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李 来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探析
何 李 来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和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迈入新时期。作为担负培养未来教师的母机,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水平。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准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
从广义上讲,教师教育者指为职前与职后教师提供教育指导的教师,既包括大学的教师教育机构中负责教育、辅导准教师的指导教师,又包括中小学中的帮助指导实习教师的合作教师,还包括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教师。
教师教育者是实施教师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状况直接影响了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教学能力状况。笔者以安徽省某师范学院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样本,共收集了2009-2012三学年学生对“教育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资料。这些资料是学生在网络上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评价教师授课情况的统计结果,反映了学生对高校不同职称的教师教育者讲授“教育学”的课堂教学现状。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的现状,具体分析如下表。
表1反映了教师教育者在“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备课及辅导方面情况。从性别上看,在学生对课程的非常满意方面,男教师和女教师略有差异,分别为73.53%和70.99%;比较满意方面差别不大,分别为20.68%和22.14%;但在不满意方面男教师所占比例要低于女教师,分别为1.35%和1.80%。
表1 备课充分,授课认真,辅导耐心
从职称上看,高职称教师获得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职称较低的教师,其中教授获得非常满意的比例为80.39%,副教授为77.58%,讲师为66.32%。不满意方面,教授所占比例为0.20%,副教授为0.81%,讲师为2.43%;非常不满意方面,教授所占比例为0.10%,副教授为0.06%,讲师为0.41%。
表2反映了教师教育者在启发和诱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方面的情况。从性别上看,学生对课程的非常满意方面,男教师和女教师略有差异,分别为62.69%和71.06%;比较满意方面差别不大,分别为29.41%和24.71%;但在不满意方面男教师所占比例要高于女教师,分别为1.24%和0.31%。从职称上看,总体上讲,高职称教师获得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职称较低的教师,其中教授获得非常满意的比例为76.82%,副教授为67.07%,讲师为60.03%,助教为68.70%;非常不满意方面,教授所占比例为0.10%,副教授为0.11%,讲师为0.37%。
表2 启发和诱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表3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主要教学内容
表3反映了教师教育者在促进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主要教学内容方面的情况。从性别上看,学生对课程的非常满意方面,男教师和女教师略有差异,分别为63.72%和60.39%;比较满意方面差别不大,分别为28.38%和29.76%;但在不满意方面男教师所占比例要低于女教师,分别为1.81%和2.02%。从职称上看,高职称教师获得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职称较低的教师,其中教授获得非常满意的比例为66.84%,副教授为65.67%,讲师为58.55%。不满意方面,教授所占比例为0.72%,副教授为0.94%,讲师为2.81%;非常不满意方面,教授所占比例为0.10%,副教授为0.13%,讲师为0.37%。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高职称教师在促进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主要教学内容方面要强于职称较低的教师,同时高职称教师一般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在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要比较低职称的教师强。
表4反映了教师教育者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对本学科的兴趣得到提高方面的具体情况。从性别上看,学生对课程非常满意方面,男教师和女教师略有差异,分别为59.82%和57.54%;比较满意方面差别不大,分别为31.39%和30.88%;但在不满意方面男教师所占比例要低于女教师,分别为1.97%和2.89%。从职称上看,高职称教师获得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职称较低的教师,其中教授获得非常满意的比例为63.92%,副教授为63.64%,讲师为54.37%。不满意方面,教授所占比例为1.35%,副教授为1.15%,讲师为3.46%;非常不满意方面,教授所占比例为0.00%,副教授为0.27%,讲师为0.54%。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高职称教师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对本学科的兴趣得到提高方面要强于职称较低的教师,同时高职称教师一般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在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要比较低职称的教师强。
表4 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体而言,教师教育者在备课及辅导方面学生满意度较高;在促进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主要教学内容方面学生满意度较好;但在启发和诱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方面;以及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学生满意度一般。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差。“教育学”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非常满意程度和对应的其他方面相比,比例偏低,其中男59.82%,女57.54%;教授63.92%,副教授63.64%,讲师54.37%。这说明如今的教育类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有待提高。
教师教育者面对的对象是将来大多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准教师。中小学准教师需要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培养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基,是第一位的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一直偏重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基础教育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高师“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对基础教育研究不够,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不够。作为教师教育者,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显然,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直接影响了准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教育者,无论其有意还是无意,教授准教师的过程本身也就是教给他们如何教学的过程。正因如此,学者们发现,教师教育者的教学模式,对于准教师的未来教学行为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比对其传授内容性的知识更为重要。
高校教学与中小学教学不同,除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或经验外,还要培养其自学与创新能力,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研究等众多环节,因而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能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教学能力是教师上好一堂课或组织好一个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涉及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能力、教学的选择与整合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我国历来比较重视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而很少关注人际交流与反思能力,而国外很重视这一点。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评价自己的教学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调整,评价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能够找到新的更有效的方法;能够和不同背景的学生交流,能够对学生们之间的交流给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与学院之外的教育机构建立联系,这些都是一个教师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交流与反思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教育者不仅应该自己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和丰富的交流知识,同时还要能教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教学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否进行良好的对话与交流,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教师能否有效地与外界交流,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知识与能力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责任编校:徐希军
2013-11-13
2011年安庆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何李来,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时间:2014-10-28 14: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30.html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5.030
G451.1
A
1003-4730(2014)05-0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