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怡敏
64岁的盛智文(Allan Zeman)在香港有个花名:“扮嘢文”。因为每逢海洋公园有庆典活动,这位曾经的海洋公园主席都会扮鬼扮马,吓大家一跳。
“其实每次我都是与同事们一起讨论,希望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让媒体朋友更好交功课。”盛智文在接受采访时打趣道。
这位有“兰桂坊之父”之称的经营大师,是一个很愿意为大家提供开心的人,也正因此,今年6月他卸任海洋公园主席前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显得格外伤感。离任并非盛智文本人的意愿,根据香港政府的规定,委任公职的年期一般不超过6年,而盛智文出任海洋公园主席已经长达11年。
这位有着犹太血统,生于德国、成长在加拿大、成名于香港的老人,为香港带来了举世闻名的兰桂坊,也带领海洋公园扭亏为盈。
“can do”之地
盛智文在8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他和母亲辗转来到加拿大生活。由于家境清贫,他很小就学会了谋生自立。
当时,10岁的盛智文每天白天上课,晚上便出去派100份报纸,周末依次去各个大楼收订报费,还要到牛排餐馆擦桌子。16岁时,高中尚未毕业的盛智文,就已经买了一辆车,成为了全校第一个靠自己的劳动拥有汽车的学生。
中学毕业后,盛智文没有继续学业,而是选择虚报年龄去女性内衣公司打工。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自嘲道:“当时去应征是因为对‘女性内衣四个字抱有幻想,结果做了一年的装运员,什么都没看到。”
19岁的盛智文因为服装公司业务来到香港。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街头,穿长衫的妇女,赤裸上身的男人等新情景让他印象深刻,他觉得“香港有一种魔力充斥着整个城市,这里的人都充满干劲,所有的人都停不下来。”他一眼就爱上了这座自由与活力之城。
而作为商人的盛智文,也喜欢香港的低税率政策,他敏锐地感觉到,香港将成为他梦寐以求的“can do”之地。
在他的如意算盘中,香港成衣厂成本低廉、劳工勤奋、质量正不断提升,如果将香港的衣服卖到加拿大,一定利润丰厚。盛智文的勇气也得到了公司老板的欣赏,后者直接给了他一笔投资,帮助他成立了Colby服装贸易公司。通过将香港成衣出口到加拿大,盛智文很快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在那之后,盛智文的服装生意越做越大,1980年,他在中国湖南开设了办公室,到内地寻找成衣厂专攻中高档时装,经香港出口至北美与欧洲。
盛智文说他当时选择湖南长沙完全是误打误撞,“长沙是毛泽东的出生地(编辑注:应为求学之地),所以我以为长沙就是中国的head office(总部)。”盛智文笑着说。
盛智文的货物从长沙搭火车到香港,他自己则坐飞机。有时买不到飞机票,盛智文要从黑市上买火车票,再和穿着蓝灰色工装的中国人排长龙挤火车。
80年代台湾的纺织业成本逐渐上扬,大陆低廉的成本让台湾纺织品配额拿到了很好的市场价格。Colby逐渐成为港台两地极为知名的大公司。等到2001年11月,盛智文将Colby转卖给他的竞争对手利丰的时候,这家小贸易公司的价值达到了22亿港元。
亚洲夜店第一街
1983年,盛智文在经营服装贸易生意时,偶然听到美国买家朋友的抱怨香港没有酒吧,他灵机一动在兰桂坊地区一间原先是杂货店的铺面里,开了他的第一间餐厅California。
这间普通的餐厅极擅长迎合改变,为了留住晚饭后的客人,盛智文参考英国人下班后在街上站着喝酒聊天的习惯,在餐厅门口放了几张桌子,将California变成了餐厅+酒吧。
