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彩娜,黄飞燕,史群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0)
疼痛作为临床第五生命体征,已引起医院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结直肠癌手术后疼痛,导致患者不适、焦虑不安,影响休息、睡眠和活动,对术后康复不利。因此,有效控制疼痛能促进患者康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2012年1月至7月,本院城站院区肛肠科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增加了疼痛知识宣教,并与常规宣教法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对象 结直肠癌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1~78岁,平均56.7岁;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乙状结肠切除术10例,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8例,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术)2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3例,结肠造瘘术2例。对照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3~81岁,平均59.1岁;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乙状结肠切除术9例,Dixon术10例,Hartmann术3例,Miles术2例,结肠造瘘术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术前宣教
1.2.1 对照组 行肛肠外科常规术前宣教,给予一般疼痛教育,告知患者疼痛难忍时可以使用止痛药。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宣教基础上强化疼痛相关知识及评分方法宣教。术前由责任护士进行疼痛教育。疼痛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及家属,教育内容包括疼痛概念、疼痛评估方法、术后疼痛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疼痛治疗的方法(药物和非药物)以及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ion analogue score,VAS)[2]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对照组由护士根据患者主诉及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观察组由患者根据疼痛评估方法自已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4分者,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止痛措施。
1.4 效果观察方法 术后3 d内评估两组患者镇痛需求(主动呼叫要求镇痛的例数),由护士按人次统计VAS≥4分和主动呼叫要求镇痛的例数;镇痛治疗满意度,由责任护士在术后第3天询问患者并记录;睡眠时间,由前夜班护士观察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后夜班统计患者睡眠时间;恢复情况,由责任护士统计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方差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1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需求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2 d内常规使用静脉PCA泵止痛。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和呼叫止痛及镇痛治疗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呼叫止痛及镇痛治疗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及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及恢复情况比较
3.1 术后疼痛对康复的不良影响 疼痛是伴随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后一种令人不愉快的主观感受,部分患者因此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结直肠癌手术,尤其是Miles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易引发应激反应,导致组织加速分解、代谢,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术后的康复[2]。目前临床上疼痛控制不力仍是较普遍现象,人们对疼痛治疗尤其是术后疼痛治疗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3]。有研究显示腹部手术患者中有60%认为术后的疼痛治疗有害,疼痛治疗可影响切口愈合、减弱胃肠道蠕动,因此强忍疼痛或拒绝镇痛治疗,甚至有的医务人员也持有类似观念。有疼痛认识偏差患者对疼痛的表达不清楚、不及时或镇痛治疗措施不被接受。因此,强化疼痛教育及治疗,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3.2 术前疼痛教育的优点 疼痛是手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预防性镇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研究证实术后镇痛治疗不仅无害而且明显有益,可减轻手术的应激反应,增强胃肠蠕动,短期使用没有成瘾效应,可减轻不良情绪反应[5,6],不良反应极少。术前疼痛教育可纠正患者疼痛治疗认识上的偏差,使患者掌握正确评估疼痛的方法,增强患者自我控制疼痛的欲望和能力,术后患者对药物镇痛不再担心镇痛药物的成瘾性,转变为积极主动要求治疗,疼痛呼叫和使用止痛剂例数明显增加,同时积极的疼痛治疗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焦虑缓解,睡眠时间及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较好,能够配合早期下床活动,利于肠蠕动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极好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本文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主动呼叫镇痛例数多于对照组,使用镇痛剂及镇痛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48 h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提示通过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的强化疼痛教育,明显提高了术后的镇痛需求和疼痛治疗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敏君,童莺歌,徐虹霞,等.手术切口应用局部麻醉药持续镇痛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7):685-686.
[2] 黎秀华.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7,22(13):2075-2076.
[3] 马莉影,魏巍.疼痛评估对癌症病人治疗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11-4312.
[4] 吴旭红.静脉自控镇痛术镇痛效果不良31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68-1069.
[5] 李金花,应秋平,杨勇明,等.适时镇痛与定时镇痛对上腹部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4):46-48.
[6] 高波.晚期癌症病人自控镇痛泵镇痛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