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漱石生著述考
·段怀清·
海上漱石生(孙玉声)之著述活动漫长,据其所言从1893年入《新闻报》始,直至1939年去世,近五十年。其间著述或曾刊印单行,或散佚报刊,或去世前已编次完成但尚未付梓。这些著述包括长短篇小说、古诗文词、笔记札记、新闻时评政论等,数量众多。对于上述著述,鲜见有完整搜集整理者。本文在查考漱石生自己大量相关文献记载基础之上,搜集并参阅与其有关的清末民初之报刊以及相关人之著述,按照单行本著述(公开出版)、单行本著述(未公开出版)以及报刊著述等类别予以归类澄清,基本上汇编出一份相对完整的海上漱石生的著述目录或图谱。
海上漱石生 孙玉声 著述考
有关自己的著述及出版情况,海上漱石生在其“七十述怀诗”①中有这样一首:“墨耕未许老来闲,待梓频将稿来删。插架赠人期后日,移资助我藉他山。”并自注云:“余之小说《海上繁华梦》等三十余种,皆由坊间先后付梓,而尚有诗稿、游记、谐文及上海沿革考四种,拟自行出版,以需资甚巨,故尚有待。”②对于晚年海上漱石生著述之刊印出版情况,素为其所倚重的文友颍川秋水(陈德清)在奉和漱石生六十述怀诗中亦曾有所涉及:“问君慧福几生修,学海汪洋占上游。一梦繁华楚梼杌(君撰《海上繁华梦》小说,计二百余回),廿年褒贬晋阳秋(君操《申新》两报笔政,凡十九年)。集编长庆堪娱老(君著有《退醒庐诗稿》,近日委余编次,将不日付刊),记续齐谐好解愁(君所著笔记多异闻,尚未付梓)。此后著书多岁月,辋川居士与为俦。”③十年之间,对于海上漱石生这样一位体健笔更健的著述者来说,著作刊发出版情况自然有所不同。
而在海上漱石生去世之后,在其《退醒庐诗钞》后记中,其子孙志翀对乃父著述刻印出版情况——尤其是那些尚未来得及刻印出版之著述——亦有一个交代,而其待付梓数量种类,远超海上漱石生前述:
其他尚有关于上海(著述)如《报海前尘录》、《上海沿革考》、《沪壖杂志》、《上海衣食住行》、《沪壖物产考》、《沪壖古迹谈》、《沪壖岁时考》、《百业小掌故》、《三百六十行竹枝词》,及《退醒庐笔记》、《菊部丛谈》、《花天鸿雪集》、《集评骈体小说》……因限于刊资,未克同时付梓。④
上述文字,大抵可见在孙玉声去世三年之后,尚有大量著述未曾刻印出版。而上述所提及有待编次整理之著述,委托编次者为郑质庵(永诒)和顾景炎。
海上漱石生(孙家振,字玉声,1864-1939)⑤最初的文字职业生涯,并非是从专业文学写作开始的,而是从担任清末沪上几家著名报纸的编辑工作开始的。这些报纸包括《新闻报》《申报》以及《时事舆论报》等大报,另外他还先后参入或主持了《采风报》、《笑林报》、《新世界报》、《大世界报》、《梨园公报》等小报,还为上海锦章图书局主办过《繁华杂志》、《七天》等带有明显都市市民休闲色彩的文娱性杂志。不过,由于当时这些报纸上一般游戏娱乐性文字,多数并不署明作者姓名,即便署名,亦多为笔名,一时难以考订其中是否有海上漱石生发表的文学类或政论时评类文章。尤其是其中是否有专门结集出版的单行本,因尚未查明,故未列举,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
鉴于上述职业生涯,海上漱石生一生之著述,涉及到公共言论类的政论时评、笔记札记(以沪上历史地理风俗掌故百业等为主)、小说、诗词等,其中尤以笔记札记、小说、诗词等为多。而其著述生涯,倘若以其1893年进入《新闻报》社为肇始,直至其1939年去世前尚在关注《五云日升楼》的创刊,其写作生涯长达四十余年⑥。对于海上漱石生在此间的著述情况予以清理分析,遂亦成为海上漱石生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就其单行本著述(包括公开出版、自印及未刊本)、报刊著述两大部分予以考证。
曾有论者评说海上漱石生“著作等身,寓言十九”⑦,这主要是就其一部分著述情况而言,尤其是就其小说著述而言的。海上漱石生的单行本著述,兹分小说类、笔记札记类、诗古文词类、新闻时评类以及其他五类予以列述:
(一)小说类
《民国时期总书目》⑧“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卷,收海上漱石生小说六种,即:
