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2014-08-21 01:34:56刘兹恒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4期
关键词: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文献

文/刘兹恒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时代已经结束。数字馆藏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数字信息的快速增长已经超出了单个图书馆的采访与管理能力,而用户对数字馆藏的需求迅速增长,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在经历一场革命,从传统的信息保存功能转变为传播数字信息的功能。用户信息获取的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他们期望电子传递能够快速准确地为他们带来全文信息。根据1997年的一个调查显示,43%~50%的美国人希望他们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问题能够通过电子媒体传递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革,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首要关注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与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目前来看,国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图书馆联盟将成为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组织形式

从国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和实践出现过以下几种形式:图书馆合作(Library Cooperation)、合作馆藏发展(Cooperat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图书馆网络(Library Network)、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um)和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等形式。尽管在很久之前现代图书馆萌芽时期,图书馆之间分工合作与文献的公共使用已经出现,但是“资源共享”这一概念只是在18 世纪末期才出现,1876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才促使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实践的初期首先进行的是统一编目、出版联合目录和馆际互借等活动,20世纪初,美国国会图书馆为实现全国文献资源共享,开始组织全国文献情报资源卡片目录中心,负责全国统一编目。20世纪30年代,美国北卡莱罗纳州出现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其计划是为了保证每个图书馆70%的馆藏可以为整体所获取。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OCLC的创立,图书馆联盟得到跨越式发展。OCLC创立的目的是为了共享编目记录,以及在全美统一编目条例。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异军突起,不论是其昂贵的价格还是其使用方式,使得各级政府和图书馆的负责人都开始寻找各种机构和实体之间的协作,特别是网络通讯的发展为打破各机构自给自足的模式带来了现实可能性和操作空间。因此,图书馆联盟再次成为许多机构解决难题的有效办法。新的图书馆联盟迅速诞生和发展,而那些早期建立的图书馆联盟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整个90年代是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发展的辉煌时期,大学图书馆对于联盟的兴趣和探索始终走在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前列。

总的来说,图书馆联盟是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合作组织和机构。图书馆联盟已逐渐从单一的功能、有限的范围、松散的组织形式,发展成各种正式的、相对固定的、联系紧密的图书馆协作组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分散在一定区域或系统的图书馆群组成了一个个纵横交错,脉络贯通的图书馆网络。作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这种多馆合作的模式突破了以往图书馆封闭式独立经营管理体制和单馆自我保障模式, 形成了受益于多个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机制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图书馆联盟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Gary E.Gorman和Rowena Cullen指出,图书馆未来合作的形式是图书馆联盟 。Reason Baathuli Nfila和Kwasi Darko-Ampem也认为,图书馆界成立图书馆联盟的趋势将会继续,图书馆联盟将从边缘性的、有限的资源共享发展为集成的、系统的、正式的资源共享,成为学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未来这一趋势将持续发展。目前在美国,有超过100个大型的图书馆联盟,如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Washington Research Library Consortium,简称WRLC)伊利诺伊州大学及研究图书馆联盟(Consortium of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 Illinois,简称CARLI)等。这些联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OhioLINK实行中心管理模式,高度集中;而芝加哥的NorthStarNet则是松散的联合模式 。

国外研究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成功实践表明,图书馆联盟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合作最有活力也是最可行的形式,未来也将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图书馆联盟未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1.协商用合理的价格为成员获取数字资源;2.保存电子期刊以及其他数字资源;3.职业教育以及培训;4.合作开展数字化项目,如为培训以及资源共享制定标准;5.协调与整合成员图书馆之间的技术支持项目等 。目前图书馆联盟已经利用了先进的技术来构建共享平台,它们事实上已经具备图书馆网络的特征。因此,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网络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事物,现在提到图书馆网络,更多时候可以认为就是图书馆联盟。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许多服务,如联合目录、公共存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以及参考咨询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都在朝着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逐渐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内容之一,数字图书馆联盟也已经出现,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崭新模式。

数字图书馆联盟出现,并朝着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在经历一场革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类型多样化,数字资源悄然改变着图书馆的馆藏格局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与方式。在1997年,有美国学者指出,图书馆当前的重点仍然放在传统的印刷资源和它们的电子版上,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客体已经从过去的物理实体开始转向电子资源 。而Uma Hiremath则明确地指出,数字时代资源共享的形式是图书馆电子联盟 。实践上,早在1993年,在卡内基·M·梅隆基金会支持下,美国56个大学图书馆与加拿大的2个大学图书馆合作成立的美国高校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简称 AAU)和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ARL)联合发起一个项目,研究在电子环境下如何管理与共享数字馆藏 。而在1991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表了白皮书,将推进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作为自己重要任务。

