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向民,黄其山,彭俊杰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标准的日益提高,绿化美化固不可少,特别是中原地区,冬季的常绿树种不多,雪松栽培的量和规模普遍得到提高。本文就雪松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论述,以便为大面积栽培提供借鉴。
关键词:雪松;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雪松是常绿乔木,在当地栽培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树冠优美,栽在行道路边,巍然屹立,特别壮观,冬天的雪景更是让人迷恋,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生机。因此,雪松的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雪松是常绿乔木,属于松科雪松属植物;树冠呈尖塔形,小枝略下垂,大枝平展;叶针形,长2.5~5cm,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雪松产于亚洲西部、喜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国只有1种喜玛拉雅雪松,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海拔1300~3300m地带。中国多地有栽培。
雪松属于温带树种,抗寒性较强,大龄树能耐短期-25℃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微碱性土中均能生长,在土地瘠薄、岩石裸露的地段也能生长,但忌低洼湿涝和地下水位过高;喜阳光充足,但也稍耐阴;浅根性树种,易被风刮倒。雪松苗期生长缓慢,雄株通常15a以后开花,雌株要迟几年才能开花结籽。
2 栽前准备工作
雪松栽植能否成活,以及达到应有的目的,与其准备工作关系密切。栽前准备工作,直接影响着雪松的栽植成活率及设计景观效果的表达。
2.1 要明确设计的意图
必须对工程设计意图有着深刻的了解。作行道树栽植对树体要求大小均匀一致,可采取等距对称配植法;作为景观树栽培时,对树体规格和大小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但要求树冠的形状优美,可采取单株独赏配植,也可以三五成群进行栽植,但要注意树冠的发展空间。雪松栽植是园林绿化工程的一部分,以求完美地表达设计要求。在工程中栽植雪松也受到施工的期限、相关合同条款的约束,这就需要视施工的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具体栽植计划,要对人员、材料等及早进行合理的组织调配,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施工措施及质量标准要求。
2.2 施工现场处理
栽植前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处理,在定点测量放线时,要结合栽植地现状和周边的道路、地形、设施等合理进行对接,达到排灌系统通畅,对建筑垃圾和杂物要及时清理。必要时进行客土,能有效提高雪松栽植成活率。进行定点测量以及放线是栽植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体现设计意图,完整表达设计意境和景观效果的重要保障。在行道树定点放线时,一般依据路沿或道路中轴线为参考,主要考虑两侧的雪松栽植整齐对称。对观赏性的或丛植的雪松,在设计图纸上没有精确的定植点,可采取先划出大致栽植区域,并综合考虑设计的思想、树体的规格和场地的现状等,再定出具体的位置。但定点的原则是以雪松长大后棵与棵之间互不影响生长,能充分利用空间为前提。
2.3 挖定植穴,备栽树木
雪松定植前最关键的措施是要挖定植穴,这个工作可提前来做。根据工程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若在春天栽植,挖穴工作可提前至秋季或冬季,这样利于栽植土的风化和基肥的分解。定植穴的大小一般以1m见方为宜,也可根据雪松苗木的规格和栽植地土层的厚薄、坡度的大小、地下水位的高低以及土壤墒情确定。
3 栽植
雪松栽植时,若是大移栽,应带土球,采用吊车进行,可用绳将土球底部兜住,在基部用草绳绑好,小心翼翼地从车上吊下,放入坑中;在放置前,先回填表土,将树干立于坑的正中央,扶稳后封土,边培土,边踩实。对小苗雪松的移栽,可在雪松发芽前,春季气温回升后,土壤化冻后进行。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进行灌水,起苗时要带土球。对2~3a以上的雪松大苗移栽后要打支撑,并及时浇透水,7d左右再浇水1次。在移栽时对大枝一般不做疏除,可提高雪松的观赏价值。雪松的移栽成活率一般都比较高。
4 栽后管理
4.1 修剪
新栽植的雪松进行修剪非常必要,这样可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营养消耗,可提高栽植成活率。无论是在春季、夏季或秋季栽植,都要进行适当的修剪。视雪松的自然生长状况,一般不对大枝进行处理,若进行处理,也是进行短截,不进行疏除,主要是保证其冠形的优美,可疏除树干50cm以下所有主枝和树干上部的部分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枯死枝,去掉总枝叶量的1/3为好。
4.2 综合管理
新植雪松树冠较大、根系较少,固地性能较差,遇大风易倒伏,故需培土加固,培土的高度在30~40cm即可,培土后踏实,并进行打支撑或拉绳固定,每株雪松用3根竹竿或木棍,按120°夹角支撑固定,或用麻绳(尼龙绳)按120°夹角斜拉固定,高度约在130cm左右,以防风吹或浇水而倒伏。
作者简介:秦向民(1976-),男,汉族,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管理处副处长,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管理等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