(绣像)海上繁华梦(初、二、后集)⑨,孙家振(原题:警梦痴仙)编著;其中包括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年2月订正初版,1917年5月该版已经出至第9版,该版3册(分别有265、283和390页),共一百回,“书前有序,写于1902年7月”⑩。另有上海泰记乐群书局1915年10月出版之第8版,该版一共3册(分别有265、283和390页)
续海上繁华梦(警世小说)(初、二、三集),孙家振(原题:孙漱石)著;上海文明书局,1915年6月-1916年8月初版,4册(910页);共一百回。并说明“初集另藏有再版本,刊于1916年5月,第三集分上下册,各180页,版权页作者署名为海上警梦痴仙漱石”。
(绘图)十姊妹(1-6册),孙家振(原题:海上警梦痴仙)著;上海文明书局1920年12月第3版,6册(686页),有插图;三十回,“书前弁言写于1917年7月,卷首书名为《海上十姊妹》。
海上燃犀录(社会小说),上中下三册,孙家振(原题:漱石生)著。上海图书馆1924年11月版,3册(600页),三十回。
如此官场(社会小说),1-4册,孙家振(原题:漱石生)著,天虚我生评批;上海图书馆1925年8月初版,4册。
嵩山拳叟(侠义小说),孙家振(原题:漱石生)著,上海时还书局,1935年1月第6版(190页);三十六章,“每章引唐诗一句作标题,封面书名为《武侠小说嵩山拳叟》,序写于1928年1月。
上述所收录小说六种,即便按照海上漱石生自己所谓七十岁前已出版小说三十余种的说法,数量上也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现将从《退醒庐著书谭》、《退醒庐六十唱和集》、《退醒庐诗钞》、《报海前尘录》等相关文献中辑录到的海上漱石生单行本著作分列如下:
《戏迷传》(上下册),孙家振(原题:漱石生)著,天虚我生评批,上海锦章图书局,1915年3月初版,2册(400页),三十回,卷首、书口为《戏迷传新书》。
《海上缤纷录》,2册,漱石生著,上海锦文堂书局;
《仙侠五花剑》,6卷30回,海上剑痴撰,笑林报馆,1901年。
《九仙剑全集》,2册,漱石生著,上海锦文堂书局;
《呆侠》,2册,漱石生著,上海锦文堂书局;
《夫妻侠》,2册,漱石生著,上海锦文堂书局;
《一粒珠》,1册,漱石生著,上海锦文堂书局;
《金陵双女侠》,3册,漱石生著,九州书局;
《凤丽缘》,2册,漱石生著,九州书局;
《海上指迷针》,海上漱石生著,上海图书馆;
《海上燃犀录》,海上漱石生著,上海图书馆,1924年;
《嵩山拳叟》,漱石生著,上海时还书局,1927年;
《恶魔镜》,海上漱石生著。
退醒庐小说十种:
1.《一线天》(探险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铁沙徐行素校,颍川秋水序于1926年9月元龙百尺楼,1926年11月15日出版,上海图书馆出版印行发行。
2.《机关枪》(军事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铁沙徐行素校,上海图书馆出版印行发行,1926年11月15日。
3.《怪夫妻》(家庭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铁沙徐行素校订,上海图书馆出版印行发行,1926年11月15日。
4.《二百五》(滑稽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铁沙徐行素校正,上海图书馆出版印行发行,1926年11月15日。
5.《樟柳人》(怪异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徐行素校,1926年11月15日出版,上海图书馆出版印行发行,70页。
6.《破蒲扇》(政治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徐行素校,上海图书馆出版印行发行,1926年11月15日出版,102页。