未来学术图书馆和信息提供者需要做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为用户提供更快的信息传递服务,使得电子信息能够比纸质文本更快更方便地获取。现在来看,实体资源共享已经与数字化资源共享结合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等合作项目有了全新的内容,联盟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使原本不兼容的系统协调在一起,实现联盟内各成员馆馆藏的无缝链接,一步步走向图书馆网络化。

成立于1995年的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简称DLF)就是适应这一趋势而出现的。它是由图书馆和相关机构组成的联盟,致力于倡导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扩展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成员包括大学和研究图书馆、社会组织和政府代理机构,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国家档案纪录馆、纽约公共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DLF的任务和目标是要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数字化资源都汇集起来,便于各地的学生、学者和任何地方的公民自由地存取关于美国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的文献资料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这种专门的数字图书馆联盟会越来越多,在共享文献信息资源方面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联盟从区域合作走向国际合作,超级联盟出现

国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合作是从两个或几个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开始的,也就是区域的图书馆合作与图书馆联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到跨区域性合作网络和国家性合作网络。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全球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这个理想在技术上具备了实现的可能,国外有学者从文献信息资源发展的趋势分析,认为图书馆资源共享已经超出了国家范围,有必要促进国际间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建立全球性质的图书馆联盟,促进越来越多的国际间的馆际互借(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馆际互借),促进资源共享标准的建立以及稀有文献的保存 等。从美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程看,主要经历了州内联盟、州际联盟、全美联盟到国际联盟这样三个依次递进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州内联盟发展阶段,为美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之间实施的数字图书馆项目正是国际化趋势的体现。随着各国图书馆联盟的迅速发展,能够实现国际范围资源共享的超级联盟出现。在图书馆联盟发展成熟的基础上,1997年,国际图书馆联盟联合体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简称ICOLC ) 应运而生,其成员包括世界范围内的200多个图书馆联盟。从ICOLC网站上提供的各国图书馆联盟的功能来看,数字资源集团采购和用网络方式进行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正成为现代图书馆联盟活动的主流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ICOLC的许多成员通过互联网将他们的书目记录或其他文献信息资源链接在一起并提供获取原文的服务。

从国外超级联盟的发展过程来看,它是地方性、区域性、同行业联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一种尝试和突破。尽管由于OA期刊的出现是图书馆馆藏的一个选择,但目前以及未来长时间内,商业出版仍然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图书馆经费缩减的情况下,超级联盟在联合购买大型、昂贵、价高的电子产品或网络资源谈判协商获得许可权上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成员馆节省大量经费。

实体资源共享已经与数字化资源共享结合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等合作项目有了全新的内容,联盟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使原本不兼容的系统协调在一起,实现联盟内各成员馆馆藏的无缝链接,一步步走向图书馆网络化。

图书馆跨类型、跨系统合作共享资源成为趋势

从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史来看,国外图书馆联盟和图书馆资源共享活动主要以同一系统内图书馆的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为主,如高校图书馆联盟、公共图书馆联盟以及专门图书馆联盟等,这样以相同类型图书馆结成的联盟运作效果较好,管理也较为容易。如被全球图书馆界视为图书馆合作、资源功效以及提供有效服务的典范的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与信息合作网络(Ohi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简称OhioLINK)成立于1992年,目的是解决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经费短缺与典藏空间不足的问题,在全州的学术图书馆中进行合作与资源共享,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为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图书馆所效仿。同系统的区域联盟如在1995年最终形成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公立大学的“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Triangle Research Libraries Network,TRLN),会员图书馆包括:杜克大学图书馆、北卡莱罗纳州中央大学图书馆、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图书馆以及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型的图书馆系统,其建立的目的就是集合研究型图书馆的各种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合作创建共享的知识网络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还有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高校图书馆联盟(CARLI)以及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WRLC)等同类型研究图书馆结成的联盟。

目前来看,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和联盟活动的深化,一些图书馆联盟会转向与不同类型不同系统图书馆联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或者吸收其他类型联盟的成员馆加入,合作共享已经突破了高等院校研究型图书馆单一类型的图书馆的联合,出现了高校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甚至公共图书馆的跨系统跨图书馆类型的合作,这个现象在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中更为明显 。很多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加入到全国性的图书馆联盟中,而很多全国性的联盟则加入更大范围的国际性联盟。欧洲和美国的一些数字图书馆项目都验证了这一趋势。如在美国,许多原来基于公立大学图书馆的研究型图书馆联盟现在都在某种程度上扩充了他们的服务范围,如乔治亚州的GALILEO,现在的成员已包括私立大学图书馆、职业技术院校和公共图书馆,弗吉尼亚州的VIVA包括了私立大学图书馆并开始向州内的其他行业图书馆扩充 。在澳大利亚,以维多利亚州的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Gulliver联盟就设立了一个被称为BRUCE联盟的子联盟, 任何位于澳洲或新西兰的图书馆都可以加入该联盟, 并可根据相关协议访问Gulliver联盟或其他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的电子数据库, 相关的费用结算方法与Gulliver相同。在资源共享方面, 图书馆之间跨国界、跨系统的合作就更多了。澳大利亚的本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管理系统(LIDDAS)就是由澳洲的高校图书馆与澳洲国家图书馆共同实施的, 而著名的合作虚拟参考咨询项目AskNow的成员馆除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澳洲的6所州立图书馆及2所区立图书馆外, 还包括了新加坡和新西兰的图书馆 。

