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尺蠖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研究

2014-07-28 23:18:53谢学林刘瑞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生活习性发生规律

谢学林 刘瑞红

摘 要:石河子垦区多年来春尺蠖发生严重,对榆树、杨树等造成严重危害,其具有暴食性,取食树叶后,危害轻的叶片残缺不全,危害重的树枝成光杆,导致树木死亡。该文通过调查了解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关键词:春尺蠖;发生规律;生活习性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83-02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属鳞翅目尺蛾科害虫,主要分布于新疆、陕西、河南、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山东、河北、四川等省,在新疆主要危害沙枣、杨、柳、榆、槐、苹果、梨、沙柳等多种林木。近年来,受人为活动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春尺蠖呈蔓延扩散和加重发生的趋势。以幼虫取食树木幼芽、幼叶危害,由于其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发成灾,轻则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叶片全部吃光,导致枝梢干枯,树势衰弱,蛀干害虫猖獗发生,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为此,笔者对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121团各林带,主要调查种植5a以上的老林带,在树干周围挖10~20cm深的土层。

1.2 调查方法

1.2.1 越冬基数调查 10月中下旬在全团林带进行大范围越冬基数调查。方法为在树干周围50~80cm的距离挖土查蛹,记录所挖土的面积及蛹的头数,计算越冬基数。

1.2.2 越冬后死亡率调查 开春后,3月上中旬在树干周围挖土查蛹,记录总蛹数、死亡蛹数,并计算出死亡率。

1.2.3 羽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将虫情测报灯放置在17连7-1棉田地边,靠近老林带,在雪将要融化完时开灯,每天收蛾。记录羽化情况以及和成虫有关的一些现象,研究其生活习性。

1.3 气象资料 影响春尺蠖死亡和羽化时间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降雨量,这些数据由炮台气象站提供。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基数调查 通过8a的秋季调查,2006-2013年春尺蠖的越冬基数依次为:74、27、12、1.71、8、4.4、10.6、39头/m2。2007年开始越冬基数开始减少,是因为2006年春季全团飞机打药防治了春尺蠖,此后越冬基数开始减少,随着年数的增长,越冬基数开始缓慢增加。

2.2 越冬后死亡率调查 通过8a的春季调查,2006-2013年越冬后春尺蠖死亡率依次为:17%、31%、34%、35%、20%、18%、23%、35%。

2.3 羽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春尺蠖成虫羽化一般在3月上旬开始,最晚3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一般在3月中旬末、下旬初。

2.4 产卵始期和盛期调查 从3月10日前后根据羽化情况开始定点调查树上的落卵量,并和全团林带产卵情况普查相结合,记录产卵始期和高峰期(表2)。从表2可以看出,春尺蠖产卵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末下旬初,产卵盛期在4月中旬。

2.5 卵孵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结合产卵情况,在3月中下旬开始调查,记录卵孵化时间(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春尺蠖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达到孵化盛期,逐渐开始危害。

2.6 入土化蛹时间的调查 4月底5月初,挖土查看春尺蠖入土情况。2007-2013年春尺蠖入土时间分别为:5月4日、5月7日、5月7日、5月15日、5月5日、5月1日、5月20日。

2.7 3月份的平均温度 2007-2013年3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16、4.3、3.3、-6.4、-6.3、0.1、3.8℃。

3 结论

3.1 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在121团,春尺蠖主要危害杨树、沙枣、榆树、苹果、梨等多种林木。

3.2 为害特点 春尺蠖主要是以幼虫取食树木幼芽为害,幼虫稍大后食量开始大增,取食叶片,造成被害叶片残缺不全,发生严重时候,整枝叶片全部被食光,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3.3 生活习性 春尺蠖在121团1a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周围土壤中度过蛹期。翌年当地表3~5cm处地温在0℃左右时,一般在3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多在下午和夜间出土羽化,成雄虫有趋光性,白天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叉处,夜间交尾,雌虫由树干爬行到树枝上进行交配、产卵;将卵成块产于树皮缝隙、枝权断裂、干皮缝等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以见卵,一般产200~300粒卵;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有5龄,历时20d,初孵幼虫活动能力弱,取食嫩叶为害;4~5龄幼虫耐饥能力强,食量大,可吐丝借风飘移传播到附近林木为害,受惊扰或大风后吐丝下坠,旋又收丝攀附上树。5月上中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在树冠下土壤中分泌粘液硬化土壤作土室,多分布于树干周围。胡杨林、杨树林和榆树林是春尺蠖发生、蔓延的基地,受害重。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燕子、麻雀等。

参考文献

[1]何泉莹.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现代种业,2005(2):39.

[2]喻小松.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J].农村科技,2009(1):14.

[3]张圭松,吴婷芳.新疆墨玉地区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飞机喷药防治研究[J].蚕业科学,1981(1):5-7.

[4]孙焕顷.春尺蠖大量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18):58-59.

