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珏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本文所述系杆拱桥(图1),跨度为80 m,位于半径800 m的圆曲线的缓和曲线、直线、半径500 m的圆曲线的缓和曲线上。双线铁路,设计行车速度80 km/h,中活载。梁体自重r取26.5 kN/m3,二期恒载按195 kN/m考虑。温度变化按整体升降温20℃,吊杆升降温15℃取最不利组合考虑。
图1 线路平面布置示意
Lp=80 m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全长84 m,理论矢高16 m,矢跨比为1/5,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y=x2/100),主梁与两片拱肋的刚度比为5.91∶1(图2)。梁部划分为12个节间,除端节间长12 m外,其余节间长6 m,拱肋中心距为10.8 m。梁横向为单箱三室,跨中梁高2.8 m,端部加高至3.3 m,跨中梁宽11.6 m,梁端加宽至12.5 m。跨中箱梁顶板厚35 cm,底板厚为35 cm,边腹板厚度为73 cm,在梁端部加厚。在各吊杆位置设50 cm厚横隔板,在箱梁端部设4.0 m端横梁,横隔板与端横梁中部设有供检查人员通过的进人孔洞。
图2 梁体构造
拱肋为钢筋混凝土构建,箱形截面,高2.3 m,宽1.2 m。两拱肋之间设三根钢筋混凝土横撑与拱肋连接。横撑为箱形截面,高1.9 m,宽0.8 m。在与拱肋交接处采用折线过渡,以避免角隅处应力集中。
吊杆采用柔性吊杆,圆形截面,外径12.7 cm,其构成为GJ15-31新型环氧喷涂整体挤压成束钢绞线,由31根φ15.2环氧喷涂钢绞线组成,fpk=1860 MPa。
梁部采用三向预应力,纵向预应力采用12-15.2钢绞线,预应力布置在顶、底板内,其中顶板通长束16束,顶板短束16束,底板通长束32束,腹板通长束16束。横向预应力采用4-15.2钢绞线,在横隔板底板处及梁端顶、底板位置布置。拱趾处设竖向预应力,采用φ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梁体、拱肋及横撑采用C55混凝土。
本桥箱梁部分采用膺架法施工,拱脚部分混凝土与箱梁一起浇筑。拱肋部分采用鹰架法或者满堂支架法施工,此时箱梁支架不拆除。
本桥大里程端位于缓和曲线上,越靠近大里程端,换算半径越小,曲线加宽值越大。拱肋高度越靠近大里程端越低,曲线加宽值越小。拱肋高度和缓和曲线换算半径引起的曲线加宽值呈相反趋势,因此有必要找到曲线加宽的临界点。
规范要求曲线加宽计算考虑一定的车体长度,所以每个断面都满足曲线加宽要求即可。大里程端算起,0~3 m范围内,拱肋高度低于2 m,计算点高度按2 m计。大里程端计算换算半径834 m,曲线外侧加宽值为12.8 cm。现设计图中,大里程端曲线加宽为14 cm,距大里程端3 m处曲线加宽值为21 cm,均满足要求。3 m以外,拱肋高度均高于2 m,计算点高度取4.38 m,3 m处换算半径为898 m,曲线外侧加宽值为20.8 cm。3 m处实际设置曲线加宽值为21 cm,满足要求。因此,各断面均满足曲线加宽要求。
主力下,梁体上缘最大压应力10.1 MPa,最小压应力1.83 MPa,下缘最大压应力9.55 MPa,最小压应力1.28 MPa;拱肋上缘最大压应力11.4 MPa,最小压应力5.1 MPa,下缘最大压应力10.1 MPa,最小压应力4.4 MPa;在最不利荷载下,梁体上缘最大压应力13.1 MPa,最小压应力1.5 MPa,下缘最大压应力10.1 MPa,最小压应力1.05 MPa;拱肋上缘最大压应力12.8 MPa,最小压应力4.1 MPa,下缘最大压应力13.9 MPa,最小压应力3.01 MPa。梁体最大剪应力3.2 MPa,拱肋最大剪应力1.05 MPa。
梁体上缘最大压应力11.3 MPa,最大拉应力-0.16 MPa,下缘最大压应力12.6 MPa,最大拉应力-0.31 MPa;拱肋上缘最大压应力10.36 MPa,最大拉应力-0.41 MPa,下缘最大压应力13.15 MPa,最大拉应力-0.47 MPa。
梁体所有截面的抗裂安全系数均大于1.2,其中最小抗裂系数为1.91。
在斜截面抗裂组合作用下,主拉应力最大值为1.8 MPa 恒载作用下梁部跨中挠度为13.32 mm(向上),静活载作用下梁部跨中挠度为14.5 mm(向下);恒载作用下拱肋跨中挠度为52.32 mm(向下),静活载作用下拱肋跨中挠度为4.39 mm(向下)。 主力下最小强度安全系数2.34>2.2,主+附下最小强度安全系数2.16>1.98,满足要求。 拱肋按钢筋混凝土结构检算,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拱肋最大混凝土压应力9.2 MPa(主+附组合),最大受压钢筋应力72.5 MPa,拱肋全截面受压,裂缝宽度为0,最大剪应力1.05 MPa,最大主拉应力0.07 MPa。 在活载作用下,吊杆最大应力幅为130.1 MPa。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吊杆最大内力2 353 kN,吊杆强度安全系数最小为3.09。 在列车静活载作用下,梁端最大转角0.7 ‰。二期恒载上桥时间按成桥(梁体施工完成)60 d后计算,梁体在1 500 d后徐变下挠值在线路铺设后为-5.25 mm。 横向自振频率为0.875 Hz;竖向自振频率为2.472 Hz。 在任意一对吊杆失效情况下,拱肋上缘最大应力10.9 MPa,下缘最大应力13.1 MPa;梁体上缘最大应力9.3 MPa,下缘最大应力8.9 MPa;梁体最小安全系数2.2,吊杆最小安全系数3.13。 系杆拱有混凝土系杆拱、钢管混凝土系杆拱、钢系杆拱三种类型。本设计80 m混凝土系杆拱为目前设计的混凝土系杆拱中跨度较大的。一般超过80 m的系杆拱设计为钢管混凝土系杆拱较为经济合理。 [1] 顾案邦,徐君兰.中、下承式拱桥短吊杆结构行为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1) [2] 钟铁峰.中(下)承式系杆拱桥有限元分析与施工控制[D].重庆大学,2006 [3] 刘名君,郭建勋.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系杆拱桥设计——遂渝线东阳2号大桥系杆拱设计介绍[J].铁道标准设计,2005(7) [4] 刘文辉.浅谈下承式系杆拱桥的设计[J].北方交通,2007(1) [5]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理论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03(12)4.5 静活载作用下挠度值
4.6 梁部截面强度检算
4.7 拱肋截面强度检算
4.8 吊杆检算
4.9 梁端转角、徐变变形
4.10 动力特性计算
4.11 换索工况计算(无活载)
5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