较大的腺瘤性息肉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均为息肉易发癌变的高危人群,应密切随访,及时切除息肉,可以及早检出结肠癌,降低死亡率。

[1] 陈 琼,刘志才,程兰平,等.2003~2007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3):179-182.

[2] Sakamoto T,Mitsuzaki K,Utsunomiya D,et al.Detection of flat colorectal polyps at screening CT colonography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polypoid lesions〔J〕.Acta Radiol,2012,53(7):714-719.

[3] Atkin WS,Edwards R,Kralj-Hans I,et al.Once-only flexible sigmoidoscopy screening in preven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10,375(9726):1624-1633.

[4] 王 宁,孙婷婷,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7):515-520.

[5] 杜小娟.1578 例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与癌变因素探讨〔J〕.河北医学,2012,18(10):1356-1360.

[6] 张海涛,赵秀珍,孙 浩,等.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及内镜、病理特征〔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7):2886-2889.

[7] 宋森涛,卢水蓉,王若燕,等.不同年龄段结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5):458-461.

[8] 周 丽,王志强,赵 宏,等.3 836例肠镜检查中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7):703-705.

[9] 王思平,刘玉林,朱 艳,等.右半结肠癌81例发病特点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4):413-414.

[10] 赖晓嵘,沙卫红,林 焕,等.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治疗及癌变因素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3):127-129.

[11] 王水红,马应杰.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4):393-395.

猜你喜欢
癌变结肠镜腺瘤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04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