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矫治器早期治疗牙齿反(牙合)的效果

2014-09-03 21:52:32徐余波许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牙合

徐余波 许云

[摘要] 目的 探讨活动性矫治器在牙齿反(牙合)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牙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前牙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 60例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矫正,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仅有3例因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原因而复发。 结论 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于早期治疗前牙反(牙合)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前牙反(牙合);活动性矫治器;错(牙合)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c)-0177-03

前牙反(牙合)又称为“兜齿”或“地包天”,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该病在亚洲各国的发病率较高[1]。通常认为,家族遗传或不良的口腔习惯是前牙反(牙合)的主要致病因素,如不及时给予治疗会给患者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部分患者会发生肌功能异常,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此外,发生前牙反(牙合)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一旦确诊为前牙反(牙合)应及早进行治疗,以减轻颜面骨骼的畸形程度[2],使口颌系统保持健康。本文以本院牙科收治的60例前牙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活动性矫治器在牙齿反(牙合)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牙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共60例,均符合前牙反(牙合)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12岁,平均(5.2±3.9)岁。经基础检查发现,患者的牙齿及牙周组织均比较健康,无牙齿松动现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年龄3~1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遵守相应规则;反(牙合)关系异常;磨牙关系为开始近中关系或中性关系;颌面部关系存在异常;存在咀嚼障碍;X线投影测量:-20

1.2.2 排除标准 唇腭裂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存在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患者;已接受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次实验效果的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的患者;高龄、病情危重和精神病患者;不便于进行随访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给予基础治疗的情况下进行矫正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检查,做好口腔清洁,保持牙龈上、下清洁,同时根面应保持平整。接着给予矫正治疗,努力戒除不良口腔习惯,及时给予早期矫正,早期矫正乳牙列(牙合)时选用相对应的矫正器即可,本实验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主要操作方法为:制作上颌后牙垫打开牙合,然后解除锁结,将双曲舌簧安置于反(牙合)牙的舌面,适当调整其加力,接着推舌移动,使牙(牙合)关系恢复正常。弯制双曲舌簧时采用0.4 mm的澳丝,弯制临间沟或单臂卡其制作高度不会对上前牙腭组织造成影响。于上后牙(牙合)面使用自凝塑胶制作(牙合)垫,如乳磨牙不能弯制卡环则使用塑胶做环托。以前牙可打开咬(牙合)1~2 mm为标准确定矫治器(牙合)垫高度,经处理后让患者全天戴用,2周后进行复诊。复诊时可对双曲舌簧的弹性进行调整,直至上下前牙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后结束矫治活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以解除前牙反(牙合)、存在一定的覆(牙合)及覆盖关系表示矫治有效,同时无组织坏死现象,牙周组织等也无明显改变[4]。对本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4~16周治疗后,本组60例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矫正,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随访1年仅有3例因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原因而复发。

3 讨论

按导致错(牙合)的原因来分类,前牙反(牙合)可分为牙性、骨性和功能性等三种类型,临床上通常根据前牙反(牙合)的具体类型选用合适的矫治器进行矫治。如牙性前牙反(牙合)可使用(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可选用2×4矫治技术进行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可选用可摘式下颌联冠斜面导板及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5]。

前牙反(牙合)多发于青少年人群中,不仅可影响面部颌骨发育及美观,还会导致咬合异常、咀嚼功能丧失及关节功能紊乱,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6-7]。有研究表明[8-9],患者的不良口腔习惯和家族史均有可能导致前牙反(牙合),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抑制上颌生长导致其发育不足,同时还会出现下颌发育过度等现象[10]。本实验所选用的矫治器为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这是一种机械性矫治器,主要通过解除锁结、改变牙齿倾斜度等方法使原本异常的颌关系恢复正常。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处于发育中的患儿由于(牙合)关系尚处于建立中,恒牙牙根未完全形成,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出现前牙反(牙合)[11]。临床实践证明,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可适用于各期前牙牙型或功能型反(牙合),同时不管反覆盖大、小或反覆(牙合)大、小,这种矫治器均可发挥作用。本研究发现在前牙反(牙合)的治疗中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不仅治疗时间短,经随访复发例数也少(仅有3例)。此外,经对复发病例进行研究发现,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口腔习惯是导致前牙反(牙合)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在矫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牙髓及牙周组织,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口腔卫生,经治疗后还要定期复诊,尽量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早期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膝珠,王云,王邦安,等.FR-3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10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762-764.

