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芳
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
优化提问行为促进幼儿发展
孙俊芳
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
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提问设计是教师每天每节课都要思考、要做的事情,也是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巧之一,在强调师幼互动的新课改中,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提问设计看似一个小小的教学技巧,似乎是一次性、即时性的,隐合其中的技巧也似无法总结,但作为一种互动的方法与手段,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有助于幼儿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一节课则由一个个具体的师幼互动过程组成,如果不具体到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语言,尤其是如果不对大量的提问进行精心设计,仅靠课堂上随机发挥,势必大大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把活动内容、素材点变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再加工和创造。提问是教师在学习内容与幼儿理解之间架设的桥梁,是激发幼儿思考的工具。
2.有助于启发幼儿的思维活动。
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这就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在任何教育情境下,在任何教学的细节中都应时刻考虑到的因素。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3.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教师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需要老师在提问设计中从细节入手,关注提问的策略,借助环境、材料等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问题的讨论。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
看来,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提问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1.提问要紧扣目标重点。
教师的有效问题的提出必须是切人目标重点的,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依据教育的原则的。要组织好一次活动,随便提几个问题是不行的,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围绕活动的目标,紧扣活动中的重点与难点,善于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还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把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几个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幼儿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能从多方位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突破活动中的重点,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益。
2.提问要力求有开放有封闭。
教师在课堂中提的问题可以分为封闭的问题和开放的问题,也称收敛型问题和发散型问题。开放型问题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答案的开放性,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第二层含义是提问对象的开放性,因人而异,适合每一个幼儿。开放型问题常常运用包括“什么”、“怎么”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让幼儿对有关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而不是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来回答。而我们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更多地具有开放性,要求幼儿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有大量不同的正确答案,或者根本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类问题方向发散。答案不定,重在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么做?“当教师向幼儿提出开放性提问时,会刺激幼儿自己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幼儿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幼儿能讲出有关的情况、想法、感受等。通过这类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教师非常可能获得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资源,以及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
3.提问后给予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
等待时间指发问和答复之间的间隔。等待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幼儿对问题的态度。研究表明,当等待时间只有一秒钟时,幼儿将无思考的余地,回答的质量则难以保证,而将时间提至三到五秒时,幼儿的回答相对延长,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参与,回答的准确率提高,回答的档次提高,幼儿自信心增强。所以要在提问会学会控制等待,让幼儿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提问是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一次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在不同程度上融合各种不同的行为,精心安排一些关键行为和辅助行为,合理安排好提问并对活动过程中的提问环节给予积极的、合适的回应,以达到教学目标。让我们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