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丽,周辉霞(.陕西冶金医院,陕西 西安 7004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土门社区服务中心,陕西 西安 70000)
子宫内膜息肉(EMP)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妇女生育前后或更年期发病率较高,目前常应用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选择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4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为提高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4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39.89±2.10)岁,其中绝经6例,不孕症13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4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手术方法、术中情况、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等,分析方法包括询问当事医护人员及患者、查阅相关病历资料等。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宫腔镜手术
1.2.2.1 术前准备:常规给予各项临床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白带常规等)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待确定患者未患有妇科炎性反应及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方可实施手术,手术时间均于月经干净后3~7 d完成,于术前扩张宫颈(术前12 h在其阴道后穹窿处放置400 μg米索),若患者宫颈口已扩张或宫颈外口松则不需扩张宫颈。
1.2.2.2 宫腔镜手术:常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宫腔镜及其配套电切镜等设备完成手术,待宫腔方向、深度探查完成后膨宫,5%葡萄糖作为膨宫液(糖尿病患者改用生理盐水作为膨宫液),保持膨宫压力不大于100 mm Hg(1 mm Hg=0.1333 kPa),膨宫流量150 ml/min,将宫腔镜置入后依次检查宫腔前壁、后壁、侧壁、宫底、宫角、输卵管开口、宫颈内口、颈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①宫腔镜下吸刮后电切术:适用于多发息肉、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出血、宫腔镜监视视野不清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负压吸引器或刮匙清宫,待1周后复检,残留息肉经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②宫腔镜下电切术:适用于无明显根蒂、复发息肉或绝经患者,经宫腔镜直视下使用环状电极由息肉根蒂部切除(电切功率60 W),若伴不孕患者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子宫内膜。③宫腔镜下摘除术:适用于子宫内膜正常、根蒂明显的子宫内膜息肉(单发或多发)患者,及息肉位于输卵管开口附近的不育患者,若根蒂较深且息肉较小可采用微型活检钳将其夹持取出,若息肉较大或根蒂位置较低可利用卵圆钳(有齿)进入宫腔钳夹息肉。
1.2.2.3 术后处理:待子宫内膜息肉成功取出后均给予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宫腔镜下吸刮后电切术6例,宫腔镜下电切术24例,宫腔镜下摘除术11例,手术时间(15.68±4.21)min,术中出血量(35.26±9.87)ml,住院时间(5.16±0.71)d,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100%)。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原因与内分泌紊乱、炎性反应等密切相关,且主要原因为雌激素持续作用于患者子宫内膜[1]。有研究显示,由于子宫内膜不同部位具有并不相同的雌激素水平,因此具有雌激素受体效应差异,若子宫局部内膜增生过度则形成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大多表现为月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其原因可能为子宫内膜息肉增加子宫体积。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虽然可获得一定疗效,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患者由于贻误治疗时机甚至需进行子宫全切,对其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其尽快恢复健康,而单纯诊断性刮宫盲目性较大,且对患者生育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不断进步,利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已取得显著疗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且完整的保留了子宫功能,已成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本文研究可知,利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息肉类型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宫腔镜手术方式,从而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1] 穆玉兰,刘 鸣,石 敏,等.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5(1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