[2] 段永华.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57例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3):134-135.

[3] 杨建玲,陈新,张素丽.两种方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7-148,150.

[4] 刘秋.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57例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2):210-212.

[5] 钱玉芬.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4):212-214.

[6] 钱伟伟,陈馨.前牙反(牙合)正畸治疗67例临床观察[J].交通医学,2012,26(2):188-190.

[7] 岳建华.儿童配戴活动矫治器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28.

[8] 张勤.前牙反(牙合)的早期治疗矫治方法初初探[J].实用临床医学,2011,4(5):129.

[9] 姚森,冯红杰.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33例儿童乳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5):586-587.

[10] 马小托,马爱荣.改良式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合并间隙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22):59-60.

[11] 王祖华,史宗道,秦均成.哺乳方法与乳牙前(牙合)关系的探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13(4):258-260.

(收稿日期:2014-04-25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探讨活动性矫治器在牙齿反(牙合)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牙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前牙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 60例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矫正,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仅有3例因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原因而复发。 结论 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于早期治疗前牙反(牙合)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前牙反(牙合);活动性矫治器;错(牙合)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c)-0177-03

前牙反(牙合)又称为“兜齿”或“地包天”,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该病在亚洲各国的发病率较高[1]。通常认为,家族遗传或不良的口腔习惯是前牙反(牙合)的主要致病因素,如不及时给予治疗会给患者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部分患者会发生肌功能异常,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此外,发生前牙反(牙合)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一旦确诊为前牙反(牙合)应及早进行治疗,以减轻颜面骨骼的畸形程度[2],使口颌系统保持健康。本文以本院牙科收治的60例前牙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活动性矫治器在牙齿反(牙合)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牙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共60例,均符合前牙反(牙合)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12岁,平均(5.2±3.9)岁。经基础检查发现,患者的牙齿及牙周组织均比较健康,无牙齿松动现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年龄3~1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遵守相应规则;反(牙合)关系异常;磨牙关系为开始近中关系或中性关系;颌面部关系存在异常;存在咀嚼障碍;X线投影测量:-20

1.2.2 排除标准 唇腭裂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存在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患者;已接受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次实验效果的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的患者;高龄、病情危重和精神病患者;不便于进行随访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给予基础治疗的情况下进行矫正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检查,做好口腔清洁,保持牙龈上、下清洁,同时根面应保持平整。接着给予矫正治疗,努力戒除不良口腔习惯,及时给予早期矫正,早期矫正乳牙列(牙合)时选用相对应的矫正器即可,本实验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主要操作方法为:制作上颌后牙垫打开牙合,然后解除锁结,将双曲舌簧安置于反(牙合)牙的舌面,适当调整其加力,接着推舌移动,使牙(牙合)关系恢复正常。弯制双曲舌簧时采用0.4 mm的澳丝,弯制临间沟或单臂卡其制作高度不会对上前牙腭组织造成影响。于上后牙(牙合)面使用自凝塑胶制作(牙合)垫,如乳磨牙不能弯制卡环则使用塑胶做环托。以前牙可打开咬(牙合)1~2 mm为标准确定矫治器(牙合)垫高度,经处理后让患者全天戴用,2周后进行复诊。复诊时可对双曲舌簧的弹性进行调整,直至上下前牙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后结束矫治活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以解除前牙反(牙合)、存在一定的覆(牙合)及覆盖关系表示矫治有效,同时无组织坏死现象,牙周组织等也无明显改变[4]。对本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4~16周治疗后,本组60例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矫正,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随访1年仅有3例因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原因而复发。

