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信仰探秘

2014-08-20 20:20:09贺义辉
电影文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宗教信仰

[摘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导演依据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的基础上而拍摄的冒险剧情片,苏拉·沙玛、拉菲·斯波以及伊尔凡·可汗等知名演员担任该片主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过讲述名叫派(Pi)的少年遭遇了船难,不得不在海上与一只孟加拉虎共同漂流227天,他们最终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从而获得了重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文从生命和信仰主题的角度分析派的信仰和信仰的力量,讨论了人性恶与宗教信仰,并研究了信仰价值的多义与永恒。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信仰;Pi;宗教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采用了对话以及回忆的方式,在亦真亦幻的叙事空间中进行“漂流”,并将故事情节分为“漂流前”以及“漂流后”,这两个相对独立的叙事时空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极大地充实了影片的价值内涵以及叙事层次。李安导演运用了先进的3D技术创设了亦真亦幻的奇幻世界,而且还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揭示了复杂的人性,将观众推进了信仰的漩涡而不能自拔,使得这部电影具备了多重可能性以及意义。

一、信仰解读

在影片开始,派信奉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等宗教,但是他的父亲却告诉他: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在这个时候,派看起来像是宗教信徒,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徒,虽然看似非常虔诚,但却一无所知、循规蹈矩,而且他能够很容易地同时接受不同的宗教,使得观众怀疑大多数人的宗教信仰:难道只有单一信仰才算是真正的信仰吗?真正的信仰到底追求何种类型的内心状态呢?从影片中段来看,当派所在的救生艇遭遇了暴风雨,他大声地喊着耶稣、真主安拉、圣母玛丽亚以及毗湿奴等神灵时,希望他们看到自己的遭遇并拯救自己,这是派在遭受异常痛苦,然而却不能有效地解救自我时,内心依赖神灵的表现。虽然神的帮助以及启示通常都是不可捉摸以及欲语还休的,派最终还是在经历一系列磨难后培育以及强大了自我的精神力量。在物资越来越匮乏,而且身心力量好像不能承受更多磨难的过程中,派通过写日记来提醒和告诉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希望”。他认为希望的力量来自何处呢?当然是他虔诚、不可动摇地相信神以及信仰的力量。在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下,派在电影的中后部分最后跨越了多种困难,而且还看见了绿意盎然的陆地以及风雨后的彩虹,从而被解救出来。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只能运用自身非常有限的知识,只愿意相信自己所认为的规则与规律,因此,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处两个调查沉船的日本人一点也不相信派所讲述的独特经历,反而选择了他所说的另外版本:最后留在救生艇上面的是派(老虎)、派的母亲(猩猩)以及法国厨子(鬣狗)和断了腿的水手(斑马)。派在厨子将水手和派的妈妈后杀掉了厨子,然后活了下来。信仰在这些人的心中是确保内心平衡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切实敬畏神灵。然而,在派反问他们更愿意相信哪个版本的时候,很多观众都选择了存在动物的那个版本。这个过程深刻地拷问了人性,人性本善,很多人不太敢相信如此杀戮和血腥的故事,派说:“你跟上帝的意见一致。”因此,通常情况下,信仰以及神灵的光芒会被我们的科学理性阻挡,然而在非常情况下。我们也愿意站在信仰这边。对人们来说,信仰并不是非要你膜拜哪位神灵,它能够为信仰者提供一种强大的信心,这种信心和信念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因此,派所具有的多种信仰强化了他的信念,而不是削弱了他的信念。派自身的宗教观从未阻止他追求科学,而是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从而更好地协助派生存。

二、信仰的力量

在整部影片中,李安不断地比较人性和兽性,从而凸显出信仰的巨大力量。救生船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流以及大自然所发生的闪、电以及暴雨等自然奇观看起来显得瑰丽、神秘,这些将孟加拉虎吓坏了,因而它的动物性不得不臣服在大自然的面前,因为它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大自然。虽然派十分了解此类自然奇观的神奇和伟大,然而却仍然为它们倾倒。从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能够通过使用科学技术来不断地征服自然,然而科学发生也仅仅才二三百年,它还不能准确地将全部的自然规律以及现象概括出来。大自然存在着很多科学无法准确解释的较多内容,而且也和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派一样,要对大自然心怀敬畏。在影片结束之前,派最终的宗教信仰就是在他经历了如此奇幻的漂流经历后,他开始敬畏自然万物,它层层糅合了人类不值得一提但没有实践意义的怜悯。这种精神力量基本上穿越了现代社会所需要全部力量的力量——它就是人们的信仰,这种力量能够在人类面临灾难和困苦时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例如,处在洪荒时代的人们不仅要面临着物质匮乏的境地、而且在精神领域一片空白,他们缺乏科技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自身的现实境况,例如让人们感到恐惧的困境、不能确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变化、而且也不能克服生老病死。所有这些内容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无力感,因此他们要通过外力来获得自身的精神归属感,从而支撑自身的意志力,将无助以及虚无等统统赶走,从而破除他们的交流以及压抑,这种特殊的外在力量就来自于信仰。

