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许翠萍 杨 梅 孙园园
山西医科大学(030001)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是一类对神经元发育、存活、凋亡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NGF在机体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中可调控免疫细胞活性,参与炎性反应,发挥促炎或抗炎效应。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神经系统(ENS)结构和功能表现异常,提示ENS也参与了IBD发病过程[1]。NGF是ENS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国外多项研究[2-3]表明,NGF及其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表达上调,但对NGF在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NGF在UC患者肠黏膜和血清中的表达,旨在探讨NGF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纳入2011年1月-201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确诊的UC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平均年龄(50.24±14.01)岁,女19例,平均年龄(42.63±14.36)岁;UC呈轻度13例、中度19例、重度8例;累及直肠10例、直肠乙状结肠14例、全结肠16例。UC诊断标准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4]。选取同时期单纯性结肠息肉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在病变处和距息肉5 cm以上正常肠道黏膜处取样。对20例UC患者和1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2 mL,静置30 min,3 000×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80 ℃冰箱保存待测。
肠黏膜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GF,PBS为一抗阴性对照,切片经常规脱蜡、5% H2O2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枸橼酸(pH 6.0)高温(120 ℃)高压热修复2 min;4 ℃过夜;二抗为辣根过氧化物酶,37 ℃孵育30 min;DAB显色,苏木精复染,树胶封片。血标本以ELISA法检测NGF,检测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断:随机观察5~10个高倍镜视野,阳性细胞数<25%为(+),25%~49%为(++),≥50%为(+++)。采用积分综合计量,计算公式为(+)%×1+(++)%×2+(+++)%×3,总数值<1.0为(+),1.0~1.5为(++),>1.5为(+++),每张切片至少随机观察5~10个高倍视野,使用Image-J软件测量灰度值,取其平均值,比较阳性表达强度,灰度值越小,阳性表达越强。
UC组肠黏膜组织中NGF阳性表达较多,NGF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腺体上皮以及炎性细胞的胞质中,而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NGF阳性表达较UC组明显减少(188.71±5.92对167.04±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轻度(176.94±11.28)与中度(162.27±10.57)和重度(162.26±7.45)UC患者肠黏膜组织N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与重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NGF表达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505,P<0.05)。
A:对照组;B:轻度UC;C:中度UC;D:重度UC
UC患者中,病变位于直肠、直肠乙状结肠、全结肠的肠黏膜组织中N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提示NGF表达与病变部位无关。
表1 UC组不同病变部位间肠黏膜组织NGF的表达
UC组血清NGF表达较对照组升高[(23.24±14.20) pg/mL对(17.47±2.47) 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UC患者肠黏膜组织和血清中NGF表达呈负相关(r=-0.529,P<0.05)。
对UC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而重点主要集中在免疫异常、感染、环境以及精神因素等方面。Johansson等[3,5]通过对接受外科手术的UC患者肠道标本进行研究发现,NGF在肠道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存在于黏膜上皮、腺体上皮以及炎性细胞胞质中,且黏膜层炎性细胞浸润越多,NGF表达越强,说明NGF与炎性反应有关。现已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对转基因小鼠的关节炎模型研究[2]显示,NGF可以通过增加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和分泌下调TNF-α。亦有文献报道,NGF可活化肥大细胞(Mc),并诱导Mc合成、分泌NGF,NGF既可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Mc,又可通过旁分泌方式促进神经元和轴突再生,而神经再生可能成为UC黏膜愈合的关键因素[3]。因此,NGF可能在UC组患者病情转归中发挥以抗炎为主的综合性保护作用。另外,小鼠结肠炎模型显示,抗-NGF治疗可加重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6]。本研究中,NGF在UC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而且中、重度UC患者肠黏膜NGF表达高于轻度患者,可见炎症程度越重,NGF表达也越强。NGF在UC肠道黏膜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与UC的发病机制有关,且与UC疾病程度呈正相关,中、重度UC中NGF表达明显增多可能是一种保护作用,但本研究发现UC中NGF的保护作用与病变部位无关,这是由于UC时ENS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无部位特异性。何荣国等[7]的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N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并与焦虑/抑郁的评分呈正相关,说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情绪对内源性NGF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UC是一种身心疾病,某些心理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抑郁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UC患者如果处于焦虑/抑郁中,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内源性NGF水平升高,血清NGF水平可能成为反映UC病情活动的有效指标之一。本研究中,NGF在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其在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测定其血清水平也许有助于疾病程度的判断。此外,NGF在UC组血清中的表达浓度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
综上所述,NGF在UC中表达增高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进一步说明神经-免疫-内分泌在UC发病中的作用,但神经系统在UC中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在UC中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有待继续研究。将外源性NGF用于UC的实验研究,可能有助于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 张德奎,甘华田. 重视研究肠道神经系统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 (28): 3200-3203.
2 Johansson M, Norrgård O, Forsgren S. Are neurotrophins important in ulcerative colitis?[J]. Ann N Y Acad Sci, 2007, 1107: 290-299.
3 Johansson M, Norrgård O, Forsgren S. Study of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levels of neurotrophins and neurotrophin receptors in ulcerative colitis[J]. Inflamm Bowel Dis, 2007, 13 (4): 398-409.
4 欧阳钦,胡品津,钱家鸣,等.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J].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 (8): 545-550.
5 Johansson M, Jönsson M, Norrgård O, et al. New aspects concerning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olonic carcinoma: analysis of levels of neuropeptides, neurotrophins, and TNFalpha/TNF receptor in plasma and mucosa in parallel with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intestine[J]. Inflamm Bowel Dis, 2008, 10 (14): 1331-1340.
6 Reinshagen M, Rohm H, Steinkamp M, et al. Protective role of neurotrophins in experimental in inflammation of the rat gut[J].Gastroenterology, 2000, 119 (2): 368-376.
7 何荣国,田华,张锡宝,等. 慢性荨麻疹患者负性情绪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 23 (9): 78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