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要点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16例作为研究对象,16例患者急诊科收治后均给予脑部CT扫描,确诊后进行救治。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急诊救治方法以及影响急诊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脑疝前驱期患者急诊救治总有效率为75.00%(6/8),明显高于代偿期以及衰竭期患者,急诊救治后,前驱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5±1.2)分,P<0.05,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受到脑疝分级的不同会对急诊救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需要根据对患者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的判定,判定脑疝治疗与抗休克治疗的优先性,以提高急诊救治效果。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疝;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6临床常见颅脑损伤多为轻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临床发生率较低[1]。但重型颅脑损伤存在演变为脑疝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由于颅脑损伤脑疝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特别是在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如何降低死亡率,及时的救治并促使患者转归,是医务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2,3]。为进一步探讨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与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共计16例作为研究对象。16例患者急诊科收治后均给予脑部CT扫描,确诊后进行救治。患者一般资料为:男性患者共计11例,女性患者共计5例;患者年龄在25~60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39.5±3.6)岁;患者发病后2~7h内给予救治,其中8例患者为脑硬膜外血肿,6例患者为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2例患者为脑内血肿。根据脑疝分级标准,前驱期患者共计8例,代偿期患者共计4例,衰竭期患者共计4例。
12方法
本组16例患者在急诊入院后,为确保患者气道畅通,首先对患者呼吸道系统内部分泌物进行清除,给予气管插管处理,个别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以呼吸机辅助。护理人员及时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脱水以及利尿处理,及时控制颅内压水平。持续性出血症状患者以并行手术方式进行止血。针对失血性休克症状较轻的患者,以脑疝治疗优先,针对失血性休克症状较重的患者,以抗休克治疗优先。16例患者中,共12例患者给予锥颅穿刺引流治疗,共4例患者给予开颅减压治疗。
13观察指标
参照GOS预后评分标准对患者急诊救治效果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方法为:1)可恢复独立自主生活或存在轻度缺陷,判定为A级;2)残疾但可恢复独立生活,可在保护下工作,判定为B级;3)残疾,意识清醒,日常生活需有人协助,判定为C级;4)植物生存,判定为D级;5)死亡,判定为E级。急诊救治总有效率(%)=A级(%)+B级(%)+C级(%)。同时,分别于急诊救治前、急诊救治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OS预后评估
脑疝前驱期患者急诊救治总有效率为75.00%(6/8),明显高于代偿期以及衰竭期患者,P<0.0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不同脑疝分级患者COS预后评估数据示意表
脑疝分级例数ABCDE总有效前驱期8231116(75.00)代偿期4-11112(50.00)衰竭期4--1211(25.00)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脑疝前驱期、代偿期、衰竭期患者接受急诊救治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急诊救治后,前驱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5±1.2)分,P<0.05,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2)。
表2不同脑疝分级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示意表
脑疝分级例数救治前救治后前驱期823.1±5.37.5±1.2代偿期423.8±6.115.0±2.8衰竭期424.0±3.217.6±1.9
3讨论
研究数据显示,受到颅脑外伤影响,导致患者颅内压出现瞬时性或不均匀性增高,由此导致脑组织出现急性位移,造成心率波动,继发脑疝。特别是对于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病情尤为凶险,造成急诊救治效果不佳。针对本病,急诊科收治后多优先采取抗休克治疗,待患者恢复意识后,给予脑疝治疗。同时,抗休克未完全患者一般不予解除脑疝的治疗。但,研究显示,优先给予抗休克治疗可能导致脑疝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被延误,增长患者脑组织缺血持续时间,并诱发脑部皮层以及脑干功能的衰竭。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对治疗时机的选取是关系本病急诊救治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次研究中,针对16例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根据患者的休克情况,采取可不同的治疗方案,休克症状较轻的患者以脑疝治疗为主,而休克症状较重的患者则以抗休克治疗为主。以此种方式,显著提高了干预效果。同时,数据显示,对于不同分级的脑疝患者而言,治疗效果差异显著。证实脑疝发展水平是影响本病急诊救治效果的最主要因素,需引起临床关注。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受到脑疝分级的不同会对急诊救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需要根据对患者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的判定,判定脑疝治疗与抗休克治疗的优先性,以提高急诊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覃敏.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脑疝的抢救[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3):58.
[2]韦廷求,韦树德,莫建华等.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450例的急诊救治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779-780.
[3]张红伟.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91-92.
endprint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