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亚
“我都80岁的人了,还在为爱情伤愁。”说这话的是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
我原本对他的画作不是很了解,也不太喜欢他的风格。或许对没有任何寂寞体验的人来说,他的画是可怕的;对一些历经痛苦的人来说,他的画是亲切的。
“我总是期望自己尽可能地做到把事实直接的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盯着他的画作时,他的这句话一直在我脑子里回响。他竟如此单纯,任心将画布填满,毫无遮掩。他不止一次在画中涂抹出“心碎的声音”,那是一种连呼吸都停止的沉默。胸膛的痛,或许不是痛,而是一种扭曲,一种无法形容的悲伤之感。
不知是否画家的一生都是在孤单痛苦中度过的,欧文·斯通为文森特·梵高写的传记《渴望生活》中所记的梵高在死前的最后一番话,令我痛心不已:“我的作品……我为此献出了我的生命……而我的理智差不多已经沉没了。”梵高一生生活在悲伤、孤独、离别和疼痛中。直到他闭上双眼时,没人知道他是否放下了悲伤,也没人明白他在为谁而伤愁。培根和梵高或许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个用心作画的人,每一笔用的都是心灵的颜色,爱,恨,开心或是悲伤。他们不需要刻意去调色,只需用画笔轻轻一描,便描出了心灵的本色。而培根的心是黑暗的。在看过他的画后,我更加肯定这种想法。他的画,有的是一个全身沾满血迹的人躺在床上,有的是一只被屠宰的动物,有的是一个坐在椅子上狠狠抽烟的人,有的是一个脚边堆满报纸的男人,有的是一个双眼直瞪着空白窗帘的男人,有的是一个穿背心的男人斜靠在脏的红色沙发上……每一笔里都传递着痛苦。而痛苦的颜色是黑色。
培根是个忧伤的人,他不知道什么是爱,一生活在悲伤、离别和疼痛中。“生命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一切都会发生,一切都会死去。”培根这样说。
1992年4月28日,培根因心脏病去世。谁也不知道,已80多岁的弗朗西斯·培根,在为谁而伤愁。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K283班学生,指导教师:陈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