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婧
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之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地产项目,无论对开发商还是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而目前房企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仍处于“皮毛”阶段,双方仅停留在“量”的合作上,尚未有进一步“质”的探索。
近日来,热门房企携手互联网巨头“用互联网的思维经营房地产”一直是不断升温的话题。5月21日,当代置业在香港与乐视签署了智能家居的战略合作协议;5月28日,万达电商宣布将与京东启动系列合作活动;6月5日,万科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入股恒大足球;6月10日,华润置地在其位于北京海淀区华润·萬橡府项目,与小米联合打造的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对外开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今互联网化正成为房企转型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和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或是自己成立运营线上网络的房企已达10家。 多家房企纷纷选择在今年用互联网武装自己,多半是因为进入2014年后楼市低迷,成交量大幅下跌,房地产企业受困于自身销售瓶颈,需要从销售环节上寻求突围,而互联网公司的强项正在于营销。
大数据概念的引入似乎给胶着中的房企带来了希望,对于房企来说,从拿地、产品定位、客户分析到户型设计,都可以借助云计算进行分析,实现更精准的点对点客户服务。而大数据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应该怎样灵活地加以运用,在业界或许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更多的房企“神话”了大数据的功能,仿佛它就是一把全能钥匙,可以打开一切未知领域。
目前,房企与互联网的合作尚处在初步阶段,大数据应用基本停留在后期的社区运营上,或是简单帮业主交水电费之类的服务,或是商场内的地图导航与O2O消费,更不要说开发商开放的接口还很有限,远没有形成规模。
与其他快消品行业不同,消费者更看重房地产的实用性与价格,而大数据在准确预测和精准营销方面的优势还很难惠及消费者。因此,房企与互联网结合改变销售环节不太可能成为影响消费者买房的因素。真正颠覆现有房地产经营、生产模式的互联网平台还没有出现,对于大数据技术的探索和利用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数据本身并不是神话,但却可以找准契合点,精耕细作利用大数据叙写神话。请不要把大数据仅当做一种噱头,深入挖掘,方得始终。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