图书馆联盟的未来发展中,跨系统与跨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合作带来可能,而用户的需求则是推动合作的动力。对图书馆来说,这样的联盟会导致更加节省成本与更高效的服务。对用户而言,图书馆联盟的这种联合与拓展带来的是更加丰富的可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更便捷的文献获取渠道和范围。毫无疑问,未来图书馆跨领域跨系统的全国性与国际性的合作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实现。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共享效益进一步提高

从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内容来看,其共知手段已经由书本式联合目录和手工编目,发展为被联机联合目录和联机编目所取代;共享方式已由传统的馆际互借、互阅、复制等,发展为网上联合参考咨询,网上阅读等方式;文献传递手段已由传统的邮寄,传真等方式,发展为网络传递。传统的服务手段是图书馆联盟共享资源、服务的基础。总的来说,国外图书馆联盟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文献书目资源共享(联合书目、期刊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献复印优惠)、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传递、联合制作图书馆数字化馆藏、数字参考咨询共享以及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联合购买等方面。

随着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日渐成熟,跨区域与全国性联盟甚至国际性超级联盟的出现,联盟开始制定电子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和政策,同时以联盟的名义寻求资金赞助,发展和扩大联盟服务项目,扩大与深化服务内容与范围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未来发展方向,联盟也更加独立。在用户服务方面,国外图书馆联盟逐渐由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向服务共享发展。美国的许多区域联盟,如伊利诺伊州高等院校研究型图书馆之间成立的伊利诺伊州大学及研究图书馆联盟(CARLI)的I-Share 服务,在各个成员馆中共享馆藏资源目录与馆际互借,并且已经解决了馆际互借中的物流配送问题,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全面的图书馆服务,非常便捷,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服务共享的整合。为让更多的图书馆用户方便享受到共享服务,国际上许多联盟制定统一标准,构建一站式检索平台,如OCLC推出了第一检索服务( FirstSearch Service) , 这是一个大型综合的、多学科的数据库系统,通过同一个检索界面为用户提供服务。另外,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早已从对单纯的成员馆数据记录的提供发展到了全文信息的一次性提供。因此未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将更加着重于用户的使用体验,对信息的获取的便利性。

在图书馆联盟规模与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阶段,如何应用新的文献传递技术为用户提供快速的信息服务,资源一站式检索与借阅、利用共享资源进行联合参考咨询、联合科技查新、联合情报服务等将是共享的新趋势,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益。

随着全球信息社会的到来与全面快速发展,国外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传统合作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互惠互利的单纯的馆际互借、共建馆藏等共享模式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和用户发展着的需要,联盟的角色在发生变化,其作用不断在扩展,如数字资源集中保存服务,培训服务,标杆管理以及研究项目申请等 ,并且标准化和标杆管理将会越来越重要。未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除了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有了更好的技术保障外,数字环境下用户的强烈需求也推动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的发展。

虽然一些图书馆联盟在走向渗透和融合,然而并没有显现联盟无限扩大的趋势,相反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正如费城大学图书馆馆长Steven J. Bell所言,“参与一个大型的图书馆联盟有可能在联盟中迷失自己”,“如果有可能,应尽可能多的参与多个联盟,这对图书馆的策略、经济、社会、智力和文化方面的发展都有好处”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大型联盟也许有助于在集团采购中获得一个比较大的折扣,但大型的联盟也可能导致联盟工作效率的降低和管理的复杂化。因此,国外很多大学图书馆一方面在购买电子资源数据库、联合目录等基本服务方面参加大型的联盟,另一方面也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服务特点有选择地参与多个联盟组织的集团采购以获得优惠,组建或加入一些小的联盟以解决专门的共享需求。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参与联盟,大学图书馆的管理者们都在寻求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效益的最大化。而在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联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如何利用这些共建的成果,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深化资源共享的内容,使得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文献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及其启示
图书馆论坛(2015年7期)2015-02-12 18:57:13
影响我国馆际互借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图书馆(2012年4期)2012-08-06 0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