三、人性“恶”和宗教信仰

“科学能够理性处理外部世界的问题,但是只有信仰才能撑起我们的内在世界。”这是派的母亲说的,也被认为是这部电影的真正主题,也是导演在前段情节中所隐藏的另一把钥匙。导演李安始终强调这是一部和信仰有关的电影,然而,观众可以看到,导演所强调的信仰无关乎宗教内容。虽然Pi曾经信仰过较多的宗教神灵,然而最后却皈依了自己内心的神,也就是将人自身当成了自己的信仰。当全部的宗教神灵都没有拯救他时,他开始拯救自己,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派沉浸在食人岛的时候,老虎却每夜都会离岛,这是人性自发的本能在暗示自己所处的危险困境。当派逃离食人岛,这也象征着人类十分关注和警惕自身的“恶”。恰恰是这种人性自觉,使得派没有在食人的罪恶中继续迷失下去,从而规避了后退到动物般存在的状态,而且最后返回人类社会中去。这个情节使得李安重新鉴定了人性信仰,而且还认为人性自身也会约束着自身的“恶”部分。所以,在他了解到人性“恶”的同时,还更真实地发现了存在于人性中另外的力量,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善”“理性”,或者叫做“神”。不管它的名字是什么,它都能使得人类不断地警惕自身的“恶”,从而更好地将人和动物区分开来,人也就再也不能完全是本能的存在。因此,当派重新回到人类社会的时候,老虎头也不回地向着森林深处走去,这时人性中善、理性的内容再次占据了人大脑的主要部分,从而将“恶”杜绝在人性之渊中。

四、多义与永恒:信仰价值的力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但创新了叙事的方式和风格,而且还挖掘和展示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最为突出的方面就是从多元视角阐述信仰价值。从某种程度来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关于信仰的作品,全部的叙事以及技术都紧紧围绕信仰,小说家以及电影导演都有信仰,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情节也有信仰,乃至于动物都会有信仰。

观众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观察其中的信仰价值,电影也从不同的语境来展示信仰,而且很多时候还假设了较多的可能性。以结尾为例,导演是非巧妙地处理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结尾部分,不但令人扼腕,而且还超出人们的意料。当派与孟加拉虎最终从险境脱离后,老虎却直接走向了森林深处,一点儿也没有回应处在激动状态的派,这也吊足了观众的想象和无处释放的激情,孟加拉虎连回头看一眼的动作都没有。人虎同舟共同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跋涉,这一切已经足够为这段传奇蒙上浓郁的信仰色彩,然而却不能真正打破现实的无情和冷酷。它不仅体现在孟加拉虎没有回应少年派的极强宣泄,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得到人类的信任和理解。具体地讲,来自日本的商船公司的调查员一点也不相信少年派所讲述的“故事”,显而易见的是,无论这种故事多么感人和传奇,人们都不会相信这种过于魔幻的故事。因此,派不得不讲述另外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涵盖了水手、厨师、妈妈以及自己,他们分别对应了第一个故事中的斑马、鬣狗、猩猩以及老虎,二者彼此交叉但却截然相反。如果第二个是真实的,那么老虎仅仅是派的精神化身,派为了克服孤独以及恐惧,就借助信仰和想象幻化出老虎的形象。这部电影的高超恰恰在此,人类社会中的复仇以及杀戮会转换成动物界中的弱肉强食以及丛林法则,而它们的你死我活还可以转换为凶猛老虎与弱小少年的神奇友谊。人们不相信传奇,但是合理科学的谎言却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求。这也意味着,如果人没有信仰,那宁可相信谎言,也不会相信奇迹。

信仰绝对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信仰却绝对不行,此外信仰还需要人们的合理引导,这也是信仰的永久魅力。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看,作品设置了人到中年的派与作家进行的对话,它的目的在于让信仰回到现实中来,而且还要保证信仰的感性特征。经历了传奇后的中年派愈加成熟地看待和认识信仰,而且看待世界的角度也立体化,他站在“过来人”的视角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独特经历,抛弃了信仰的神秘特征,确保了虔诚的信仰态度。作家带着好奇的心态来聆听少年派的传奇,在这里作家成为观众的典型代表。他向中年派持续地提出了观众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或者他们的困惑,很好地引导以及启发着少年派的讲解和叙述,此外,他也确保了自身对传奇故事的想象以及渴望。这两个故事间有着异质同构的密切关系,将它们密切联系起来的事物,恰恰就是信仰;然而也正是信仰,使得它们不得不分离:在信仰面前,寓言和现实仅仅是一墙之隔。但是,所有的想象力在信仰面前都是徒劳无益的,作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优秀倾听者以及提问者,作家不得不感叹:“故事太大了,我还没抓住它的意义。”中年派则作出了很重要的回答:“经历了就经历了,不用讲什么意义。”从这个角度看,世界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还可以是非常荒诞的。例如,如果用感性来判断和品味的话,世界不但是感性的,而且还是非感性的,甚至于是没有感情的。正如人们喜欢从生活中探寻其中的意义,然而我们根本不需要寻找这种意义,经历了就经历了。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来讲也一样,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它,也可以从影片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意义,从而做出有所不同的选择和解读。

五、结 语

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出,李安在电影中十分纯熟地讨论了人性、信仰以及信仰的力量,并且为我们展现出了信仰的多元化以及永恒意味,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相信人性。它凭借信仰和人性感动了人们的心灵,从而向我们揭示了崇高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心中都会构建这样的信仰,从而拥有高尚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赵仲夏.听李安讲述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J].新世纪剧坛,2013(01).

[2] 孙夕珺.在奇幻漂流中拷问信仰——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神维度[J].创作与评论,2013(08).

[作者简介] 贺义辉(1973— ),男,四川泸县人,文学硕士,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的研究。

猜你喜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宗教信仰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象征符号解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4:15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35:47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26:20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较电影与小说的空间叙事
电影评介(2016年8期)2016-07-11 07:47:58
浅析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承接
今传媒(2016年4期)2016-05-16 00:23:28
释放“宗教”力量,美国将遭报复
环球时报(2012-08-01)2012-08-01 07: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