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0.20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钻孔引流术给予治疗,试验组实施微创穿刺术给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微创穿刺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较短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术 钻孔引流术 对比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epanation and drainag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Bai Wenxi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shui County,Honghe Prefecture of Yunnan 6543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panation and drainag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Methods:100 case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4.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urgery of trepanation and drainag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hen compa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the residual liquid volume after oper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eated o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y,shorten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epanation and drainage;Comparative analysis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系属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袭,发病率相对比较高,在神经外科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必须采取临床手术治疗。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CSDH患者100例,对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CSDH患者 100例,100例患者全部采取颅脑CT检查,并符合CSDH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9~86岁,平均62.4岁;血肿量82.1~131.7 ml,平均血肿量107.9 ml;出血部位包括有额颞顶部13例,额颞顶枕部3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87岁,平均63.8岁;血肿量81.0~129.7 ml,平均血肿量106.7 ml。出血部位包括有额颞顶部12例,额颞顶枕部38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试验组:根据颅脑CT所显示的血肿范围,采取血肿中心点层面当做穿刺点,注意要避开脑膜血管以及头皮血管。整个头部备皮以及常规消毒,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采取2~2.5 cm的YL-Ⅰ型颅内血肿穿刺针,一次性快速穿透硬脑膜和颅骨,进而到达血肿部位,将针芯拔出,之后将盖冒拧紧,穿刺针的侧孔要连接引流导管,让血肿液缓慢流出,当没有血肿液流出以后,可以在侧孔缓慢对血液进行适量抽吸,占总体血肿量的30%,之后插入碎吸针,采取0.9%氯化钠溶液等量置换进行冲洗,一直到冲洗液完全澄清,之后连接引流袋持续进行引流。引流3~5天以后再一次采取颅脑CT检查,显示血肿大致清除以后将穿刺针取出。当中,有5例患者双侧额颞顶部血肿同时采取双侧微创穿刺引流术,临床手术以后效果显著。②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以后实施钻孔冲洗引流手术,将血肿中心点层面头皮完全切开,在血肿相对比较厚层面进行钻孔,经硬脑膜采取十字切口,采取硅胶导管置入血肿腔当中,同时对血肿腔进行彻底冲洗,等到引流液呈现清澈以后连接引流袋进行引流,之后将头皮完全缝合。引流3~5天以后再一次采取颅脑CT进行检查,血肿大致清除以后将引流管拔除。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以及住院天数进行详细记录,并给予对比分析。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以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CSDH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现如今,大部分相关临床研究人员认为老年性脑血管硬化和脑萎缩是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因素之一。脑萎缩会造成蛛网膜下腔间隙明显加宽,脑在颅腔当中移动程度明显加大,硬脑膜和蛛网膜的间隙明显疏散,轻微的头部外伤会导致桥静脉撕裂,造成硬膜下出现积血,这是因为积血当中有多种炎性递质的存在,一段时间以后在积血周围形成一个纤维素薄膜,其会不断加厚,并合并毛细血管增生以及破裂出血,进而出现CSDH。
以往CSDH的手术方法有钻孔冲洗引流手术以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前者是以往治疗CSDH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其明显特点是操作简便、预后较好、受损较小。手术以后能够尽量将血肿腔当中的内容物彻底冲洗干净,对受到压迫的脑组织复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是在手术当中需要全身麻醉,手术时间相对比较长,同时住院天数较长,以及部分患者合并脑萎缩,手术以后脑部组织复位相对较差,经常会发生颅脑当中大量积气。在将硬脑膜切开后血性液体快速流出,颅内压力骤降也许会导致继发性出血或者再一次发生血肿。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对CSDH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相关临床报告表明[2],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其和以往临床手术相对比,其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创伤极小,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患者可以耐受,临床手术准备工作非常简单,大部分可以在病床旁边完成,并且对患者身体情况以及年龄没有任何特殊限制。另外,穿刺针全部采取一次性针,进而使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另外还有相关临床报告表明[3],其具有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较短,术后残余液量较少,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临床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以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临床报告相一致。但是由于本文病例较少,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微创穿刺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术后残余液量较少,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丁,王亮,陈治强.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157-1158.