7.《孤鸾恨》(哀情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徐行素校,上海图书馆出版印行发行,1926年11月15日。
8.《还魂茶》(社会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
9.《匾中人》(侦探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
10.《金钟罩》(武侠小说,一册),海上漱石生著。
另有《战场鸳鸯》、《掌心剑》等,或因尚不能断定即为海上漱石生著述或易名盗版,或为海上漱石生未竟稿,后由他人续写,故未录入。
(二)笔记札记类著述
1.上海城市笔记札记;
《退醒庐笔记》(上海图书馆1925年石印本)、《漱石生游记》、《上海沿革考》、《沪壖话旧录》各若干卷。
2.沪上梨园曲界笔记札记:
《三十年来上海伶界之拿手戏》、《上海梨园变迁志》、《上海百名伶史》等。
(三)诗古文词类著述
《退醒庐诗钞》、《漱石生六十唱和集》。
(四)新闻时评类著述
《报海前尘录》。
(五)海上漱石生编辑著述
1.《奇闻轶事:笔记菁华》,海上漱石生编辑,铁沙徐行素校订;上海江南书局印行,1934年4月再版;辑录170余则奇闻故事。
2.《小菜场买物》,漱石、云间颠公辑著《最新滑稽杂志》,上海扫叶山房,1914年1月(十)滑稽小说。
3.《古今武侠丛画奇观》,四册,漱石生编著,钱病鹤绘画;
4.《名人笔记多宝串》,漱石生编,上海图书馆1923年;
(六)其他
《孙漱石纪游草》(一卷),孙玉声撰,民国18年(1924)铅印本。
为他人著书所作序跋。《苦社会》48回,佚名著,海上漱石生叙,上海图书集成局,1905年,另有上海《申报》馆1905年8月版,漱石生叙写于1905年7月。
或许与其报人及上海通的双重身份有关,海上漱石生的著述有相当一部分,深深打上了上述两种身份的烙印,其一是与时代相呼应的著述,另一是与上海相关的著述。这两者都与上海近代社会历史、人物掌故、地理风俗等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晚清以来由王韬开拓的近代都市文学书写传统的一种延续。不过,与王韬的都市书写文本略有不同的是,尽管海上漱石生的都市书写在传统文学修养方面稍显逊色,但在接近市民阶级的生活与趣味方面,包括如何更贴近地传递市民阶级的日常生活气息与时代变迁信息方面,海上漱石生著述中似更偏重于“市民气”,而王韬著述中似更偏重于“文人才子气”。
作为报人,海上漱石生的大多数著述,最初都曾先在报刊上连载过,后印行单行本。对于这些著述,第一部分中已多有辑录列举。下面拟就海上漱石生主要刊发于当时几种相对重要报刊上的著述予以统计辑录:
注:第1卷为1928年。
上述刊物外,尚有《七天》等刊物,因为一时难以查找,未能检阅其中刊登海上漱石生文稿情况。《七天》是与《繁华杂志》几乎同时创刊的一份带有休闲性的市民文娱刊物,其主要撰述者与《繁华杂志》基本一致,即海上漱石生、钱香如、朱瘦菊等。另《梨园公报》也是海上漱石生主持过的一份重要专门报纸,并在其上连载过有关沪上梨园、伶人历史掌故等之笔记札记,限于篇幅,上述表格中未一一列出。
作为清末民初沪上一位有影响的小说家,海上漱石生的著述——无论是依照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观念还是20世纪初期不断开拓的小说写作空间与范式——最为著名同时亦传播最广的小说作品,莫过于《海上繁华梦》。在《退醒庐笔记》“海上花列传”一条中,海上漱石生曾不无感慨地就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与《海上繁华梦》出版之后的遭遇进行比较:
逮至两书相继出版,韩书已易名曰《海上花列传》,而吴语则悉仍其旧,致客省人几难卒读,遂令绝好笔墨竟不获风行于时,而《繁华梦》则年必再版,所销已不知几十万册。