[5]赵桂荣.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10(6):29-31.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石河子垦区多年来春尺蠖发生严重,对榆树、杨树等造成严重危害,其具有暴食性,取食树叶后,危害轻的叶片残缺不全,危害重的树枝成光杆,导致树木死亡。该文通过调查了解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关键词:春尺蠖;发生规律;生活习性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83-02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属鳞翅目尺蛾科害虫,主要分布于新疆、陕西、河南、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山东、河北、四川等省,在新疆主要危害沙枣、杨、柳、榆、槐、苹果、梨、沙柳等多种林木。近年来,受人为活动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春尺蠖呈蔓延扩散和加重发生的趋势。以幼虫取食树木幼芽、幼叶危害,由于其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发成灾,轻则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叶片全部吃光,导致枝梢干枯,树势衰弱,蛀干害虫猖獗发生,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为此,笔者对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121团各林带,主要调查种植5a以上的老林带,在树干周围挖10~20cm深的土层。

1.2 调查方法

1.2.1 越冬基数调查 10月中下旬在全团林带进行大范围越冬基数调查。方法为在树干周围50~80cm的距离挖土查蛹,记录所挖土的面积及蛹的头数,计算越冬基数。

1.2.2 越冬后死亡率调查 开春后,3月上中旬在树干周围挖土查蛹,记录总蛹数、死亡蛹数,并计算出死亡率。

1.2.3 羽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将虫情测报灯放置在17连7-1棉田地边,靠近老林带,在雪将要融化完时开灯,每天收蛾。记录羽化情况以及和成虫有关的一些现象,研究其生活习性。

1.3 气象资料 影响春尺蠖死亡和羽化时间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降雨量,这些数据由炮台气象站提供。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基数调查 通过8a的秋季调查,2006-2013年春尺蠖的越冬基数依次为:74、27、12、1.71、8、4.4、10.6、39头/m2。2007年开始越冬基数开始减少,是因为2006年春季全团飞机打药防治了春尺蠖,此后越冬基数开始减少,随着年数的增长,越冬基数开始缓慢增加。

2.2 越冬后死亡率调查 通过8a的春季调查,2006-2013年越冬后春尺蠖死亡率依次为:17%、31%、34%、35%、20%、18%、23%、35%。

2.3 羽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春尺蠖成虫羽化一般在3月上旬开始,最晚3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一般在3月中旬末、下旬初。

2.4 产卵始期和盛期调查 从3月10日前后根据羽化情况开始定点调查树上的落卵量,并和全团林带产卵情况普查相结合,记录产卵始期和高峰期(表2)。从表2可以看出,春尺蠖产卵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末下旬初,产卵盛期在4月中旬。

2.5 卵孵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结合产卵情况,在3月中下旬开始调查,记录卵孵化时间(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春尺蠖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达到孵化盛期,逐渐开始危害。

2.6 入土化蛹时间的调查 4月底5月初,挖土查看春尺蠖入土情况。2007-2013年春尺蠖入土时间分别为:5月4日、5月7日、5月7日、5月15日、5月5日、5月1日、5月20日。

2.7 3月份的平均温度 2007-2013年3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16、4.3、3.3、-6.4、-6.3、0.1、3.8℃。

3 结论

3.1 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在121团,春尺蠖主要危害杨树、沙枣、榆树、苹果、梨等多种林木。

3.2 为害特点 春尺蠖主要是以幼虫取食树木幼芽为害,幼虫稍大后食量开始大增,取食叶片,造成被害叶片残缺不全,发生严重时候,整枝叶片全部被食光,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3.3 生活习性 春尺蠖在121团1a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周围土壤中度过蛹期。翌年当地表3~5cm处地温在0℃左右时,一般在3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多在下午和夜间出土羽化,成雄虫有趋光性,白天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叉处,夜间交尾,雌虫由树干爬行到树枝上进行交配、产卵;将卵成块产于树皮缝隙、枝权断裂、干皮缝等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以见卵,一般产200~300粒卵;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有5龄,历时20d,初孵幼虫活动能力弱,取食嫩叶为害;4~5龄幼虫耐饥能力强,食量大,可吐丝借风飘移传播到附近林木为害,受惊扰或大风后吐丝下坠,旋又收丝攀附上树。5月上中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在树冠下土壤中分泌粘液硬化土壤作土室,多分布于树干周围。胡杨林、杨树林和榆树林是春尺蠖发生、蔓延的基地,受害重。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燕子、麻雀等。

参考文献

[1]何泉莹.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现代种业,2005(2):39.

[2]喻小松.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J].农村科技,2009(1):14.

[3]张圭松,吴婷芳.新疆墨玉地区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飞机喷药防治研究[J].蚕业科学,1981(1):5-7.

[4]孙焕顷.春尺蠖大量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18):58-59.