为了进一步留下10点后去各家Club的客人,盛智文决定在10点半之后撤走餐厅里的桌椅,请来DJ播放音乐,人们再也不用换地方消遣,California摇身一变成为餐厅+酒吧+Club的一条龙天堂。
California开张一年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买家、模特开始频频光顾。因为兰桂坊与中环的心脏地带皇后大道只有一街之隔。
整个80年代,盛智文都在不断收购兰桂坊区域的地产,到现在,兰桂坊70%的物业都在他的名下。灯红酒绿的酒吧从来是黑社会觊觎的场所,盛智文不否认,作为外国人在香港经营酒吧业有一些优势,比如,香港黑社会就不会把向当地酒吧营业者收取保护费的“行规”强行用到他的头上。
在香港人还不过万圣节的时候,兰桂坊就已经引入了万圣节。第一年,外国人打扮起来,中国人只是看看。第二年,盛智文便引入了中国的鬼,很多的中国人也随之加入到了万圣节活动中来。从此兰桂坊的夜晚属于年轻人,兰桂坊的白天就成为了祖父母和小孩子的狂欢之地。
除此之外,步行街、街头嘉年华,也都是盛智文带给80年代的香港的全新概念。“过去30年里,这样的事情我经历得太多了。每一回出现什么新地方、新变化的时候,他们都说:‘噢,这下子兰桂坊可完了,可是,兰桂坊到现在还没完。”
2010年,成都兰桂坊开幕,海口、无锡的兰桂坊也在筹备之中。成都兰桂坊拥有三倍于香港兰桂坊的规模,但它并没有传承香港餐厅+酒吧+club的风格。
在成都兰桂坊,盛智文抛弃了一贯的西餐烤肉,坚持引入川菜、茶馆和火锅。一家谭鱼头火锅成了兰桂坊的人气商户。此外,成都组织的演艺活动,除了香港、国际明星外,川剧变脸、本土乐队、杂技表演也是兰桂坊的座上宾。
盛智文对中国文化差异的理解源于20多年前数次挤火车的经历,“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很不同,这些是很多年形成的,很难改变。你要尝试去理解别人的文化,将自己融入进去,如果你想改变别人,你必定会失败。”
之所以选择二线城市拓展兰桂坊业务,是因为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已经有太多类似的场所,而对盛智文来说,他希望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中国新的十二五计划,目标是提高内需,兰桂坊在内地的发展正好赶上了这个好时机。”香港过去的经验让盛智文明白,即使经济放缓,人们还是会花钱喝酒,兰桂坊一样会热闹。
“迪士尼只有假老鼠,而我们有真老鼠”
尽管兰桂坊让盛智文赚得盆满钵满,但他真正为香港人所称道的却是因为香港的另一处地标建筑——海洋公园。
在盛智文担任海园公园主席的时期,这座由香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的主题公园一直保持平均每年纯利约1亿港元的纪录。而其竞争对手迪士尼主题乐园运营了7年,直到2012年才开始盈利。因此,盛智文也被称为“米老鼠杀手”。
与现在的游客如织相比,在11年前,海洋公园却是门可罗雀,一度面临关闭。2003年,时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多次亲自致电邀请盛智文出任香港海洋公园主席。盛智文说自己“不好意思驳他面子”,就去公园现场看看。
“游乐场的状况让我很震惊,我感觉这个公园快要倒塌了。”盛智文发现栏杆的油漆几乎都剥落了,马路四处的裂缝也没有人维修。“我问当时的CEO为什么不维护公园,他摊开双手告诉我两个字‘没钱。”
盛智文觉得要么就把海洋公园彻底关闭,要么就认真大干一场。盛智文对海洋公园的定位很准确,在最本质的问题“什么是迪士尼、什么是海洋公园”上,盛智文和他的团队分析认为:迪士尼的核心是城堡、幻想、卡通元素,而海洋公园是动物、环境和教育。盛智文曾对朋友开玩笑说:“迪士尼只有假老鼠,而我们有真老鼠。”
