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家,开辟作文“新天地”

2014-07-25 19:22:57史峰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天地真情农家

史峰

在城市里长大的同学,满眼都是高楼大厦,四处都是车水马龙,出门就是超市商场。于是,城市学生的作文往往被限定于城市背景。其实,以城市为背景的作文总是让人感觉有些枯燥无趣,因为许多同学越来越厌恶城市鸟笼般的生活方式。当你的作文走进城市背景的死胡同时,你是否想到可以把目光转向农村,让农村的生活资源成为我们作文的一片新天地呢?走吧,去农村,体验农家乐,开辟作文的新天地吧——农家游戏很有趣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城市里的游戏是“过山车”“三国杀”“愤怒的小鸟”。这些游戏虽然惊险精致,但因为存在“人为开发”导致“先天不足”,所以玩这些“城市化”的游戏开始感觉新鲜,然后渐渐无趣。城市游戏无法让游戏者体验到创造参与的快乐,所以有些同学早就玩腻了这些城市游戏。游戏是作文的重要材料,城市里缺乏触及心灵的游戏,所以我们会失去太多的作文材料——一提到游戏,似乎总是无话可说。当我们厌倦了城市游戏时,不妨把目光转向农村,农村游戏会让你眼前一亮:你看,一群孩子各自找来一堆石子,然后向远处的目标扔石子,看谁能更多地击中远处的目标;我们还可以找来一小段木头,用小刀把木头的一端削尖,呵,陀螺就做成了,然后把软树枝结成一束,就可以玩“抽陀螺”的游戏了;还有,去湖边挖一团黄泥,在手里攒捏,或是找个木片,就可以玩“泥塑”游戏了,想塑什么就塑什么。就算是抓一把沙子,在地上撒开,也是一种不错的游戏方式,“画沙画”嘛。嘿,在农家,就地取材,席地而坐,可以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把“抛石子”“转陀螺”“做泥塑”“画沙画”的有趣过程记录下来,一篇可以愉悦自己,又可以愉悦别人的游戏作文就写成了。农家生活特生动 同学们的城市生活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居家睡大觉,二是身在学校苦读书。无论开学或是放假都会让人感觉单调无聊。再看农村的生活场景,虽然简单但丰富多彩。你看,春天来时去垦田,春种待秋收,既有劳作的快乐,又有收获的期望。到菜园里去摘菜,葱绿韭嫩,浇水施肥,弄一身泥巴,获满心欢喜。最有趣的是喂猪放牛,你会发现“蠢猪不蠢”的真实,也会发现“蛮牛不蛮”的乐趣。把猪喂肥,把牛牧饱,是农家人的期望,也是我们乐在其中的体验。农家生活,以田园为乐,以田园为美,有美有乐,何愁提笔无语——去农家体验生活,把农家生活写下来,生活的生动就是作文的生动。农家真情很感人 在城市的道路上,如果有一个老人摔倒了,你不敢去扶,怕被讹。在城市的居民楼间,如果一家人吵架,没有人来劝解,事不关己。城市的社会生态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不近人情。没有人情的生活背景,难以启迪你我写出富有人情味的作文,这也是我们的作文越来越缺乏纯朴情感的原因——没有遇到过“温暖”,作文里哪会有“真情”。农村社会却是另一种生态: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关系还在延续;一家有难诸家来助的帮扶还是常态;相互信任,你来我往的风俗依旧。在农村里,你向农人问路,他会亲自给你带路;在农村,你若喜欢高粱红薯,农人会给你装满一袋捎回。在农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并不是“传说”,而是你时时可以感受到的“真实”。农村社会,吹纯朴之风,有温情之暖,这里没有精明,没有冷漠,有的全是感人至深的真情。走进农家,融进这份真情里,作文也难免会受真情的滋润——把农家社会那些感人的事和人写下来,作文便饱含真情实感。 农家天地极广阔城市越来越大,可是再大也大不过农家的天地——农村仍旧“包围”着城市,只是我们一度沉迷于城市的繁华,夜郎自大般地认为乡村正变得很渺小。冲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樊篱,张开双臂,去拥抱农家天地,你会发现这里山高水长,天方地圆,广阔无疆。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雄伟旖旎的自然风光,有让人陶醉的农家风情。这一切,远比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精彩得多,因为精彩,可以让你作文时尽情挥洒,出彩连连。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你可以观察雏鸡黄鸭走路的模样,听它们叽里哇啦“说话”的声音,这声音远比城市间的“突突”噪音动听得多,因为动听,所以完全可以促使你重拾久违了的“爱作文”之心,捉笔细细刻画农村这些细腻动人的美。农村的天地极广阔,由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拼成:山水图、原野图、夏荷图、冬雪图……走进农家,就是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在这里可以体验美,发现美,写出美,从而开辟出一个有益作文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新天地真情农家
我用真情守护你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6
农家笑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6
春回农家
以心换心见真情
身残志坚 创出“新天地”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四招”唤“四新” 开创新天地
传媒评论(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移”出新天地
真情扶贫见实效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