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应用体会

2014-09-04 08:46:04王成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针对性死亡率心肌梗死

王成华

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应用体会

王成华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观察选取100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 实验组接受针对性护理,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死亡率、预防反应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 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 有助于患者死亡率、恶化复发率的降低, 提高患者生存率。

老年人;心肌梗死;针对性护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步增加, 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日益加重的趋势, 由此所导致的老年人心肌梗死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该疾病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且病情较为严重, 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1]。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措施和效果进行了探究, 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观察选取100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56例男性, 44例女性, 患者年龄为60岁~82岁不等, 平均(71±13.3)岁。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 感染护理。对于感染造成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 临床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实施积极有效的感染处理和预防措施, 避免心肌梗死症状的进一步发展, 为患者病情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机体条件[2]。第二, 疼痛护理。疼痛是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 且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 但通常发生于安静和睡眠过程中。此时, 患者应适当应用镇痛药物, 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对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是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 则显示梗死范围较大, 需要入院接受治疗。第三,原发疾病护理。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原发病是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发原因, 在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适量应用止痛剂和镇静剂, 嘱患者避免过度屏气,保持心情放松, 避免疼痛诱发休克和心律失常问题。受到急性缺氧的影响, 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心肌坏死现象, 因而吸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没有慢性支气管疾病及肺部疾病的情况下 应及时接受持续性的高流量吸氧治疗, 以改善心肌梗死症状[3]。第四, 饮食护理。饮食习惯不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其主要病理学依据为血流动力学, 患者临床治疗后, 心功能和心搏出量会受到影响, 因而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饮食护理方案, 以低盐和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嘱患者多食膳食纤维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第五, 心理护理。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常会因担心预后而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此时, 系统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向其说明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后情况, 使其保持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第六, 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嘱其转变生活方式, 指导其掌握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措施。同时,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预防便秘诱发的尿潴留、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等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若P<0.05, 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死亡率、预防反应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n (%)]

3 讨论

心肌梗死(AMI)是突然性冠状动脉闭塞诱发的一种冠脉血流阻碍性疾病, 该疾病的发生会致使患者出现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心肌坏死症状。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发病迅速,病情较为严重, 因而院前死亡率明显偏高, 所以, 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 对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 以及临床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 急性期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应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 对患者呼吸、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高流量吸氧, 在此基础上, 改善患者饮食结构, 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和情绪状态的不同, 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提高其生活质量[4]。

[1] 刘欧华.98例老年人心肌梗死及其护理探讨.求医问药, 2012, 10(7): 753-754.

[2] 金莲姬,金莲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中国保健营养, 2013,23(2):874-875.

[3] 支向红,高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33):35-36.

[4] 玉花,张维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医生, 2008,46(2):93-94.

134300 白山, 通化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猜你喜欢
针对性死亡率心肌梗死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02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05-22 01:32:38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科学之谜(2020年6期)2020-08-11 07:37:21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5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