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中雨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纪中雨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和全天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微生物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机体中的胰岛β细胞出现功能降低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当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就会进一步引发脂肪、电解质、水、蛋白质等发生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并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90%以上,是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病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各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也不断增多,并各具优势弊端[1]。本文旨在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定的新诊断标准[2]明确诊断。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试验组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48~80岁,平均(63±13)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3±1.4)年;对照组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49~79岁,平均(63±13)岁,病程7个月~16年,平均(7.7±1.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胰岛素治疗、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常规治疗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每次剂量为0.5 mg,每日3次,餐后口服;试验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二甲双胍用药方法和对照组一致,格列美脲片每次剂量为3 mg,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至6 m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全天胰岛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和全天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试验组中有2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4例腹泻和20例腹胀、排气次数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6例腹泻和19例腹胀、排气次数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A1c和全天胰岛素用量对比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A1c和全天胰岛素用量对比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HbA1c(%) 全天胰岛素用量(U)对照组 110 8.8±0.4 8.0±0.3 45.5±1.9 40.0±1.0试验组 110 9.0±0.5 7.1±0.3 45.5±1.9 26.5±1.3 t值 2.21 12.56 0.09 47.49 P值 >0.05 <0.05 >0.05 <0.05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同时也是终身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该疾病患者不需要依靠胰岛素,但需要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受到致病因子的影响,导致了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从而降低了血中胰岛素效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对胰岛造成伤害,降低了该器官的代偿能力。若长期处于该状态则单纯采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无法将病情控制在合理的状态,需要加用其他药物积极进行治疗。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于永春等[3]提出,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试验表明,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并能够降低外源性胰岛素用量,主要是由于格列美脲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胰岛素发挥更好的药效作用。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血糖药物,主要是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恢复胰岛素对于腺普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肝糖原的异生产生抑制作用,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最终对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产生作用,从而提高葡萄糖利用率,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目标。徐东红等[4]通过对100例2型胰岛素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提高HbA1c 下降幅度,从而提高达标率,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并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本文主要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bA1c和全天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1] 李艳卿,朱冰,刘泽权.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2): 75-78.
[2] 宗晓春,彭一,张贵山,等.不同基础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2-64.
[3] 于永春,孙琪,李宁,等.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30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829-2829.
[4] 徐东红,宋春青,邵海琳,等.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乙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1(3):58-58.
R587.1
A
1673-5846(2014)09-0205-02
城阳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山东青岛 26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