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限高层结构性能设计与分析

2014-09-03 09:53:24施法科
四川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剪力剪力墙抗震

胡 恩,施法科

(1.中铁二局集团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2.成都博城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五里冲片区,为五里冲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程。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其中的一栋独立办公楼,位于延安南路和中山中路交汇处,建筑面积约110 000 m2,建筑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和停车。建筑周边场地为坡地,地面最低点标高平负二层楼面,自此标高处算至结构大屋面共57层。塔楼结构高度208.8 m,为B级高度。负二层至地上二层层高分别为4.8 m、5.7 m、5.6 m、5.1 m,二层以上标准层层高3.5 m。其中第13、27、41层为建筑避难层兼做设备层,层高4.2 m。另自负二层以下设2层全埋地下室。

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 s。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设计基准周期50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 结构选项及布置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式楼盖。利用竖向交通的楼、电梯的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核心筒结构布置竖向分为低、中、高区,由低到高核心筒有部分收进,低区核心筒平面尺寸为19.1 m×19.1 m,中区核心筒左侧收进2.85 m,高区核心筒右侧收进2.85 m。核心筒剪力墙最大厚度X向为700 mm,Y向为600 mm。为有效控制柱截面尺寸,且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延性,基顶到18层以下框架柱内设置型钢,柱内含钢率控制在5%左右。

本工程建筑面积较大,110 000 m2>80 000 m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6.0.11条款,抗震设防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即乙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因此本工程的框架及核心筒的抗震等级均为一级。

3 抗震性能目标设计

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物功能、结构的特征、构件的部位和重要程度以及开发商的需求,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选定为C级。针对抗震性能目标的不同抗震性能水准,设计时的具体计算控制指标见表1。

表1 计算控制指标

4 结构计算与分析概述

结构计算分析主要从弹性和弹塑性两个阶段进行,弹性阶段的计算分析针对多遇地震下的设计与抗震设防地震下竖向构件的估算,手段主要采用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QC),使用软件为SATWE及ETABS,另外采用SATWE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弹塑性阶段的计算分析针对抗震设防地震与罕遇地震下的计算分析,其中抗震设防烈度下采用SATWE程序针对不同关键构件分别作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计算。罕遇地震下采用midas building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5 多遇地震弹性分析

5.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安评报告提供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规范曲线存在差异,多遇地震下,两者的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和特征周期Tg取值不同,安评报告为0.0411(50年重现期)和0.30,规范为0.04(50年重现期)和0.35。通过安评报告和规范的反应谱比较发现在长周期段,安评报告所提的地震影响系数小于规范值。我们对安评报告和规范反应谱进行了小震CQC计算对比,对比结果见图1。可见按规范反应谱计算是偏于安全的。另外对于罕遇地震,安评报告所提αmax=0.2672也略小于规范值。因此本工程地震反应谱计算部分按规范参数进行计算。

两种有限元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对比见表2。

图1 安评谱和规范谱的多遇地震剪力计算对比

表2 多遇地震计算结果

从表中计算结果对比可以看出,两种不同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构整体参数指标均比较接近,控制指标出现楼层位置也比较接近;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5.2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1.13条规定,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以找出结构薄弱层和侧向刚度突变层,并对反应谱法楼层剪力小于弹性时程分析结果的部位进行地震力放大。分析采用SATWE程序进行,建立分层模型,将各楼层的质量集中于楼层处,形成弹性多质点体系,然后输入地震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由位移反应进而计算结构内力。根据场地的频谱特性、加速度的有效峰值和时程曲线的有效持续时间这三要素,选用了两组双向天然波USER_1、USER_2和一组双向人工波RH4TG035,3组地震波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基本吻合。计算结果见表3。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基底剪力与CQC法基底剪力的比值均大于65%且均小于100%,三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基底剪力的平均值均大于CQC法的80%;CQC法的层剪力曲线基本能包络所选的三条地震波对应的平均层剪力曲线,但在结构顶部少数楼层,CQC法的地震剪力略小,因此采用规范反应谱的CQC法计算结果可以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但是应对顶部几层地震剪力进行适当放大。

