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砚 各领风骚

2014-09-09 09:33:01成器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制砚绛州歙砚

成器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ink stones with high quality achieved great fame among various ink stones of China. They are the Duan ink stone from Zhaoqing,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he ink stone from Wuyuan, Anhui Province, the Taohe ink stone from Lintan, Gansu Province and the Chengni ink stone from Jiangzhou, Shanxi Province. Among the four, the Duan and the She are the best and are regarded as the gems of ink stones by the public.

在中国的历代名砚中,尤以“四大名砚”最为著名。它们分别是产于广东肇庆的端砚、江西婺源的歙砚、甘肃临潭的洮河砚和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其中又以端砚和歙砚最佳,自唐出现以来,便成为砚中至宝。

端砚

因产地肇庆古称端州而得名。其石质坚实细腻,有“发墨不损毫”、“天寒不结冰”的特质,被誉为中国第一名砚。宋代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砚品种多样,其中以产于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名坑中的砚石为佳,颜色多为青紫、猪肝、天青;其上常有天生的“眼”,如一方砚石上有七个“眼”,便被视为珍品,若能有八个“眼”则堪称宝物了,即所谓“七珍八宝”之说。

砚名坑已被开采了上千年,现在砚石资源越来越少,已经成为中国藏砚中的极品。

歙砚

与端砚齐名的歙砚,产地婺源为古歙州,与是为名,也称歙州砚。歙砚虽然现在看似名声不及端砚,但史上它却是“温润大过端溪”,价值连城。后主李煜对其推崇至极,曾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并称为“天下冠”。

砚作为御赐品,始于唐末。由于皇帝重视,上行下效,歙州一带的制砚业极其兴旺,歙砚的身价也扶摇直上。由帝王设置砚务官督采歙石,算得上是破天荒的盛举。可以说,这是歙砚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自宋以降,歙砚以雕工精美而著称,徽派雕刻的精细入微,在歙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歙砚,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明清两代是歙砚成为一种工艺品的重要历史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为歙砚更具观赏性提供了技术保障,砚台已由朴素的实用品演变为精美的艺术品,进而成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当时的歙砚和其他工艺品制作受徽州的砖雕、木雕、石雕影响,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从制砚工艺来看,无论造型还是构图,都达到了沉稳精炼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特征。

洮河砚

河砚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宋代时开始采制,是北方砚的代表,同样具有石质细腻、易于发墨的优点。古人曾有“洮砚一方,千金难易”之说。

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苏东坡也称赞洮砚曰:“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黄庭坚亦为其赋诗:“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足见洮河砚石质之好。

色是洮河砚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墨绿亦分深浅两种浓度,深者近于黑色。最上品为绿漪石,俗称“鸭头绿”,其次为辉绿色的“鹦哥绿”、淡绿色的“柳叶青”。带黄标者更为名贵,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之说。还有洮河紫石,其中暗红色者可与辉绿石媲美。

澄泥砚

泥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非石质砚。顾名思义,它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即取河泥澄而制砚。由于命名方式与前三者不同,故其产地至今莫衷一是,主要有山西绛州说、河南虢州说、山东青州说等。现在看来,或许这些地方都产砚,但山西绛州产仍是其中最优者,“四大名砚”中所指应是产于山西绛州的澄泥砚。

泥砚取江河细泥澄洗后加工烧制,成砚质地细腻滋润,尤胜于石,故古有“三石一陶”之说。因为纯系人工烧造,可不拘泥于形质,故澄泥砚体型多样、雕工讲究、技艺精湛,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同时经过自然窑变幻化出的各样色彩,也是一绝,主要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

泥砚的制法颇费周折,光是淘洗澄结便要一二年,出泥后“令其干,入黄丹团和搜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再用黑蜡、米醋相掺蒸多次。如此繁复的工序,使砚台坚如铁石。但也正是因为工艺繁复,历代留存的上品澄泥砚少之又少,至清代就已经衰微没落。

“四大名砚”可谓中国砚台制作中的精华。它们从材质到工艺,都将砚的品质推向巅峰,将中国文房用品的奢华演绎到极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砚绛州歙砚
歙砚
研学传承中国绛州鼓乐
科学导报(2023年56期)2023-09-09 11:01:17
蒲会英《山村霞飞早》
现代艺术(2021年5期)2021-07-01 21:44:17
探究徐公砚的制砚艺术与创新
天工(2020年5期)2020-11-14 04:14:18
从歙砚到贺兰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56
徐公砚的工艺传承与创新研究
大众文艺(2018年20期)2018-07-12 11:07:45
绛州情(钢琴小品)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
书画世界(2017年4期)2017-06-15 16:24:31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科学之友(2016年12期)2016-12-21 17:10:56
歙砚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