3 讨论

按导致错(牙合)的原因来分类,前牙反(牙合)可分为牙性、骨性和功能性等三种类型,临床上通常根据前牙反(牙合)的具体类型选用合适的矫治器进行矫治。如牙性前牙反(牙合)可使用(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可选用2×4矫治技术进行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可选用可摘式下颌联冠斜面导板及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5]。

前牙反(牙合)多发于青少年人群中,不仅可影响面部颌骨发育及美观,还会导致咬合异常、咀嚼功能丧失及关节功能紊乱,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6-7]。有研究表明[8-9],患者的不良口腔习惯和家族史均有可能导致前牙反(牙合),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抑制上颌生长导致其发育不足,同时还会出现下颌发育过度等现象[10]。本实验所选用的矫治器为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这是一种机械性矫治器,主要通过解除锁结、改变牙齿倾斜度等方法使原本异常的颌关系恢复正常。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处于发育中的患儿由于(牙合)关系尚处于建立中,恒牙牙根未完全形成,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出现前牙反(牙合)[11]。临床实践证明,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可适用于各期前牙牙型或功能型反(牙合),同时不管反覆盖大、小或反覆(牙合)大、小,这种矫治器均可发挥作用。本研究发现在前牙反(牙合)的治疗中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不仅治疗时间短,经随访复发例数也少(仅有3例)。此外,经对复发病例进行研究发现,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口腔习惯是导致前牙反(牙合)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在矫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牙髓及牙周组织,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口腔卫生,经治疗后还要定期复诊,尽量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早期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膝珠,王云,王邦安,等.FR-3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10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762-764.

[2] 段永华.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57例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3):134-135.

[3] 杨建玲,陈新,张素丽.两种方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7-148,150.

[4] 刘秋.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57例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2):210-212.

[5] 钱玉芬.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4):212-214.

[6] 钱伟伟,陈馨.前牙反(牙合)正畸治疗67例临床观察[J].交通医学,2012,26(2):188-190.

[7] 岳建华.儿童配戴活动矫治器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28.

[8] 张勤.前牙反(牙合)的早期治疗矫治方法初初探[J].实用临床医学,2011,4(5):129.

[9] 姚森,冯红杰.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33例儿童乳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5):586-587.

[10] 马小托,马爱荣.改良式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合并间隙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22):59-60.

[11] 王祖华,史宗道,秦均成.哺乳方法与乳牙前(牙合)关系的探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13(4):258-260.

(收稿日期:2014-04-25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探讨活动性矫治器在牙齿反(牙合)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牙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前牙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 60例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矫正,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仅有3例因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原因而复发。 结论 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于早期治疗前牙反(牙合)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前牙反(牙合);活动性矫治器;错(牙合)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c)-0177-03

前牙反(牙合)又称为“兜齿”或“地包天”,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该病在亚洲各国的发病率较高[1]。通常认为,家族遗传或不良的口腔习惯是前牙反(牙合)的主要致病因素,如不及时给予治疗会给患者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部分患者会发生肌功能异常,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此外,发生前牙反(牙合)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一旦确诊为前牙反(牙合)应及早进行治疗,以减轻颜面骨骼的畸形程度[2],使口颌系统保持健康。本文以本院牙科收治的60例前牙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活动性矫治器在牙齿反(牙合)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牙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共60例,均符合前牙反(牙合)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12岁,平均(5.2±3.9)岁。经基础检查发现,患者的牙齿及牙周组织均比较健康,无牙齿松动现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年龄3~1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遵守相应规则;反(牙合)关系异常;磨牙关系为开始近中关系或中性关系;颌面部关系存在异常;存在咀嚼障碍;X线投影测量:-20