表3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与CQC法结果对比表

6 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分析

根据性能目标要求,采用SATWE程序分别进行中震弹性分析和中震不屈服分析,计算模型均和多遇地震计算模型相同。

中震弹性分析用于验算底部加强区框架柱和剪力墙,验算中不考虑内力调整,荷载取基本组合但风荷载不参与内力组合,材料强度取标准值,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同多遇地震计算。验算结果表明中震弹性计算得出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柱的配筋值均为构造配筋,其配筋值与小震配筋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结构能满足性能目标要求。

中震不屈服分析用于验算非加强区框架柱和剪力墙,并验算中震不屈服位移角是否满足C级性能目标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1/400。验算中不考虑内力调整,荷载取标准组合但风荷载不参与内力组合,材料强度取标准值,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验算结果表明中震不屈服设计得出的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柱的配筋值均为构造配筋,其配筋值与小震配筋计算的的结果是一致的。X、Y两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667(X)、 1/550(Y),均小于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1/400。说明结构能满足性能目标要求。

7 罕遇地震作用结构性能分析

7.1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选用2条场地记录天然波和1条人工模拟地震波,配筋数据采用基于多遇地震及风荷载分析的实际配筋,利用Midas Building软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7.1.1 结构整体反应指标

结构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65(X)、1/243(Y),满足C级性能目标罕遇地震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1/200要求。三条波计算的罕遇地震下X、Y向基底剪力平均值分别为38 033 kN和39 113 kN,分别为多遇地震作用下CQC法计算所得基底剪力的4.39和4.29倍。

7.1.2 结构构件损伤性能分析

结构在3条地震波弹塑性分析中表现出同样的塑性发展特点。

(1)首先是部分连梁和框架梁进入塑性,然后大部分连梁进入塑性,图2和图3分别为天然波2在时程点8 s和24 s的框架铰分布。

图2 8 s时框架铰状态

图3 24 s时框架铰状态

(2)框架柱在整个地震时程中始终保持了不屈服状态。

(3)剪力墙混凝土和钢筋纤维应力都在其材料的抗力范围内。

MIDAS BUILDING用纤维模型模拟墙的非线性行为。对墙的非线性态输出分为混凝土纤维、钢筋纤维和钢筋混凝土剪应变。由图4和5可见剪力墙的混凝土和钢筋竖向纤维延性系数均小于1.0,表示整个结构没有剪力墙拉压屈服。在核心筒的底部四角以及筒体收进部位,延续系数相对较大,但均小于1。

图4 墙铰-混凝土εz

图5 墙铰-钢筋εz

图6 筒体收进处墙铰-混凝土εz

图6和图7为低区核心筒收进处的竖向钢筋和混凝土纤维延性系数,可见在核心筒收进处以上数层,靠近核心筒收进侧的筒体边缘剪力墙竖向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纤维应力都较高。在施工图设计时,应该加强墙身配筋,并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高区核心筒收进位置,采取相同的加强措施。

图7 筒体收进处墙铰-钢筋εz

8 结论

通过相关性能分析研究,结构整体反应、结构耗能损伤情况满足所设定的C级性能目标要求,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目标。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在下一步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对顶部1/3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2倍;

(2)在核心筒收进楼层及以下3层,加强被收进墙的配筋,在被收进的墙顶设置暗梁,墙内设置交叉暗撑,以提高该部分墙体的抗剪承载能力;

(3)在核心筒收进以上数层,在靠近被收进侧的核心筒边缘墙体内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并加大墙身配筋;

(4)加强底部加强部位核心筒配筋构造,并重点加强核心筒的四个角部。

[1] JGJ 3-2010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 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4]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结构大师非线性分析手册[M].北京: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2010

[5] 方鄂华.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剪力剪力墙抗震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应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浅析
古建抗震有绝招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悬臂箱形截面梁的负剪力滞效应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铁道学报(2018年5期)2018-06-21 06:21:22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上海建材(2018年6期)2018-03-21 06:24:28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
中国火炬(2015年5期)2015-07-31 18:03:52
箱型梁剪力滞效应的解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