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点及预防措施

2014-08-01 09:18:00刘淑青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交通事故司机路面

刘淑青

(九江市公路管理局都昌分局)

1 引 言

我国公路隧道的建设相比国外要晚很多,但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高海拔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使得我国公路隧道无论在质量还是规模上都已跻身世界前茅。从1979年至2006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公路隧道的数量由374 座上升到了3 788 座,总长度也由52 km 拓展至184.18 万延米。1996—2006年我国公路隧道的规模发展如图1 所示:

图1 1996—2006年我国公路隧道的规模发展

当所有这些公路隧道投入使用之后,我们发现公路隧道的交通安全问题开始显现,而且日趋严重。如何改善降低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有效地改善公路隧道的运营管理,成为道路交通安全中的重要课题。

2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

2.1 时间随机性与特殊性

交通事故的产生通常与车流量、气候、时间等都有很大的关系,而不管是车流量、气候还是交通环境都与时间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说春秋季节雨水量会比其它月份的大,上下班时间的车流量明显比其他时间段要大,冬天由于早晚雾气的原因会使交通环境明显变差等。所以通过对时间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掌握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随机性与特殊性。根据统计学的原理,我们可以构建出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产生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以月为横轴,交通事故次数为纵轴,可以得到隧道交通事故的月分布图如图2。

图2 隧道交通事故的月分布图

从图2 我们可以看到,1月是隧道交通事故多发期,9月事故最少;另外1月到3月,事故发生次数呈线性下降。有了这个数据我们就能有的放矢,在1月份的时候加强公路隧道的管理,尽可能的采取分流措施、多提供警示牌、加强安全宣传、交警执勤等有效手段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以日分布为横轴,交通次数的发生为纵轴,选择笔者所在城市的公路隧道交通为统计样本,可以得到如图3 的分布。

图3 公路隧道交通统计样本

由上图可看出一周之内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特点,周五、周六、周日为事故多发日,所以在这三天中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准备工作,疏导道路交通,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虽然是随机的,但通过统计学原理,我们仍旧可以找到它的特殊性。

2.2 事故的形态分布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形态包括追尾碰撞、撞上隧道壁、翻车以及失火等。追尾碰撞主要由司机疲劳、隧道超车、违章驾驶等三个方面的原因。撞上隧道壁通常以机动车因爆胎为主要成因,辅以路面潮湿、方向失控等因素。翻车则主要由车体超载造成。失火虽然发生的概率相对小很多,但其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却严重的多。通过对全国各个公路隧道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公路隧道事故形态的大体分布示意图,如图4 所示。

图4 公路隧道事故形态的分布图

由图4 我们可以看出,追尾是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发生形态。另外,因为隧道空间的狭小,很多事故的发生现象都是交叉产生,并非单一的。比如说在隧道中,当前面有车追尾的时候,后面的车由于视线、车速等原因,发生二次或多次追尾的概率要比正常公路上的概率高出近20 个百分点。所以研究隧道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事故缘由和共性,从而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2.3 事故车辆的类型

事故车辆类型的研究对我们分析隧道交通安全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危险车型,还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车辆管制或限行来维持道路安全。通过对全国大部分隧道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不同车型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同时也得到了24 h 中通过隧道的车型比例,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4 h 中通过隧道的车型比例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货车在公路隧道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远远高于其它车型,而且大型货车是造成隧道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日常执法中,执法部门通常限制大型货车出没的时间以及严禁货车超载及司机疲劳驾驶。

3 隧道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3.1 积极开展公路隧道安全评估

因公路隧道的结构特殊性、事故救援的复杂性,因此必须积极的开展公路隧道的安全评估,根据不同区域公路隧道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安全准则,补给相应的照明、防雾、二氧化碳减排的基础设施,并制定好相应的预警措施,建好完备的逃生通道,只有这样才能将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3.2 提高隧道路面扶着系数,防止车辆打滑失控。

通常隧道里面的路面都由水泥铺成,而公路通常是沥青路面。在车辆通过隧道进入公路的时候,为避免车辆因路面材质的差异而失控,必须在路面之间提前做好过渡。路面运营太久之后,长时间受轮胎摩擦会使得附着系数减小,同时由于尾气、粉尘的不断累积,使得附着系数进一步减小,所以应该经常性的用高压喷头辅以化学药剂进行冲洗,以保证路面阻力处于正常的安全范围。在冬季还应注意路面除雪、除冰,以防摩擦阻力减小、车辆打滑而造成的交通意外。

3.3 合理设计隧道走向及照明系统,减小感觉后像。

感觉后像即当我们受到刺激之后,将刺激物移走,眼里还会保留被刺激时的情景。比如说,我们看到灯泡是亮的,当灯灭了之后我们的眼中的视觉形象仍旧是亮的灯。当司机从公路进入隧道之后,光线由强转暗,会令司机产生感觉后像,感觉阈限也会因此升高,导致司机会出现瞬间的视觉障碍。而当司机出隧道的时候,瞬间的强光会让刚刚经历了暗适应的双眼产生不适。所以在设计隧道照明系统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让司机渐渐适应的过程,比如洞口有遮阳或者道路两旁栽种茂密高大且吸光的植物。另外隧道的出口应尽量设计成“Z 型”或者“S 型”,以避免司机出隧道之后遭受阳光直射。对于隧道内部的灯泡,应采用高压钠灯或者电磁灯等显色性高的材质,以提升隧道能见度。

4 总 结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是涉及到道路的施工和基础建设,甚至还涉及汽车设计、统计学、法律、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所以要改善公路隧道交通安全,除了推广安全教育,加大处罚力度,有合理的隧道设计等方式,还必须提升隧道施工技术,进一步处理好隧道与公路之间的路面衔接,只有不断完善对人、车、路面、交通环境等全面的管理,才能真正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风险降到极限。

[1]叶飞.公路隧道营运安全分析及对策[J].现代隧道技术,2009,40(1):31-33.

[2]沈斐敏.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221-236.

[3]刘伟明.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点及预防措施[J].湖南交通科技,2013,2(39):173-175.

[4]刘丹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9):102-103.

猜你喜欢
交通事故司机路面
画与理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用艺术修补路面
老司机
杂文月刊(2019年19期)2019-12-04 07:48:34
老司机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
专用汽车(2015年4期)2015-03-01 04:10:02
BFRP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配筋设计
不见司机
上海质量(2014年1期)2014-05-05 08: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