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区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的博弈分析

2014-08-16 03:21:54林峰
关键词:劳动力

林峰

摘要: 内陆地区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与“民工荒”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为了厘清该问题出现的内在机理,运用序贯博弈和嵌套博弈的相关理论,采用近20年来相关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数据,结合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阶段性和制度性背景,经过两个阶段的博弈推导,认为现阶段和未来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纳什均衡首先取决于政府选择“改善”民生的政策成本与其收益的权衡,其次取决于劳动力对除工资之外其他因素的评价,后者是子博弈完美均衡的直接决定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序贯博弈;嵌套博弈;子博弈完美均衡

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02-06

一、文献综述

传统的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理论都认为工资差异是导致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主要原因,如著名的刘易斯(W A Lewis)模型和托达罗(Michael P Todaro)模型,以及其他大多数国内外有关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研究,都把劳动力顺工资趋向流动当作一个基本的假定前提,但是,蔡昉[1]认为以“托达罗模型”为代表的传统迁移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劳动力迁移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中国,劳动力并不仅仅向东南沿海等高工资地区流动,而且也向工资较低的内陆地区流动,尤其是自2004年首次出现“民工荒”之后,这一与既有理论相矛盾的“逆工资趋向流动”现象逐渐增多,而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对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机理的研究。

劳动力流动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其禀赋问题,周其仁[2]、汪小勤等[3]、刘渝琳等[4]、章铮[5]、刘倩等[6]、刘央央等[7]、余尊宝等[8]认为禀赋的不同自然也就决定了其求职能力的大小。而李强[9]、王美艳[10]、刘尔铎[11]、刘林平等[12]、约翰·奈特等[13]、毛隽[14]、田园[15]等则认为制度因素尤其是户籍制度在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棘手的政府间利益博弈问题[16],对此,陈宇海[17]、邓曲恒[18]、简新华[19]、刘尔铎[11]等认为这些问题具有历史阶段性,只是暂时性现象。

〖BT4〗二、基本假设

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两个地区:东南沿海高收入地区和内陆低收入地区,各地区不同的参与者在各博弈阶段以相同的基本假设参与博弈。

(一)三个参与者,理性经济人和参与者掌握完全信息

摘要: 内陆地区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与“民工荒”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为了厘清该问题出现的内在机理,运用序贯博弈和嵌套博弈的相关理论,采用近20年来相关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数据,结合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阶段性和制度性背景,经过两个阶段的博弈推导,认为现阶段和未来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纳什均衡首先取决于政府选择“改善”民生的政策成本与其收益的权衡,其次取决于劳动力对除工资之外其他因素的评价,后者是子博弈完美均衡的直接决定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序贯博弈;嵌套博弈;子博弈完美均衡

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02-06

一、文献综述

传统的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理论都认为工资差异是导致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主要原因,如著名的刘易斯(W A Lewis)模型和托达罗(Michael P Todaro)模型,以及其他大多数国内外有关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研究,都把劳动力顺工资趋向流动当作一个基本的假定前提,但是,蔡昉[1]认为以“托达罗模型”为代表的传统迁移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劳动力迁移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中国,劳动力并不仅仅向东南沿海等高工资地区流动,而且也向工资较低的内陆地区流动,尤其是自2004年首次出现“民工荒”之后,这一与既有理论相矛盾的“逆工资趋向流动”现象逐渐增多,而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对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机理的研究。

劳动力流动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其禀赋问题,周其仁[2]、汪小勤等[3]、刘渝琳等[4]、章铮[5]、刘倩等[6]、刘央央等[7]、余尊宝等[8]认为禀赋的不同自然也就决定了其求职能力的大小。而李强[9]、王美艳[10]、刘尔铎[11]、刘林平等[12]、约翰·奈特等[13]、毛隽[14]、田园[15]等则认为制度因素尤其是户籍制度在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棘手的政府间利益博弈问题[16],对此,陈宇海[17]、邓曲恒[18]、简新华[19]、刘尔铎[11]等认为这些问题具有历史阶段性,只是暂时性现象。

〖BT4〗二、基本假设

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两个地区:东南沿海高收入地区和内陆低收入地区,各地区不同的参与者在各博弈阶段以相同的基本假设参与博弈。

(一)三个参与者,理性经济人和参与者掌握完全信息

摘要: 内陆地区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与“民工荒”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为了厘清该问题出现的内在机理,运用序贯博弈和嵌套博弈的相关理论,采用近20年来相关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数据,结合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阶段性和制度性背景,经过两个阶段的博弈推导,认为现阶段和未来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纳什均衡首先取决于政府选择“改善”民生的政策成本与其收益的权衡,其次取决于劳动力对除工资之外其他因素的评价,后者是子博弈完美均衡的直接决定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序贯博弈;嵌套博弈;子博弈完美均衡

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102-06

一、文献综述

传统的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理论都认为工资差异是导致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的主要原因,如著名的刘易斯(W A Lewis)模型和托达罗(Michael P Todaro)模型,以及其他大多数国内外有关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研究,都把劳动力顺工资趋向流动当作一个基本的假定前提,但是,蔡昉[1]认为以“托达罗模型”为代表的传统迁移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劳动力迁移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中国,劳动力并不仅仅向东南沿海等高工资地区流动,而且也向工资较低的内陆地区流动,尤其是自2004年首次出现“民工荒”之后,这一与既有理论相矛盾的“逆工资趋向流动”现象逐渐增多,而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对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机理的研究。

劳动力流动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其禀赋问题,周其仁[2]、汪小勤等[3]、刘渝琳等[4]、章铮[5]、刘倩等[6]、刘央央等[7]、余尊宝等[8]认为禀赋的不同自然也就决定了其求职能力的大小。而李强[9]、王美艳[10]、刘尔铎[11]、刘林平等[12]、约翰·奈特等[13]、毛隽[14]、田园[15]等则认为制度因素尤其是户籍制度在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棘手的政府间利益博弈问题[16],对此,陈宇海[17]、邓曲恒[18]、简新华[19]、刘尔铎[11]等认为这些问题具有历史阶段性,只是暂时性现象。

〖BT4〗二、基本假设

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两个地区:东南沿海高收入地区和内陆低收入地区,各地区不同的参与者在各博弈阶段以相同的基本假设参与博弈。

(一)三个参与者,理性经济人和参与者掌握完全信息

猜你喜欢
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梨果业劳动力现状与生产新模式探讨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5:00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 15:50:31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在自动化投入与劳动力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工业4.0之我见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26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我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