[2] 赖智勇,李光勤,付敏,等.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996-997.
[3] 兰宗铭,何建国.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8例总结)[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2(2):161-162.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以及住院天数进行详细记录,并给予对比分析。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以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CSDH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现如今,大部分相关临床研究人员认为老年性脑血管硬化和脑萎缩是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因素之一。脑萎缩会造成蛛网膜下腔间隙明显加宽,脑在颅腔当中移动程度明显加大,硬脑膜和蛛网膜的间隙明显疏散,轻微的头部外伤会导致桥静脉撕裂,造成硬膜下出现积血,这是因为积血当中有多种炎性递质的存在,一段时间以后在积血周围形成一个纤维素薄膜,其会不断加厚,并合并毛细血管增生以及破裂出血,进而出现CSDH。
以往CSDH的手术方法有钻孔冲洗引流手术以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前者是以往治疗CSDH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其明显特点是操作简便、预后较好、受损较小。手术以后能够尽量将血肿腔当中的内容物彻底冲洗干净,对受到压迫的脑组织复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是在手术当中需要全身麻醉,手术时间相对比较长,同时住院天数较长,以及部分患者合并脑萎缩,手术以后脑部组织复位相对较差,经常会发生颅脑当中大量积气。在将硬脑膜切开后血性液体快速流出,颅内压力骤降也许会导致继发性出血或者再一次发生血肿。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对CSDH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相关临床报告表明[2],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其和以往临床手术相对比,其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创伤极小,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患者可以耐受,临床手术准备工作非常简单,大部分可以在病床旁边完成,并且对患者身体情况以及年龄没有任何特殊限制。另外,穿刺针全部采取一次性针,进而使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另外还有相关临床报告表明[3],其具有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较短,术后残余液量较少,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临床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以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临床报告相一致。但是由于本文病例较少,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微创穿刺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术后残余液量较少,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丁,王亮,陈治强.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157-1158.
[2] 赖智勇,李光勤,付敏,等.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996-997.
[3] 兰宗铭,何建国.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8例总结)[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2(2):161-162.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液量以及住院天数进行详细记录,并给予对比分析。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以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CSDH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现如今,大部分相关临床研究人员认为老年性脑血管硬化和脑萎缩是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因素之一。脑萎缩会造成蛛网膜下腔间隙明显加宽,脑在颅腔当中移动程度明显加大,硬脑膜和蛛网膜的间隙明显疏散,轻微的头部外伤会导致桥静脉撕裂,造成硬膜下出现积血,这是因为积血当中有多种炎性递质的存在,一段时间以后在积血周围形成一个纤维素薄膜,其会不断加厚,并合并毛细血管增生以及破裂出血,进而出现CSDH。
以往CSDH的手术方法有钻孔冲洗引流手术以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前者是以往治疗CSDH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其明显特点是操作简便、预后较好、受损较小。手术以后能够尽量将血肿腔当中的内容物彻底冲洗干净,对受到压迫的脑组织复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是在手术当中需要全身麻醉,手术时间相对比较长,同时住院天数较长,以及部分患者合并脑萎缩,手术以后脑部组织复位相对较差,经常会发生颅脑当中大量积气。在将硬脑膜切开后血性液体快速流出,颅内压力骤降也许会导致继发性出血或者再一次发生血肿。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对CSDH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相关临床报告表明[2],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其和以往临床手术相对比,其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创伤极小,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患者可以耐受,临床手术准备工作非常简单,大部分可以在病床旁边完成,并且对患者身体情况以及年龄没有任何特殊限制。另外,穿刺针全部采取一次性针,进而使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另外还有相关临床报告表明[3],其具有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较短,术后残余液量较少,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临床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手术以后残余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临床报告相一致。但是由于本文病例较少,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微创穿刺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术后残余液量较少,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丁,王亮,陈治强.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157-1158.
[2] 赖智勇,李光勤,付敏,等.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996-997.
[3] 兰宗铭,何建国.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8例总结)[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2(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