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最近,一个叫“品聚书吧”的书店时常出现在济南文化名人的嘴中。微信朋友圈里的“老济南”作家牛国栋一个月来传了大堆照片,絮絮叨叨地说:“一会儿是品聚的读书讲座,一会儿是品聚的世界名琴展,济南到底怎么了?这么多文艺聚会几乎看不过来去不过来了。”不久,著名作家刘玉堂又去这个地方做了场“戏里戏外”的讲座……常看到朋友一会儿发布“作家阿莱到品聚书吧”,一会儿发布“画家王国瑜谈论怎么欣赏油画”……品聚书吧好像成了人人谈论的常见词。
品聚书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到底在做什么?6月21日,本刊记者前往品聚书吧,体验“读书+休闲+文化社交+文艺沙龙+思想聚会”的新型书店模式。
徐欣的“文化客厅”
品聚书吧很难找。本刊记者打车到齐鲁软件园,七拐八拐从D座到E座,又在其前台热线的指引下穿过一个小门,走过一个建筑工地,绕过一个池塘下了一个台阶,方看到品聚的大门。
书吧正在举办一个叫“互联网创新思维”的沙龙讲座。出乎本刊记者意料,台下坐了三五十个创业的年轻人。台上的主讲者大声讲述着牛文文等互联网大鳄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故事,并不停自嘲:“你们要想清楚,没人关心你在做什么样的企业。”引来阵阵笑声。
书吧有几排整齐的书架,放置各种偏智识精英的书,偏门的翻译书、文艺书。书架左侧有吧台,可喝茶,可点酒水饮料;书架前侧的大空台最多可容纳近百人,有讲台有坐席;吧台往里像是静吧的卡座,可坐下谈话。
品聚书吧总经理徐欣招呼本刊记者进门,长相斯文,戴眼镜。边走边介绍,品聚书吧近来已做了三十几场活动,有图书签售类,有名作家讲座,有画家画展,名琴展出,音乐会表演。近期还会联合山东建筑大学做一场“电影中的建筑世界”。
坐下没几分钟,就有清华校友联合会的负责人过来和徐欣打招呼,果然是“谈笑有鸿儒”。
海外归来的徐欣颇有几分文艺情怀,是一名企业主。之前曾有一个咖啡厅,济南三联书店歇业时,经理白峰把一些书送给他,几分惺惺相惜的味道。
徐欣一度为书店这种城市文化地标的消亡暗叹可惜,却未曾多想。
机缘来了,因齐鲁软件园区内大多为企业,整个高新区又多是精英白领,可这个企业和高知汇聚的地方,文化休闲设施几乎为零,除去几个购物超市,全无消遣去处。高新区政府牵头,决定在齐鲁软件园内做一个书店。
徐欣成为最佳人选。
书店的当下意义:
新型城市社交能量场
书店筹建之初,徐欣就和高新区政府直言:“做这个不会赚钱。”政府层面免除了前期的房租。徐欣和员工考察了上海、青岛、香港大大小小的独立书店。最后将品聚明确定位为“读书+休闲+文化社交+文艺沙龙+思想聚会”的场地。
本刊记者还是问了个含糊不清的问题:“现代人为什么要读书?”
徐欣解释:“并非说现代人已经放弃读书,只是现代人读书的方式和结构已经改变。开始转向电子阅读,或者电商购买低价图书,书店的功能性逐渐没有生存空间。”
在科技对生活的改变之下,事实上除了书店,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危机。“不做单纯的书店”成为三联24小时书店等各种传统老书店转型的思路。品聚也如此。
“‘咖啡+社交+文化沙龙是要补充传统书店的功能性。如果单纯为了图书的销售,目前书店的存在意义的确不大。”徐欣更大的“野心”在于聚拢一个社交圈子,一帮人。
目前品聚书店的模式是会员办卡式消费,书店“物质”搭售“精神”,通过文艺演出、文艺活动和聚会,徐欣期望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比如你特意约见几个人,或者想要见到某些人,总是有些刻意或者麻烦。品聚想要做到的是,这里聚拢所有品味、趣味相同的人,在品聚的活动中你可以看到‘咦,我的作家朋友、‘我想拜访的艺术家,并迅速因为精神上的靠近和共通性达成对话或者社交。”
采访期间,本刊记者向徐欣试探着提出,是否可以做些极为地下边缘的摇滚乐演出或者如展示当下年轻人生存状态、底层人生活状态的纪录片放映。
徐欣感兴趣的听本刊记者谈论起了自己的想法,并十分赞同。
采访期间,徐欣又邀来副经理刘雪丽加入谈话。谈起本刊记者和同事做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刘雪丽立刻引荐介绍了另一个女性朋友较为成功的公众号操作模式——一场社交谈话轻易达成。
另外,几个人互相分享了最近的演出信息和几本特别推荐的优秀杂志,顺利引起对方的话题和兴趣,又正好补充了对方的知识需要。而翻阅《齐鲁周刊》则又看到了本刊记者曾经采访过的,三个人共同的朋友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驻山东代表卢卡。
“这就是人和人的联系也是品聚的社交意义。”徐欣说。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书店:
精神众筹与公共空间
本刊记者和徐欣谈论起国际上目前最流行的人文项目TED。
TED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每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中国已经有《一席》演讲集等节目。从老罗的锤子手机发布会到老六的《读库》系列,再到三联24小时书店、品聚模式。其实“分享见解、体验和对未来的想象,做有价值的传播”成为中国精英智识阶层的共识。
“光是人文、科技、白日梦几个词语就足够让人热泪盈眶,”徐欣向本刊记者展示同事在上海发来的短信,“强烈要求出差时间再延长,演出活动太多,看不过来。”短信后面附着一个长长的三十几场的节目单。
“济南十艺节后算是刚刚有起色,”徐欣谈起青岛独立书店的林立,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各种思想、文艺沙龙活动的盛况,有几分无奈和落寞。
“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除了公共城市建设,我们相信精神层面的分享,价值的传播同样重要。”徐欣目前打算再在恒隆广场开设一家品聚书吧分店,并将“把书店功能扩充为思想分享的沙龙”进行到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