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穆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获得随访,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有1例出现皮疹样反应,停药2天后自行消失,继续治疗未再出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23例/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0例/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神经节甘酯;胞二磷胆碱;缺氧缺血性脑病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62-01
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或者缺氧状态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表现以神经异常为主,可能产生癫痫、脑性瘫痪或者共济失调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因此,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旨在探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23例和女性27例,年龄范围1小时-5天。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判定标准》[2]:患儿存在宫内窘迫现象;分娩时窒息,抢救后可自主呼吸(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分娩后24小时内患儿出现意识障碍表现(部分患儿有肌肉张力异常现象,严重的可出现惊厥),新生儿家属均知情并且在知情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排除产伤性颅内出血患儿,排除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患儿,排除宫内脑炎患儿。50例资料根据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选择胞二磷胆碱药物进行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甘酯药物进行治疗的25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在不同用药后的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三维持”(维持循环、维持通气、维持血糖)和“三对症”(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消除脑干症状)的常规疗法基础上用药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胞二磷胆碱药物。每次0.125g,每日一次,与5%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匀后静脉点滴给药。观察组患儿加用神经节甘酯,规格为20mg/剂,每次一剂,每日一次,缓慢静脉滴注与胞二磷胆碱(药物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联合治疗。所有患儿连续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标准: 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恢复正常,原始性反射现象正常,肌张力正常视为显效;患儿治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偶尔出现原始性反射异常现象者为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表现依旧者视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本研究实验设计类型为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独立样本单向有序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药物进行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和有效者)达92.0%,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这与张高利的文献报道[3]结果具有一致性,而本研究另外统计了单纯使用胞二磷胆碱药物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更能突出神经节甘酯药物与胞二磷胆碱药物联合用药的优势。
缺氧缺血性脑类疾病是围生期窒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本研究的治疗用药方面,胞二磷胆碱是一种脑代谢的激动剂,也是体内合成卵磷脂的必须辅酶之一,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该类药物能够增强脑干部位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的功能,在抑制椎体外系功能的同时增强锥体系和促进苏醒。另外,最近也有文献研究[4]表明:胞二磷胆碱在调节脑血管的功能和改善脑血管的张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节甘酯物质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能够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和保护神经组织来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两种药物合用,对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组织生理机能和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赵丽娜,任常军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食欲素、瘦素水平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32-835
[2]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等.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06(5):327-335
[3] 张高利.神经节甘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95-96
[4] 晏长红,江英,刘红霞等.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TNF-α和IL-6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24):3263-3265endprint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获得随访,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有1例出现皮疹样反应,停药2天后自行消失,继续治疗未再出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23例/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0例/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神经节甘酯;胞二磷胆碱;缺氧缺血性脑病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62-01
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或者缺氧状态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表现以神经异常为主,可能产生癫痫、脑性瘫痪或者共济失调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因此,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旨在探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23例和女性27例,年龄范围1小时-5天。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判定标准》[2]:患儿存在宫内窘迫现象;分娩时窒息,抢救后可自主呼吸(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分娩后24小时内患儿出现意识障碍表现(部分患儿有肌肉张力异常现象,严重的可出现惊厥),新生儿家属均知情并且在知情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排除产伤性颅内出血患儿,排除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患儿,排除宫内脑炎患儿。50例资料根据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选择胞二磷胆碱药物进行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甘酯药物进行治疗的25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在不同用药后的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三维持”(维持循环、维持通气、维持血糖)和“三对症”(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消除脑干症状)的常规疗法基础上用药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胞二磷胆碱药物。每次0.125g,每日一次,与5%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匀后静脉点滴给药。观察组患儿加用神经节甘酯,规格为20mg/剂,每次一剂,每日一次,缓慢静脉滴注与胞二磷胆碱(药物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联合治疗。所有患儿连续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标准: 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恢复正常,原始性反射现象正常,肌张力正常视为显效;患儿治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偶尔出现原始性反射异常现象者为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表现依旧者视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本研究实验设计类型为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独立样本单向有序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药物进行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和有效者)达92.0%,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这与张高利的文献报道[3]结果具有一致性,而本研究另外统计了单纯使用胞二磷胆碱药物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更能突出神经节甘酯药物与胞二磷胆碱药物联合用药的优势。
缺氧缺血性脑类疾病是围生期窒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本研究的治疗用药方面,胞二磷胆碱是一种脑代谢的激动剂,也是体内合成卵磷脂的必须辅酶之一,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该类药物能够增强脑干部位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的功能,在抑制椎体外系功能的同时增强锥体系和促进苏醒。另外,最近也有文献研究[4]表明:胞二磷胆碱在调节脑血管的功能和改善脑血管的张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节甘酯物质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能够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和保护神经组织来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两种药物合用,对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组织生理机能和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赵丽娜,任常军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食欲素、瘦素水平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32-835
[2]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等.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06(5):327-335
[3] 张高利.神经节甘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95-96
[4] 晏长红,江英,刘红霞等.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TNF-α和IL-6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24):3263-3265endprint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获得随访,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有1例出现皮疹样反应,停药2天后自行消失,继续治疗未再出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23例/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0例/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神经节甘酯;胞二磷胆碱;缺氧缺血性脑病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62-01
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或者缺氧状态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表现以神经异常为主,可能产生癫痫、脑性瘫痪或者共济失调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因此,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旨在探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资料,其中包括男性23例和女性27例,年龄范围1小时-5天。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判定标准》[2]:患儿存在宫内窘迫现象;分娩时窒息,抢救后可自主呼吸(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分娩后24小时内患儿出现意识障碍表现(部分患儿有肌肉张力异常现象,严重的可出现惊厥),新生儿家属均知情并且在知情书上签字。排除标准:排除产伤性颅内出血患儿,排除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患儿,排除宫内脑炎患儿。50例资料根据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选择胞二磷胆碱药物进行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甘酯药物进行治疗的25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在不同用药后的疗效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三维持”(维持循环、维持通气、维持血糖)和“三对症”(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消除脑干症状)的常规疗法基础上用药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胞二磷胆碱药物。每次0.125g,每日一次,与5%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匀后静脉点滴给药。观察组患儿加用神经节甘酯,规格为20mg/剂,每次一剂,每日一次,缓慢静脉滴注与胞二磷胆碱(药物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联合治疗。所有患儿连续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标准: 患儿经过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恢复正常,原始性反射现象正常,肌张力正常视为显效;患儿治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偶尔出现原始性反射异常现象者为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表现依旧者视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本研究实验设计类型为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独立样本单向有序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神经节甘酯与胞二磷胆碱药物进行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和有效者)达92.0%,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这与张高利的文献报道[3]结果具有一致性,而本研究另外统计了单纯使用胞二磷胆碱药物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更能突出神经节甘酯药物与胞二磷胆碱药物联合用药的优势。
缺氧缺血性脑类疾病是围生期窒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本研究的治疗用药方面,胞二磷胆碱是一种脑代谢的激动剂,也是体内合成卵磷脂的必须辅酶之一,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该类药物能够增强脑干部位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的功能,在抑制椎体外系功能的同时增强锥体系和促进苏醒。另外,最近也有文献研究[4]表明:胞二磷胆碱在调节脑血管的功能和改善脑血管的张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节甘酯物质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能够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和保护神经组织来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两种药物合用,对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组织生理机能和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赵丽娜,任常军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食欲素、瘦素水平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32-835
[2]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等.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06(5):327-335
[3] 张高利.神经节甘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95-96
[4] 晏长红,江英,刘红霞等.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TNF-α和IL-6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24):3263-3265endprint
特别健康·下半月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