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宜蓉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抓住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与用中快乐地体验数学的“再创造”和数学的新发现,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快乐中求知,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创新,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乐趣所在,从而达到现代教学主张的“自主学习”“快乐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趣味;乐学;创新
新课程指出:当今小学数学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分为生活数学观和现实数学观。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抓住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与用中快乐地体验数学的“再创造”和数学的新发现,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快乐中求知,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创新,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乐趣所在。如何抓住数学的趣味,让学生乐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呢?
一、情中引趣,乐中求知,获取创新动力
小学数学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一门艺术。要善于发掘教材潜在的“快乐”因素,运用现代多媒体、故事、游戏等方式,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用艺术化的手段去吸引学生,使之入耳、入脑、入心。一旦创设出良好的新课引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自然会全身心投入,乐于求知,产生创造和再创造的激情,创新意识也在求知过程中逐步形成。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创设动画情境:用绳子拴住一只羊,羊绕着另一端木桩运动形成一个圆,这个动画情境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
二、疑中生趣,乐中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数学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奇思异想,教师要提高布障设疑的艺术,注意在学生认知的转折点、新旧知识矛盾激化处立障设疑,不断设疑、激疑,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疑惑,便有了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求知过程中,快乐思考,快乐合作,快乐获取,形成技能技巧,在研究中发现和创新。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中,让学生估计教室里的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个个疑问:“为什么估计和实测不一样?为什么不同测量工具结果会不一样?……”通过交流合作,对身边事物的估测和实际测量,带着疑问去探究,激发了对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和创新思维发展。
三、练中添趣,乐中巩固,形成创新技能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中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用艺术性的眼光设计练习活动,创设生活情景,使问题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增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有趣的练习活动,学生既轻松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再创造”“再创新”。在《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相向而行”、“相反方向行走”“赶上”“超过”“相遇”等术语,利用情境表演,让学生表演“相向而行”“向相反方向行走”“同地同时行走”等过程,观察如何“相遇”“相遇后”又如何运行的,用直观有趣的行为练习,牢固掌握知识点,拓展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评中增趣,乐中享受,取得创新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和情感與态度,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让其在充满自信中,去享受学数学中的自我价值,享受学习中进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激发其向更深层次探索的兴趣,在不断探究发现中求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数学教学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快乐探索,快乐获取,快乐创新,就能最终达到现代教学主张的“自主学习”“快乐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乐平.生活中的数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01.
[2]杜学知.小学趣味数学问题研究.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9.
(作者单位 四川省理县桃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