在海洋公园大力引进的“真老鼠”中,最为轰动经典的是摇曳生姿的水母。2006年,1000多只色彩、形态各不相同的水母入驻新馆“水母万花筒”。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群水母装扮的小女孩簇拥着一只身形高大的粉红色水母出场,记者们努力辨认后惊喜发现,这只水母的扮演者竟是海洋公园主席盛智文本人,发布会瞬间笑声一片。第二天的新闻上到处都是粉红色水母主席的身影,水母馆的人气也随之水涨船高。
此后,盛智文更是奇招频出,“巴西女郎”、“中国鬼”、“小雪人”……海洋公园牢牢占据着媒体头条。盛智文几乎每月都召开记者会,大小活动不断,高调的作风让海洋公园的全新形象渐入人心。
盛智文不仅有着高超的公关技巧,他还擅于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为海洋公园的发展争取到55亿港元的融资,其中25%来自于香港政府的特惠贷款。
这笔资金令海洋公园得以改头换面——盛智文给海洋公园加建了3间酒店,公园面积由108亩增加到了137亩,娱乐设施从35个添至70个,还引入了33种全新的动物。
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盛智文还向香港政府“要”来了国宝大熊猫“盈盈”和“乐乐”。海洋公园在暑期档前加紧翻新了“大熊猫园”,并与电讯业的合作伙伴推出了“熊猫平台”,进行“四网合一”的现场直播。
7月去海洋公园看熊猫,或者在网上分享熊猫的生活点滴,成了香港人翘首以盼的大事。数据显示,2007年7月海洋公园的入场人次将近100万,打破历年的暑期入场纪录。
海洋公园的成功比兰桂坊更让盛智文骄傲:“海洋公园刚拿到了全球最顶级主题公园大奖,这是亚洲第一个主题公园拿到了这个奖……我做得很开心。因为这是可以让游客开心,也让全香港人感到自豪和有面子的事情。”
我是个中国人
随着内地人赴港旅游的增多,海洋公园一度挤满了内地人,这让一些香港本地人心生不满。
盛智文立刻要求管理层作全面性的承托力评估。“我们根据公园的面积,85个景点的分布以及每处地方容纳总人数、可逗留时间、地方之间距离、受欢迎程度、排队等待时间等要点,作出了一个非常深度的评估。然后我们总结出,海洋公园最高可以在同时间容纳3.6万人,一旦售出的门票到达3.6万张时,我们便会停止售票,停止客人进入。”
除了评估承托力,海洋公园对繁忙和非繁时段做了区分。繁忙时段,海洋公园的85个景点都会做一些有趣的节目分散拥挤的人群;非繁忙时段则会“不停炮制惊喜和节目,让本来打算在黄金时段来的旅客,先吸引过来玩”。
今年上半年香港与内地的矛盾不断激化,盛智文认为这套逻辑同样可以用在分散内地游客的问题上。“你看,香港有18个区,但所有旅客都集中在4个区域包括尖沙咀、旺角、铜锣湾及中环,为什么不可以发展其他14个区域呢?”
对于香港人的“占领中环行动”,盛智文觉得是一个“耻辱”。他清楚地记得在2003年SARS之后,香港简直是一座死城,每一名香港人都渴求旅客来香港,那时候,全香港齐心合力,就是为了向世界说我们welcome you,现在反过来说you are not welcome,“这是错误的,而且是侮辱香港人的行为”。
盛智文认同内地和香港现在的政治关系,“无论市民喜欢与否,北京都是香港的老板,否则香港会是输家”。
他早就认同了自己作为中国人和香港人的身份,他在2008年时就做了一件颇为轰动的事情——把很多香港人都希望拥有的加拿大护照换成了香港身份证。“在香港生活了40年,现在早已连加拿大总理是谁都不知道了。”
“香港回归的时候,一堆外国媒体跑来希望我说些内地的坏话。我说香港在内地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越来越好,他们都说我疯了。事实证明我没说错。这么多年在香港,我一直被称为‘鬼佬(粤语对外国人带有贬义的称呼)。现在我终于不再是‘鬼佬,我是个中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