[5]赵桂荣.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10(6):29-31.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石河子垦区多年来春尺蠖发生严重,对榆树、杨树等造成严重危害,其具有暴食性,取食树叶后,危害轻的叶片残缺不全,危害重的树枝成光杆,导致树木死亡。该文通过调查了解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关键词:春尺蠖;发生规律;生活习性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83-02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属鳞翅目尺蛾科害虫,主要分布于新疆、陕西、河南、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山东、河北、四川等省,在新疆主要危害沙枣、杨、柳、榆、槐、苹果、梨、沙柳等多种林木。近年来,受人为活动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春尺蠖呈蔓延扩散和加重发生的趋势。以幼虫取食树木幼芽、幼叶危害,由于其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发成灾,轻则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叶片全部吃光,导致枝梢干枯,树势衰弱,蛀干害虫猖獗发生,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为此,笔者对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121团各林带,主要调查种植5a以上的老林带,在树干周围挖10~20cm深的土层。

1.2 调查方法

1.2.1 越冬基数调查 10月中下旬在全团林带进行大范围越冬基数调查。方法为在树干周围50~80cm的距离挖土查蛹,记录所挖土的面积及蛹的头数,计算越冬基数。

1.2.2 越冬后死亡率调查 开春后,3月上中旬在树干周围挖土查蛹,记录总蛹数、死亡蛹数,并计算出死亡率。

1.2.3 羽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将虫情测报灯放置在17连7-1棉田地边,靠近老林带,在雪将要融化完时开灯,每天收蛾。记录羽化情况以及和成虫有关的一些现象,研究其生活习性。

1.3 气象资料 影响春尺蠖死亡和羽化时间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降雨量,这些数据由炮台气象站提供。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基数调查 通过8a的秋季调查,2006-2013年春尺蠖的越冬基数依次为:74、27、12、1.71、8、4.4、10.6、39头/m2。2007年开始越冬基数开始减少,是因为2006年春季全团飞机打药防治了春尺蠖,此后越冬基数开始减少,随着年数的增长,越冬基数开始缓慢增加。

2.2 越冬后死亡率调查 通过8a的春季调查,2006-2013年越冬后春尺蠖死亡率依次为:17%、31%、34%、35%、20%、18%、23%、35%。

2.3 羽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春尺蠖成虫羽化一般在3月上旬开始,最晚3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一般在3月中旬末、下旬初。

2.4 产卵始期和盛期调查 从3月10日前后根据羽化情况开始定点调查树上的落卵量,并和全团林带产卵情况普查相结合,记录产卵始期和高峰期(表2)。从表2可以看出,春尺蠖产卵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末下旬初,产卵盛期在4月中旬。

2.5 卵孵化始期和高峰期调查 结合产卵情况,在3月中下旬开始调查,记录卵孵化时间(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春尺蠖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达到孵化盛期,逐渐开始危害。

2.6 入土化蛹时间的调查 4月底5月初,挖土查看春尺蠖入土情况。2007-2013年春尺蠖入土时间分别为:5月4日、5月7日、5月7日、5月15日、5月5日、5月1日、5月20日。

2.7 3月份的平均温度 2007-2013年3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16、4.3、3.3、-6.4、-6.3、0.1、3.8℃。

3 结论

3.1 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在121团,春尺蠖主要危害杨树、沙枣、榆树、苹果、梨等多种林木。

3.2 为害特点 春尺蠖主要是以幼虫取食树木幼芽为害,幼虫稍大后食量开始大增,取食叶片,造成被害叶片残缺不全,发生严重时候,整枝叶片全部被食光,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3.3 生活习性 春尺蠖在121团1a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周围土壤中度过蛹期。翌年当地表3~5cm处地温在0℃左右时,一般在3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多在下午和夜间出土羽化,成雄虫有趋光性,白天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叉处,夜间交尾,雌虫由树干爬行到树枝上进行交配、产卵;将卵成块产于树皮缝隙、枝权断裂、干皮缝等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以见卵,一般产200~300粒卵;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有5龄,历时20d,初孵幼虫活动能力弱,取食嫩叶为害;4~5龄幼虫耐饥能力强,食量大,可吐丝借风飘移传播到附近林木为害,受惊扰或大风后吐丝下坠,旋又收丝攀附上树。5月上中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在树冠下土壤中分泌粘液硬化土壤作土室,多分布于树干周围。胡杨林、杨树林和榆树林是春尺蠖发生、蔓延的基地,受害重。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燕子、麻雀等。

参考文献

[1]何泉莹.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现代种业,2005(2):39.

[2]喻小松.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J].农村科技,2009(1):14.

[3]张圭松,吴婷芳.新疆墨玉地区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飞机喷药防治研究[J].蚕业科学,1981(1):5-7.

[4]孙焕顷.春尺蠖大量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18):58-59.

[5]赵桂荣.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10(6):29-31.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习性发生规律
苇田鳞翅目害虫的习性及防治
壁蜂的生活习性及其果树授粉技术
水田椎实螺的特征特性及生态控制措施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吉林农业(2016年12期)2017-01-06 19:38:58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0:48:26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清原地区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36:58
棕背平鼠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