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模式研究

2014-08-15 00:48:32李人晴
物流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保税区保税关税

李人晴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 201315)

1 自由贸易区理论综述

1.1 自由贸易区的定义与功能作用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以下简称FTZ)是在所在国的政治管辖下,处在关境之外,受海关治外法权保护,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区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境内关外”性质的特殊区域。国际上FTZ的基本功能是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商业或工业性简单加工、商品展示、金融、货运等服务贸易功能,具有保税物流的特性。其核心是通过放松管制,在特定区域内实行贸易、物流和关税的自由,加快货物进出、人员往来、资金流动、信息传递等。

1.2 FTZ的相关支撑理论

1.2.1 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1.2.2 非均衡发展理论。美国学者赫尔施曼(Hirschman A.O.)对FTZ进行分析后,运用“非均衡发展”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其设立的合理性。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各地禀赋不一样,提倡首先应把有限的经济资源分步骤地集中用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从而取得聚集效应,再通过发达地区去带动和辐射其他不发达地区,如对上海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SIBZ)这类优秀保税区实行倾斜政策,率先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FTZ。

2 从企业的保税物流运作分析SIBZ向FTZ转型的必要性

上海威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位于SIBZ内,是集保税仓储、国际货运和进出口报关、报检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占地面积15 000m2。它依托海关保税仓库,整合保税仓储、报关和物流配送等各进出口物流环节,为诸多大型跨国企业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及保税物流服务。SIBZ向FTZ转型后,它具备的主要优势如下:

2.1 关税延期和消除

由于在FTZ内通过放松管制,提供了保税仓储的功能,即进入该公司仓库的进境货物无需征税,延期直至货物离开FTZ并被配送到其他服务地区。假设该货物在区内储存后返回境外,则无需征税。

2.2 较低的关税税率

允许在FTZ内用国内零部件与进口材料装配为成品进入中国市场,所以通过该公司进口的货物被减免关税,即享受所谓的“倒关税”结构(进口的零部件关税高于装配完成的成品的关税)。

2.3 汇率避险

由于在FTZ内货物可以用与进口时同一种货币进行交易,所以可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4 进口配额不适用

在FTZ内,再出口、消耗、报废或销毁的产品被免税,并取消配额限制。

上海威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可以通过在FTZ内实行保税物流,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同时在无锡、武汉等各大城市建立分库,向周边各地区辐射延伸物流网络,快速有效地实现供应链管理。

通过上述分析,FTZ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现金流和经营效益,从而保证资金流、单证流、货物流三者的畅通。

3 运用SWOT理论分析SIBZ向FTZ转型

SIBZ包括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个特殊监管区。

3.1 优势分析

首先,优越的地理位置使SIBZ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为其向FTZ转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SIBZ在人文环境和产业集聚方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FTZ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需求。如SIBZ管委会与海关、商检、外汇、海事、工商、税务有着高效的协调机制,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吸引航运金融等高端紧缺人才。SIBZ在经济功能、经济规模方面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雄厚的产业能力和较高的产业层次,具有吸引外资并向FTZ转型的适应性。

3.2 劣势分析

SIBZ的劣势主要在于其地理位置距中心城区较远,企业交通运输等运作成本相对较高。例如:公司在偏远的地区办公,一是要额外支付一定的费用,二是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制约着SIBZ向FTZ的转型,影响区域发展竞争力的提升。

3.3 机遇

(1)SIBZ作为具有成功基础和经营成效的保税区,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发展中新的全球业务整合布局点,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2)在功能创新突破方面,SIBZ已在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方面实现了多项“单项突破”,有助于拓展和提升SIBZ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和能级,促进国际贸易结算、展示交易、离岸服务贸易等FTZ功能的进一步发展成长,带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规模提升和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

(3)具有与国际惯例的FTZ最为相近的便利化环境,包括创新货物的通关模式、实施商品预检验、通关通检业务流程再造等。

(4)在加工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的压力下,转型有利于通过推动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的前端和后端环节延伸,成为研发、维修、检测等具有离岸特点且与服务贸易相关联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产业。

SIBZ倘若能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刻抓住契机向FTZ转型,将很大程度提升上海在全球经济中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市场渗透能力。

3.4 威胁

(1)与世界上比较先进的FTZ相比,SIBZ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而软环境和现代航运服务业上差距较大,特别是在航运金融、船舶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压力。

(2)SIBZ的功能创新涉及多部门协调推进和配套政策深化难度较大,涉及行业管理体制和监管流程机制等深层次改革。

(3)SIBZ更大的威胁在于无法真正港区联动。临港新城离洋山港保税区很远,没有真正形成区港一体化。

4 美国FTZ的特点分析和借鉴

符合国际惯例的FTZ应具备以下三个核心要素:(1)明确的功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2)优惠的关税条件;(3)高效的管理环境与完善的监管手段。以下据此对美国FTZ的特点进行分析。

4.1 美国FTZ的特点分析

2011年美国的FTZ从1980年的77个已经增加到主区132个,分区达263个,总数为395个。

归纳起来,美国FTZ的快速发展是由于其给使用者提供了关税减免、行政效率、汇率避险、税收优惠以及更加流畅的资金流等便利。它的成功运作绩效来源于以下因素:

4.1.1 优惠的关税条件和便捷的通关手续。1982年美国财政部规定:无论与进口相关的增值产品、佣金还是运输费,在FTZ内都无须征税。美国零部件与外国材料在FTZ内装配为成品后进入美国市场,可以减免关税。再出口、消耗、报废或销毁的产品免税,取消配额限制。在通关手续上,实行“批量化”集中通关,节约了时间和纸面工作量,而最主要的是节约大量的通关运作费。据统计,节约的所有费用可以达到90%,每年运作费用从2 000 000美元缩减到25 000美元。

4.1.2 明确的功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美国各州FTZ按因地制宜的原则设定各自的功能:例如纽约FTZ背靠美国国内辽阔的市场腹地,又由于附近没有合适的转口国,故设置其从事进口贸易和进口加工业务;而迈阿密FTZ位于佛罗里达半岛的最南端,在其最佳贸易区域内有30多个国家,可以从事转口贸易和与转口贸易配套的其他业务。

4.1.3 高效的管理环境与完善的监管手段。1934年美国通过《对外贸易区法》,规定FTZ的主要功能和一系列监管措施。由商务部管理组建FTZ委员会,负责筹备成立FTZ、授权特定的贸易活动和对FTZ的一般监管。2012年美国FTZ委员会发布了新的法规,侧重精简缩短其运作程序,其批准时间也从一年减少至四个月。

4.1.4 不断改进的现代化物流技术。技术发展包括通信工具、计算机运作能力和运输工具的改进,安全监控技术方面的效率改进以及商品和服务中的自动跟踪设备的创新改进。这保证了良好的管理环境下顺畅的资金流、单证流、货物流的实现。

4.2 美国FTZ的可借鉴点

为更好地发挥SIBZ的功能和作用,可考虑借鉴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先进FTZ的优点。归纳起来,其可借鉴点包括功能设定、完善法制、管理高效、海关监管、关税优惠等,这些将具体体现在SIBZ向FTZ转型的关键点和可执行措施中。

5 SIBZ向FTZ转型的关键点和可执行措施

全球供应链在日益复杂、一体化的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了当今各国FTZ的发展和趋同。SIBZ向FTZ转型过程中,既要考虑借鉴国外FTZ的优点,更主要的是促使区内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有效对接,快速低成本地向国内外市场流通。

5.1 SIBZ地理向FTZ转型的关键点

5.1.1 立法保障。通过与美国FTZ比较,可知透明健全的法律制度是SIBZ向FTZ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上海率先设立SIBZ,必需首先立法,明确规定建立FTZ的条件、允许入区的商品、授权操作以及海关监管程序,同时完善立法监督。

5.1.2 管理体制。应当参照美国FTZ管理机构的模式,在SIBZ内进行行业管理体制和监管流程机制等深层次调整,使其有权对区内一切机构和事务进行监管。SIBZ要从“一线、二线同时管理”向“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改革,使其有较大的自由度。

5.1.3 理念突破

(1)功能定位。对于SIBZ,根据“三区”原来的功能优势,各区域定位要各有侧重。

(2)外汇政策的开放程度,比如支付模式的改变,推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收付汇,提高跨国公司资金运作效率。

(3)增值税制度的突破,国家有关部门应在SIBZ探索实施离境退税政策,选点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店等。

5.2 SIBZ向FTZ转型的可执行措施

(1)整合资源,推行SIBZ内的三区联动;

(2)优化贸易便利化环境;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4)实行更加开放的企业准入制度;

(5)实行高效便捷的海关监管措施;

(6)通过发展区内物流设施,使其成为世界转口自由贸易中心;

(7)实行以功能创新为主线向FTZ转型;

(8)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和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

6 结论

如果所有贸易壁垒和所有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障碍都被消除,那么商品就可以轻松地在世界各国之间自由流通。然而,只要国际关税和非关税障碍依然存在,FTZ系统将继续下去。而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趋势必然促使FTZ在中国发展起来。SIBZ作为具有成功基础和经营成效的综合保税区,依托上海国际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及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优势,必须先行先试,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资金流、单证流、货物流三者的畅通,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FTZ转型。它不仅为上海提供了一块率先与国际接轨,提高经济活力、国际竞争力、全球经济综合服务能力以及国际市场渗透能力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对发挥三大保税区进口贸易现有优势,积极打造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更好地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的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Thomas Farole,Gokhan Akinci.Special Economic Zones:Progress,Emerging Challenges,and Future Directions[M].Washington DC: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11.

[2]Mary Jane Bolle,Brock R Williams.U.S.Foreign-Trade Zon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R].2012.

[3]浦府办.上海综合保税区“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sisismu.org/viewarticle.asp?ArticleID=25599&classID=151,2011-07-28.

[4]胥会云.上海今年有望建立首个试点自由贸易园区[N].第一财经日报(上海),2013-01-28.

[5]赵鹏.专访简大年:上海综合保税区正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EB/OL].http:www.parkeconomy.com,2012-02-11.

[6]谢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结构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9.

[7]傅晓.中心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和提升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

[8]熊晓亮.保税物流园区的产业簇群化发展[J].综合运输,2008,(5).

[9]杨新华.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保税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0]张艳.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实践及转型[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1]段伟常.我国与欧盟的保税物流相关政策比较分析[J].中国储运,2008,(11).

[12]张少峰,李锦飞.浅谈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及创新[J].江苏商论,2007,(1).

猜你喜欢
保税区保税关税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22
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验收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38
青岛汽车口岸进入“保税时代”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4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2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简介
昆明综合保税区今年底建成
时代风采(2016年21期)2016-12-22 20:06:36
艺术品保税区有待深度利用
中国收藏(2015年12期)2015-12-16 17: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