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3年,叙利亚烽火连天,产生了300万难民、有650万人流离失所、相当部分国土不由政府控制。就在这种局面下,叙利亚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如预期所料,巴沙尔·阿萨德获得连任,三度成为叙利亚总统。虽然这次不再像2000年和2007年那样,只有阿萨德一个候选人,而是在近40多年间首次实现了差额选举,但阿萨德得票率仍高达88.7%。
阿萨德的支持者在大马士革鸣枪庆贺,就连邻近的黎巴嫩亦是如此,《纽约时报》哀叹,巴沙尔的高票连任,证明了他对叙利亚“强有力”的控制力,而这将增加政府在政治谈判和战场上的筹码。
很多把票投给阿萨德的叙利亚人相信,巴沙尔连任,生活才能恢复常态。如果不把票投给阿萨德,那么政权就会由伊斯兰激进派来接管。
跟政府军对抗了3年的反对派现在精疲力尽,节节败退。取而代之的,是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极端团体进入了叙利亚,并且逐渐壮大。在叙利亚东部,极端分子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宗教国家。
就像美国前驻叙利亚大使莱恩·克罗克所说,“这个政权已经烂成这样了,但还有更坏的——政权落入反对派中的极端分子手中。”越来越多的西方领导人也同意这个观点:如果缺少政府军的扼制,占据叙利亚三成左右领土的极端势力将占据上风,叙利亚将面临“安全真空”,甚至陷入恐怖主义的泥淖。
西方国家一直担心如果阿萨德政府倒台会加剧地区不稳定,但今天看到阿萨德的“胜利”,同样不是滋味。外媒认为,阿萨德的胜选,起码表明美国旨在让巴沙尔·阿萨德下台的政策的失败了。在这种情势下,西方“将阿萨德排除在外”的危机解决方案,显然越来越不可行。
美国前任驻叙利亚大使罗伯特·福特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猛烈抨击了白宫的叙利亚政策。罗伯特·福特称,他今年3月之所以离职,是因为他“不能再继续支持美国的对叙政策”。他认为,奥巴马对叙内战采取的措施过于谨慎,美国早就应该向叙反对派中的温和人士提供武装支持。
事实上,美国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支持力度,一直掣肘于反对派内部的混乱局面。叙利亚国内目前存在着几大主要反对派派别,缺乏统一和协调,使得美国难以在叙利亚找到合适有效的代理人。另外,美国担心,如果向叙反对派提供武器援助,这些武器一旦落入反美的极端分子或恐怖分子手中,将对美国自己不利。
相对于欧美对此次选举“嗤之以鼻”,大选揭晓后,俄罗斯第一时间表示叙利亚大选投票合法。分析认为,在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相互“较劲”的背景下,在叙利亚问题上,叙、俄互相需要。
大国角力之中,阿萨德也许能从中获益。阿萨德在胜选后宣布,“有信心在今年年底之前结束所有的军事行动”。不管阿萨德的宣言是多么嘹亮,在叙利亚,失败和胜利都建立在废墟之上。国家60%的工业被毁,40%的建筑被毁,900万人口被迫转移,这样的“胜利”谁想要?叙利亚人如今被夹在暴政政府和极端分子之间,这一切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埃及當选总统、前军方领导人塞西6月8日在最高宪法法院宣誓就职,这标志着埃及的政治过渡进程完成了关键一步。随后,塞西与曼苏尔签署了埃及历史上首个“权力移交文件”。观察人士认为,塞西胜出的主要原因,是选民认为他能为埃及带来稳定并推动经济发展。
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上,日本首相安倍提早到达,努力实现“日美首脑会谈”,但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直到最后仍坚持说“不”。日本前外交官天木直人说,安倍首相最终仅与奥巴马站着谈了不到5分钟,而这貌似是日本尽了最大努力的结果。
罗马教皇方济各、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8日晚相约在梵蒂冈教廷花园共同为世界祈祷和平。梵蒂冈方面坚称教皇对巴以领导人的邀请没有任何政治目的,但美联社称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峰会”,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在天主教教皇主持下一起祈祷,无疑会提高方济各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