上述说法,至少在《海上繁华梦》的一再刊印方面应当是属实的。《海上繁华梦》初集30回,6册,笑林报馆1903年印行,作者署名古沪警梦痴仙;《海上繁华梦》(绣像)初集30回,6册,二集30回,6册,笑林报馆1903年印行,作者署名古沪警梦痴仙;《海上繁华梦》二集30回,6册,笑林报馆1905年印行,作者署名古沪警梦痴仙;《海上繁华梦》后集40回,8册,笑林报馆1906年印行,作者署名古沪警梦痴仙;《海上繁华梦》(社会小说,绣像)初集30回,二集30回,后集40回,3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年印行,作者署名警梦痴仙;《海上繁华梦》(社会小说)100回3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年2月订正初版,1917年5月,该版已经出至第9版;《海上繁华梦》初集30回,二集30回,后集40回,3册,上海泰记乐群书局1908年出版,此版1915年10月也已出至第8版。
其实,《海上花列传》初版之后的再版传播情况,在清末民初沪上小说中应当亦算不错。或许是由于海上漱石生所列之缘由,亦可能与韩子云过早离世有关,与《海上繁华梦》煌煌200回、多家出版社一再翻印的热闹比较起来,《海上花列传》确实显得冷清多了。
对于《海上繁华梦》一再续写以及一再重版的热闹,海上漱石生自己的回忆,最为完整——其中不仅说明了《海上繁华梦》的出版情况,更值得关注的是,事实上,在海上漱石生的小说著述体系中,社会小说与武侠小说为其两条最基本之脉络,而《仙侠五花剑》开启其武侠小说之脉络,后之武侠小说著述,多由此延伸,而《海上繁华梦》则开启其社会小说之先河,后诸多社会小说,亦由此引发或延伸开来。这也是海上漱石生建构其都市日常生活叙事与侠义英雄想象叙事的两条路径。
有意思的是,一般印象中,海上漱石生是清末民初一个有影响的社会小说家,他的都市社会叙事文本,是对王韬以来,在邹弢、韩子云以及海上漱石生自己这里得到发扬光大的晚清都市叙事传统的富有创意的扩展。而据海上漱石生自己所述,他的近乎职业化的小说写作生涯,却是从武侠小说开始的,而并非更为世人所知晓的社会小说,“《仙侠五花剑》既放弃版权,余乃不复置意,改作社会小说”。
如果兼顾海上漱石生的大报主笔——小说家及小报报人——小说家的双重身份,对其社会小说及武侠小说的解读,就呈现出内在的思想弹性甚至张力。对于海上漱石生作为晚清都市社会启蒙思想家及通俗小说家之双重事功,德清姚寿慈奉和漱石生六十述怀诗中有“谈兵杜牧横无敌,忧国陈东恨不平。沉寂山河惊欲动,刷新宇宙望终成。神州振起推先觉,岂独繁华梦著行”,并自注云:“先生主《新闻报》时,适有中东一役。所辑论说皆激昂慷慨。变法图强、新民事业,应推先觉,不仅以著有《海上繁华梦》著称矣。”可见至少在时人眼中,海上漱石生并非仅仅是一个闻名于时的一般意义上的通俗小说作家。
注:
① 海上漱石生尚有四十、五十及六十述怀诗。
②④ 海上漱石生《退醒庐诗钞》,自印,第46、74页。
⑤ 有关海上漱石生生平,参阅段怀清《海上漱石生生平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⑥ 在《退醒庐著书谭》一文中,海上漱石生自述:“余自年二十九,偶从事于小说一途,初仅游戏之作,藉此聊以自娱。嗣以征稿者众,于是所作日多,迄今操觚逾四十年,出版达数十种。”(《金刚钻小说集》,第26页,施济群、郑逸梅编辑,1932年9月由《金刚钻报馆》发行,上海)
⑦ 海上漱石生《漱石生六十唱和集》,自印。
⑧ 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2年版。
⑨ 《续海上繁华梦》曾于1909年8月16日在沪上创刊的《图画日报》刊载(第1号第4页),作者署名“海上警梦痴仙戏墨”,标“绘图社会小说”。
⑩ 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2年版,第746页。
责任编辑:王思豪
*本文为复旦大学985高校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研究重大项目“文学史关键人物研究”之子项目“王韬与近代文学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1RWXKZD029)阶段性成果。
复旦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