1.2.2 排除标准 唇腭裂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存在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患者;已接受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次实验效果的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的患者;高龄、病情危重和精神病患者;不便于进行随访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给予基础治疗的情况下进行矫正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口腔检查,做好口腔清洁,保持牙龈上、下清洁,同时根面应保持平整。接着给予矫正治疗,努力戒除不良口腔习惯,及时给予早期矫正,早期矫正乳牙列(牙合)时选用相对应的矫正器即可,本实验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主要操作方法为:制作上颌后牙垫打开牙合,然后解除锁结,将双曲舌簧安置于反(牙合)牙的舌面,适当调整其加力,接着推舌移动,使牙(牙合)关系恢复正常。弯制双曲舌簧时采用0.4 mm的澳丝,弯制临间沟或单臂卡其制作高度不会对上前牙腭组织造成影响。于上后牙(牙合)面使用自凝塑胶制作(牙合)垫,如乳磨牙不能弯制卡环则使用塑胶做环托。以前牙可打开咬(牙合)1~2 mm为标准确定矫治器(牙合)垫高度,经处理后让患者全天戴用,2周后进行复诊。复诊时可对双曲舌簧的弹性进行调整,直至上下前牙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后结束矫治活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以解除前牙反(牙合)、存在一定的覆(牙合)及覆盖关系表示矫治有效,同时无组织坏死现象,牙周组织等也无明显改变[4]。对本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4~16周治疗后,本组60例患者的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矫正,前牙覆(牙合)及覆盖值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随访1年仅有3例因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的口腔习惯等原因而复发。

3 讨论

按导致错(牙合)的原因来分类,前牙反(牙合)可分为牙性、骨性和功能性等三种类型,临床上通常根据前牙反(牙合)的具体类型选用合适的矫治器进行矫治。如牙性前牙反(牙合)可使用(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可选用2×4矫治技术进行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可选用可摘式下颌联冠斜面导板及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5]。

前牙反(牙合)多发于青少年人群中,不仅可影响面部颌骨发育及美观,还会导致咬合异常、咀嚼功能丧失及关节功能紊乱,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6-7]。有研究表明[8-9],患者的不良口腔习惯和家族史均有可能导致前牙反(牙合),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抑制上颌生长导致其发育不足,同时还会出现下颌发育过度等现象[10]。本实验所选用的矫治器为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这是一种机械性矫治器,主要通过解除锁结、改变牙齿倾斜度等方法使原本异常的颌关系恢复正常。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处于发育中的患儿由于(牙合)关系尚处于建立中,恒牙牙根未完全形成,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出现前牙反(牙合)[11]。临床实践证明,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可适用于各期前牙牙型或功能型反(牙合),同时不管反覆盖大、小或反覆(牙合)大、小,这种矫治器均可发挥作用。本研究发现在前牙反(牙合)的治疗中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不仅治疗时间短,经随访复发例数也少(仅有3例)。此外,经对复发病例进行研究发现,年龄偏大、存在前牙反(牙合)的家族史或不良口腔习惯是导致前牙反(牙合)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在矫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牙髓及牙周组织,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口腔卫生,经治疗后还要定期复诊,尽量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早期采用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膝珠,王云,王邦安,等.FR-3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10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762-764.

[2] 段永华.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57例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3):134-135.

[3] 杨建玲,陈新,张素丽.两种方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7-148,150.

[4] 刘秋.双曲舌簧(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57例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2):210-212.

[5] 钱玉芬.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4):212-214.

[6] 钱伟伟,陈馨.前牙反(牙合)正畸治疗67例临床观察[J].交通医学,2012,26(2):188-190.

[7] 岳建华.儿童配戴活动矫治器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28.

[8] 张勤.前牙反(牙合)的早期治疗矫治方法初初探[J].实用临床医学,2011,4(5):129.

[9] 姚森,冯红杰.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33例儿童乳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5):586-587.

[10] 马小托,马爱荣.改良式上颌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合并间隙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22):59-60.

[11] 王祖华,史宗道,秦均成.哺乳方法与乳牙前(牙合)关系的探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13(4):258-260.

(收稿日期:2014-04-25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牙合
关于牙合与咬合名词定义的商榷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MRC矫治器结合肌功能训练对安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不良习惯的矫治效果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效果
微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康大视野(2018年9期)2018-10-24 09:25:48
正畸治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咀嚼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医药前沿(2018年20期)2018-01-17 04:52:56
骨面型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变化
医学信息(2016年6期)2016-05-14 04:09:49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探讨
微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