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翠崧++++++钟金宝++++++李燕红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性皮炎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 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神经性皮炎;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c)-0110-03
Effect of psychologic factor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rmatitis
ZHI Cui-song ZHONG Jin-bao LI Yan-h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Guangzhou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Guangzhou 51009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 factor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rmatitis. Methods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of 4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care,such as general care,diet care,medication care,then men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nditi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fficacy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AS and SD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effective p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70.0% (P<0.05). Conclusion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in patients,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onl.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oon;Neurodermatitis;Psychological pactors
神经性皮炎是因为局部皮肤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皮肤疾病,又被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1]。祖国医学谓之“牛皮癣”“摄领疮”,该病好发于颈项部,临床上皮肤呈苔藓样改变,局部肥厚且粗糙,伴有剧烈的瘙痒,本病常常迁延不愈,病程极长,且反复发作,目前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多采取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及系统使用抗过敏药物,缺乏根治方法[2]。火针乃针灸之基础发展而来,其为针与灸之精华相合,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灸,火针是用特制的针具在火焰上加热后刺激皮肤,使局部温热骤升,促使神经功能传导、帮助局部炎症消散,同时可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加局部皮肤的免疫功能[3]。本科使用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使用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本科门诊的神经性皮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18~50岁,平均(32.3±2.9)岁,病程1~10年,平均(2.3±0.1)年;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8~50岁,平均(32.5±2.8)岁,病程1~10年,平均(2.4±0.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注意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在系统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糠酸莫米松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火针治疗。使用火针治疗时要先将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使用中粗的火针采用密刺法,大约间隔0.5 cm进针一枚,将火针要烧至白亮,采用疾刺疾出法,直刺入穴,深度则以病灶部位皮肤厚度为标准,一般穿透病灶皮肤后即有突破感,对于病灶坚实难透者,则将火针刺入0.5 cm即可。每周2次,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
1.3 护理干预方法
1.3.1 心理干预因神经性皮炎患者久治不愈,且发生于头面部,严重影响患者容貌,所以患者往往对治疗效果十分关注,同时因炎症反应等而出现的病灶部位疼痛,更加重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关注。应该及时告之患者进行火针治疗的优越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火针治疗,加强与患者沟通,必要时通过实际病例的现身说法,以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要有同情心理,切忌讥笑、讽刺患者,向患者讲解神经性皮炎的相关知识,以减少患者悲观、恐惧、紧张的心理。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要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促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社会认可度。
1.3.2 操作过程中的护理干预使用火针治疗,因温度较高,有出现烧烫伤的可能,所以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做到精准、轻快、巧妙,有效避开病灶部位重要的血管和神经走向。治疗前准确定位病灶,操作前选择合适大小的火针型号进行操作,并对每次使用的火针均要进行严格消毒甚至灭菌处理,以避免和减少医源性感染。在进行操作时,注意提高注意力,减少和避免导致分神的外因影响。治疗过程中告之患者头部制动的重要性,在对接近五官附件的组织进行操作时,一定要避免伤及眼睛、鼻等重要器官。
1.4 疗效判定
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其中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总分正常上限41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50分为有抑郁症状。
临床效果评价具体如下。痊愈:红斑、丘疹及肥厚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显效:红斑、丘疹及肥厚皮损明显消退(60%~100%),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红斑、丘疹有所消退(30%~60%),结节及肥厚皮损变薄,瘙痒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无消退或无改善(<30%),仍感剧烈瘙痒[4]。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endprint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χ2=7.013,P=0.008)(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现代医学尚无定论,其可能与支配病灶部位的神经组织病变有关,其次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存在一定相关性,另外也有研究提示,其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5]。传统医学则认为本病表于肌肤,而本于脏腑,初为肺经风毒、脾经湿热致肌肤腠理受损,蕴阻而湿热,后继以热盛而肌肤出现苔癣样变、风盛而肌肤瘙痒,湿性黏腻而久治不愈[6]。本病久之导致患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日久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循环往复,久之加重[7]。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对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效果显著,缓解迅速,大部分患者在治疗1次后即能见到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是因为火针刺入病灶后迅速提高局部温度,增加血液循环,改善病灶部位皮肤的营养状态,增加其新陈代谢,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止痒之功效,最终促使病灶部位皮肤组织恢复正常[8]。
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通经活络、软坚散结之功效,刺入病损处皮肤后,其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毛囊,促使毛囊口的张合,改善局部炎症堆积,通过热效应可对局部致病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杀灭效果[9],同时还能直接通过针刺效应,将增厚的囊壁刺破并使局部增生的结缔组织疏松,具有祛腐化瘀之功效[10],而且火针的局部高温还能使增生的皮脂腺细胞减少分泌,改善毛囊内环境,对于减少病灶复发具有积极意义,最后火针还具有防止或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从而促使局部皮肤的修复以及组织的再生[11]。本研究观察组针对火针治疗采用心理干预为主,积极配合火针治疗操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改善了护患关系,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尤其是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结合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的心理。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治疗后观察组的无效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提示患者依从性增高、心理压力减轻,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效果。
综合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祁秀荣.埋线为主治疗播散型神经性皮炎[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40-41.
[2]旷秋和.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0):15-16.
[3]张颜,周建伟,黄蜀,等.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4):252-254.
[4]王津.火针点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99-900.
[5]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6.
[6]王洪彬,李晓泓,宋晓琳,等.火针疗法临床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医文献杂志,2009,14(3):52-54.
[7]张晓霞,董明霞,陶云.火针疗法对外周血象影响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12,22(4):47-48.
