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贵洪,张剑宁
(四川路航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人行便桥作为一种跨越障碍形成人员通道的措施性结构物,因环境差异其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钢桁架梁结构具有自重轻、跨度大、节约资源等特点,在桥梁跨径一定的条件下,采用恰当的结构断面组合型式,充分利用组成材料的特性,采取对钢桁架施加预应力的技术措施,可进一步的减小结构断面尺寸,减轻自重,减小结构变形,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稳定性,节约成本。
乐山沙湾大渡河一桥位于乐山市沙湾区城郊,桥梁横跨大渡河,其中第10 跨和11 跨主桥为87.5 m +87.5 m 单箱单室变截面预应力T 型刚构。10#主墩处于大渡河主河床内,采用挂篮悬臂逐段对称浇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泵送入仓。因工程需要,有44 m 长的主梁悬浇节段需在汛期施工。汛期桥位处桥面距水面高度约12 m,水深5~7 m,流速4~5 m/s,水流湍急。
为保证主桥在汛期安全、连续施工,项目部设计并自制了一座跨径46 m 的跨河人行/泵送混凝土布管两用预应力钢桁架便桥。便桥采用普通型钢杆件组合成梯形断面,整体焊接成三角单元组成的立体受力桁架梁,对桁架梁施加预应力后,能满足泵送混凝土作业的同时通行20 人的承载要求。便桥总重7.5 t,利用枯水期就地平整场地加工制作,采用1台25 t 吊车安装,一端安装在引桥9#墩处桥面端部,另一端跨河安装在已成型的悬浇箱梁混凝土顶面,安拆方便、快捷。该预应力钢桁架通道结构自重轻,跨度大,变形小、稳定性好,避免了船只通行干扰和漂浮物撞击风险,确保了作业安全,节约了工程成本,保证了汛期主体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
便桥主体受力钢桁架总长46.16 m,高度1.13 m,顶部宽0.6 m,底部宽1.28 m,两支点间距(跨径)46 m,桁架由[18a、80 ×80 ×5 mm、L63 ×4 mm 等型钢组合焊接形成,材质均为Q235 钢材,外涂防锈漆,桁架总重5 241 kg。
由桁架底部的三根80 ×80 ×5 mm 方钢管内各布置3 根Φ15.24(标准强度1 860 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共设9根钢绞线,均为通长直线配筋,单根钢绞线设计张拉力90 kN,通过桁架端部的配套BM15-3 锚具锚固,张拉锚固完成后压注M30 防锈蚀水泥净浆,然后用环氧砂浆封锚,预应力材料总重约460 kg。
桁架顶铺设竹筏板形成便桥桥面,两侧由L63 ×4 和Φ20 钢筋及尼龙安全网组成防护栏,总重约787 kg。
便桥呈简支受力状态,由已成型的桥梁顶面支承,固定端支点由20 mm 厚钢板支垫、锚固螺栓、和调平钢板等组成;便桥自由端由四氟滑板、调平钢板和横向限位钢板等组成。
钢桁架按照实际使用受力情况进行荷载组合,采用MIDAS建模验算,实际荷载项目有:①便桥桁架自重1 117 N/m;②人员荷载(同时通行20 人)426 N/m;③输送泵管及混凝土重量586 N/m;④桥面系荷载168 N/m;⑤八级风力荷载156 N/m;⑥预应力荷载810 kN;⑦预应力材料自重98 N/m;⑧M30 水泥净浆重量217 N/m;验算分为不施加预应力和施加预应力两种工况进行,其桁架应力和变形验算结果对比见表1 验算结果汇总表。
表1 验算结果汇总表
(1)验算工况1—不施加预应力,钢桁架应力和变形验算结果分别见图1 和图2。
图1 桁架未施加预应力应力验算结果图示
钢桁架跨中顶部产生最大压应力149.9 MPa,跨中底部产生最大拉应力141.2 MPa,其应力值在允许控制范围内,但跨中产生的最大变形值278 mm 已远超过L/400 =115 mm的规范控制要求,桁架的稳定及安全性不可靠,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2)验算工况2—施加预应力,钢桁架应力和变形验算结果分别见图3 和图4。
图2 桁架未施加预应力变形验算结果图示
图3 桁架施加预应力后应力验算结果图示
钢桁架锚固端部附近产生最大压应力164 MPa,最大拉应力95.5 MPa,钢绞线应力633 MPa,其应力值在允许值控制范围内,桁架跨中产生的最大变形值107 mm 符合L/400=115 mm 的规范控制要求,满足了安全使用要求。
图4 桁架施加预应力后变形验算结果图示
通过在桁架梁底部布置少量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并对其预先张拉,使钢绞线预先完成部分受拉变形量,在载荷载作用下桁架底部产生的大部分拉力转换至强度高、变形小的钢绞线承受,从而减小了整个桁架的变形量,提高了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增强了结构跨越能力和承载能力。
钢桁架与预应力组合运用,其合理的断面构造形式是减轻自重、节约材料的关键,同时整体受力桁架也必须满足施加预应力后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施加预应力后桁架锚固端部附近应力较大,可以通过局部范围焊接钢板等措施进行加强处理;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施加预应力的大小等取决于荷载大小、荷载形式、桁架构造形式、跨度大小等综合因素决定,往往跨度较大时采用曲线配筋会更合理;受力桁架的组成型式往往需要反复的设计修改和验算,确保应力和变形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最终达到使用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S].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S].
[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S].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