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锡蓉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81)
“东郊记忆”在成都东郊,近年已建成一个声名四扬的新现代艺术中心,它包含绘画摄影展场、歌舞室内外演出区、艺术沙龙、影视话剧厅、厂史回忆馆、办公区、文化餐饮、室外老火车平台等等。漫步艺术中心各区,不仅到处充满文化艺术氛围,还可以见到工厂的屋架、烟囱、管架、机床,以及逝去年代的标语、壁画、劳动者雕塑,不时联想到东郊工业兴迁的历史,看到时代的深刻变化。
建筑资源的再利用,对于建设者、建筑师,应该是一个极大的担当,这可以将许多已不适用建筑与空间变废为宝,充分提升它的文化、经济、社会价值。“东郊记忆”的再利用,应该是可取的,它比宽窄巷子、文殊坊等仿旧新建要节省许多,然而在筹划、构思、设计、建造中要多费心思得多,有意义得多!
走进厂史回忆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让我们的思维回转到建厂的红色年代。原来“东郊记忆”的前身是“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它是在中苏友好时期受苏联援助,按照莫斯科的一个同类型工程建造的。厂区有中央主干道、动力区、加工区、仓储区、办公区、装卸平台,厂房方整规矩、管架密布,红墙上还留着当时的标语、口号,展台上摆放着一支支老式显象管、加工机床,一些图片上有中央领导人视察工厂的情景……
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时空让我们又回到“东郊记忆”的当今现实中。从西大门的“生命乐章”开始,一个挥舞指挥棒的音乐家雕塑高高站立(图1),拉开了这个艺术中心的序幕,沿着中央大道这条主轴线,依次有铁罐流下的瀑布(图2),工人操作机床的雕塑,路面一个个小车摆放着鲜花(图3),道旁是长长钢柱的管架(图4)。中央大道前段两边布置有演艺中心和音乐沙龙;大道中段南面布置有摄影展厅、岁月画廊、4D影视厅、原创话剧场;此外有露天演出舞台及广场和休闲咖啡茶店;大道后段北侧有文化餐饮、办公区,后段南侧有摄影基地、烟囱广场、老火车平台。区内中央大道,与北街、明星街、舞台东路、岁月过道形成了环形通道,将这些内容丰富、玲珑满目的艺术场馆有序地联系在一起,编制成有声有色的艺术华章。在这里,经常有各种风格的中外流行乐队演出,有音乐、摄影名家们艺术讲座,有各地院校画家的书画美展,有群众性的民间舞蹈比赛,有最新高科技影视观赏,对于广大热爱艺术的群众和艺术家,不失为一个极素雅、多彩的艺术殿堂。
图1 音乐指挥家雕塑
图2 中央大道前段铁罐瀑布图
图3 大道上小车鲜花图
图4 明星街景图
“东郊记忆”的场所从一个旧有工厂转变成新时代的“艺术中心”。这个再利用首先要从再设计着手,它的构思借鉴了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改造观念,全面地利用整个厂区,作成了一个与传统不同的全新艺术场所。再设计从总体布局确定主次干道、交通网络后,横向分成前中后三段,纵向分成北中南三区。将前段西大门广场和水景、星光墙作引导,中段为艺术功能区,后段东大门管理及车场结尾;中段的明星街、北街、舞台东西街、岁月画廊通道,划分成美展区、影视区、演艺中心、露天舞台、办公区、文化餐饮区。
面对原有工厂的高大厂房、管架、烟囱、装卸平台等工业构筑物,再设计采用加置、减略、分隔、改换、装饰的大手笔,旧貌换新颜。如大空间的加墙分隔,高空间用板搭成坡顶展厅;加设中庭与自动扶梯,室外钢梯满足上下二层公共活动;艺术商店、文艺沙龙用大玻璃装饰,加上美术广告、艺术构架,好些店面还采用型钢作外露内嵌的各式装饰线条,外墙施以彩色涂饰,配上室外彩伞、花饰,十分美观动人。场地景观上,纵横管架、铁斗小车上的鲜花、欢歌奏乐的金属雕塑、旧时的蒸汽火车、机床、飞机的摆设,排排红砖拱架,时时勾起人门的岁月回想。(图5~图11)
图5 高大屋架下的画廊小屋
图6 加置的中庭自动扶梯图
图7 外装饰的钢构型钢线条
图8 艺术商店的玻璃外装
图9 钢柱管架、管道烟囱
图10 老火车平台
图11 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尽管建成不久,仍可以看出它的旺盛艺术生命,得到了许多艺术家和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关注、支持。随着文化体制深化改革的春风,它将得到更多投入,进一步改造完善,如文化艺术门类的百花齐放,展厅、演艺厅堂的增设提高,艺术沙龙的培育提档,绿化休闲、景观的改进,相信改造一新,充满时代气息,深受群众欢迎的新型综合艺术中心,会愈加乐音美妙、光彩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