[8]罗海鸥,唐勇,王洪志,等.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L-1、IL-6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2):35-37.
[9]潘书林,潘明,孙晓兰.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89例[J].中国针灸,2008,25(10):740.
[10]陆卫卫,吴峻,邵荣世,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21):2278-2279.
[11]廖欢,黄蜀.火针联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慢性湿疹50例[J].中国针灸,2007,27(11):796.
(收稿日期:2014-05-06本文编辑:林利利)
endprint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χ2=7.013,P=0.008)(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现代医学尚无定论,其可能与支配病灶部位的神经组织病变有关,其次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存在一定相关性,另外也有研究提示,其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5]。传统医学则认为本病表于肌肤,而本于脏腑,初为肺经风毒、脾经湿热致肌肤腠理受损,蕴阻而湿热,后继以热盛而肌肤出现苔癣样变、风盛而肌肤瘙痒,湿性黏腻而久治不愈[6]。本病久之导致患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日久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循环往复,久之加重[7]。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对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效果显著,缓解迅速,大部分患者在治疗1次后即能见到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是因为火针刺入病灶后迅速提高局部温度,增加血液循环,改善病灶部位皮肤的营养状态,增加其新陈代谢,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止痒之功效,最终促使病灶部位皮肤组织恢复正常[8]。
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通经活络、软坚散结之功效,刺入病损处皮肤后,其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毛囊,促使毛囊口的张合,改善局部炎症堆积,通过热效应可对局部致病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杀灭效果[9],同时还能直接通过针刺效应,将增厚的囊壁刺破并使局部增生的结缔组织疏松,具有祛腐化瘀之功效[10],而且火针的局部高温还能使增生的皮脂腺细胞减少分泌,改善毛囊内环境,对于减少病灶复发具有积极意义,最后火针还具有防止或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从而促使局部皮肤的修复以及组织的再生[11]。本研究观察组针对火针治疗采用心理干预为主,积极配合火针治疗操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改善了护患关系,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尤其是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结合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的心理。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治疗后观察组的无效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提示患者依从性增高、心理压力减轻,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效果。
综合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祁秀荣.埋线为主治疗播散型神经性皮炎[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40-41.
[2]旷秋和.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0):15-16.
[3]张颜,周建伟,黄蜀,等.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4):252-254.
[4]王津.火针点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99-900.
[5]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6.
[6]王洪彬,李晓泓,宋晓琳,等.火针疗法临床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医文献杂志,2009,14(3):52-54.
[7]张晓霞,董明霞,陶云.火针疗法对外周血象影响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12,22(4):47-48.
[8]罗海鸥,唐勇,王洪志,等.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L-1、IL-6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2):35-37.
[9]潘书林,潘明,孙晓兰.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89例[J].中国针灸,2008,25(10):740.
[10]陆卫卫,吴峻,邵荣世,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21):2278-2279.
[11]廖欢,黄蜀.火针联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慢性湿疹50例[J].中国针灸,2007,27(11):796.
(收稿日期:2014-05-06本文编辑:林利利)
endprint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χ2=7.013,P=0.008)(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现代医学尚无定论,其可能与支配病灶部位的神经组织病变有关,其次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存在一定相关性,另外也有研究提示,其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5]。传统医学则认为本病表于肌肤,而本于脏腑,初为肺经风毒、脾经湿热致肌肤腠理受损,蕴阻而湿热,后继以热盛而肌肤出现苔癣样变、风盛而肌肤瘙痒,湿性黏腻而久治不愈[6]。本病久之导致患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日久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循环往复,久之加重[7]。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对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效果显著,缓解迅速,大部分患者在治疗1次后即能见到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是因为火针刺入病灶后迅速提高局部温度,增加血液循环,改善病灶部位皮肤的营养状态,增加其新陈代谢,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止痒之功效,最终促使病灶部位皮肤组织恢复正常[8]。
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通经活络、软坚散结之功效,刺入病损处皮肤后,其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毛囊,促使毛囊口的张合,改善局部炎症堆积,通过热效应可对局部致病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杀灭效果[9],同时还能直接通过针刺效应,将增厚的囊壁刺破并使局部增生的结缔组织疏松,具有祛腐化瘀之功效[10],而且火针的局部高温还能使增生的皮脂腺细胞减少分泌,改善毛囊内环境,对于减少病灶复发具有积极意义,最后火针还具有防止或减轻瘢痕形成的作用,从而促使局部皮肤的修复以及组织的再生[11]。本研究观察组针对火针治疗采用心理干预为主,积极配合火针治疗操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改善了护患关系,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尤其是针对患者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结合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的心理。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治疗后观察组的无效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提示患者依从性增高、心理压力减轻,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效果。
综合上所述,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祁秀荣.埋线为主治疗播散型神经性皮炎[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40-41.
[2]旷秋和.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0):15-16.
[3]张颜,周建伟,黄蜀,等.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4):252-254.
[4]王津.火针点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99-900.
[5]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6.
[6]王洪彬,李晓泓,宋晓琳,等.火针疗法临床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医文献杂志,2009,14(3):52-54.
[7]张晓霞,董明霞,陶云.火针疗法对外周血象影响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12,22(4):47-48.
[8]罗海鸥,唐勇,王洪志,等.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L-1、IL-6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2):35-37.
[9]潘书林,潘明,孙晓兰.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89例[J].中国针灸,2008,25(10):740.
[10]陆卫卫,吴峻,邵荣世,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2(21):2278-2279.
[11]廖欢,黄蜀.火针联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慢性湿疹50例[J].中国针灸,2007,27(11):796.
(收稿日期:2014-05-06本文编辑:林利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