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平衡

2014-08-19 14:20:23琚峰
读者 2014年17期
关键词:男爵罗素闲暇

琚峰

印象中物理学上似乎有这样一个概念,是说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几股力量相互抵消时,这个物体就达到了受力的平衡状态。将此定理更换到人生哲学的角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实现生活的平衡并不简单,我们往往需要做一番努力,抵消一些东西。

所谓生活的平衡,首先应当包含精神的自在状态。罗素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幸福之路》,全书分为“幸福的原因”和“为什么不快乐”两部分,其中幸福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爱情、闲暇、工作等等,不快乐的原因则有竞争、炽情等。这里的炽情指的就是某种不适当、过度投入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生活极度缺乏平衡的体现。照罗素先生的说法,倘若为了生活中的某一种要素,而牺牲了其他的许多,是万万不应当的。

罗素本人5岁的时候,曾经觉得人生不堪忍受,因为如果按活到70岁算的话,他才挨过了人生的1/14。直到他发现了数学和哲学中的乐趣,发现了当时所居住的彭布罗克邸园的自然之美后,一切才仿佛豁然开朗。从此罗素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以至于当他的威廉舅公郑重地告诉他,人类享受生命愉悦的能力将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时,他又惊又怕地流了一夜眼泪。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平衡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即是增加生活的元素,多培养一些爱好,工作的时候专注认真,闲暇的时候“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像钱锺书先生那样心上没有挂碍,让轻松的灵魂专注于肉体的愉悦。这样使生活丰富起来,生活自然也就趋于平衡。

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精神的自在状态又取决于人们是否按内心所求来生活。每个人对平衡不同的标准存在于他们内心最隐秘的深处。对于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系列故事中那个树上的男爵而言,上树便是他所追求的平衡点。一天中午,这位男爵在同他庄重的家庭成员们进餐时,勇敢地拒绝了一盘蜗牛,随后出人意料地爬到了树上,并且再也没有正式地下来过。我想他之所以上树,是因为他之前生活的天平过多地偏向了无趣与呆板,为了平衡天平两端,他大概只得上树。男爵所做的,是打破了以往的生活,打破了不平衡。

与此相同的例子还有《月亮与六便士》中那个以高更为原型的画家。某日他突然抛家弃子,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上去创作古怪的美术作品。这些看似与疯人无异的行径,其实恰恰符合他们内心所追求的平衡。

再次回到普通人的生活视野当中,我看到丰富、适度、服从内心深处的冲动是平衡生活的要诀。学学村上春树,按时写作、跑步,专注于内心所爱,终于也就能理解和享受这样一种生活:“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鹿 鸣摘自《萌芽》2014年第6期,刘 宏图)endprint

猜你喜欢
男爵罗素闲暇
罗素悖论
毛毛虫也是伪装大师
论《三姊妹》中图森巴赫男爵的“自杀”
剧影月报(2021年2期)2021-11-12 23:01:01
人在何时最清醒
罗素悖论的成因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闲暇拾笔寄娱情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哲学评论(2016年2期)2016-03-01 03:42:53
闲暇时间干点啥?
妇女之友(2015年12期)2016-01-21 07:24:16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06
打赌
故事会(2010年7期)2010-04-21 09: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