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勤,何锦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12.5%~24.0%,多于病后1~3月发生[1],如未及时有效治疗,可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导致永久性肢残。中药烫熨是中医传统的一种外治方法,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起效,热对局部肌肤刺激,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开泄的腠理以温热之力直达病所,松弛肌肉筋膜,达到祛湿消肿、通络止痛,改善局部循环,从而缓解疼痛[2]。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本院针灸科采用巳时中药烫熨治疗5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纳入标准:经CT 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脑梗死;偏瘫患者有患侧肩关节疼痛拒按症状,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既往无卒中史;年龄48~76岁;中医辨证属寒痹、气虚血瘀型;病程在半年内。排除标准:脑卒中前有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有丘脑病变或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及痴呆,或不愿合作者;中医辨证为热痹;对中药过敏。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48~76岁;肩痛程度评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3],Ⅰ度为极度疼痛、夜不成寐、时有呻吟,Ⅱ度为重度疼痛、活动时加剧,Ⅲ度为轻度疼痛、局部有压痛、活动受限,Ⅳ度为轻度疼痛、活动后减轻、活动不受限,Ⅴ度为完全无痛感,本组肩痛Ⅰ度26例、Ⅱ度42例、Ⅲ度32例;病程15~136d。将10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肩痛程度、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针刺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气海加肩髃、肩前、阿是穴等穴,用1.5~2.5 寸不锈钢毫针直刺0.5~1.5 寸,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毫针1~3 min,治疗1 次/d,15d 为1 疗程,共治疗2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择时给予巳时中药烫熨。方法:中药药熨包选用桂枝10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细辛20g、川芎100g、白芷80g、续断80g,将中药打碎加米三花酒泡制1周,每包重约150g。烫熨前将药物装入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微波炉高火加热4~6 min,每日巳时(上午9~11时)在患者患部进行中药烫熨,烫疗过程中注意药温,以50~60℃为佳,当药烫包温度降低患者感觉不烫时,采取局部压敷的方法,直至药包温度降至37℃左右为止,15d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药包1~2d更换1 次。
1.3 评价方法 依据患肩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及患者生活能力进行疗效评定[4]。基本痊愈:疼痛程度Ⅴ度,病残程度0级;显效:疼痛程度Ⅳ度,生活能力轻度依赖;有效:疼痛程度Ⅲ度,生活能力中度依赖;无效:疼痛程度Ⅰ度、Ⅱ度,生活能力完全依赖。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0d后指定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各进行1次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3.1 脑卒中偏瘫引起肩痛的机理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气血逆乱,神不导气,气血运行受阻,筋肉经脉失于濡养,肢体活动不利发为偏瘫;由于人过中年,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亏虚,加之脑卒中后正气不足,气不温熙,气虚则血行不畅,瘀血阻于骨关节,形成关节损伤,引起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发生肩部疼痛。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痛势较剧,病势缠绵,遇寒加重,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
3.2 巳时中药烫熨减轻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机理及效果 在中医“整体观念”、“子午流注理论”[5]原则的指导下,采用中药烫熨患侧肩部,能使局部经气通畅,气血运行恢复正常,肢体筋脉得以濡养,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通则不痛的目的。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气血流注呈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是气血在不同时间流注于不同经络、不同部位的反应。人体经络的气血流注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着盛衰开阖的变化,选巳时进行中药烫熨,是因为巳时属脾,脾经当令,脾为“多气多血之腑”,此时人体气血最旺盛,巳时进行中药烫熨可达到健脾胃、生气血、通经络、濡筋脉的效果,从而达到减轻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之目的。中药烫熨药方为本科集多年临床经验创制的经验方,其中桂枝、细辛等辛香走窜能开腠理,开放皮肤的药物渗透通道,具有显著的透皮促渗作用[6],使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发挥疗效;红花、川芎等可温经通络;白芷可祛风除湿舒筋;乳香、没药等可止痹痛;续断则能补肝肾、续筋骨、行血脉,诸药相伍直接烫熨患部,可使局部皮肤毛孔扩张,使药物直接由皮肤汗腺渗入,不经肠胃吸收,安全无毒副作用,加之热力促使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流速度加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偏瘫肢体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表1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3.3 巳时中药烫熨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感觉障碍,对热不敏感,因此,在中药烫熨时注意药烫包温度不宜过高、压敷时间不宜过长;治疗过程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烫伤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1]刘慧萍,纵亚.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10):864-865.
[2]钟磊,孙秀梅.子午流注纳甲法合循经取穴针治中风偏瘫7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5,26(6):36.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黄锦军,粟胜勇,雷龙鸣.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致肩痛及上肢活动障碍的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9,32(2):28-30.
[5]杨玥,周桂桐.子午流注学说支理论应用价值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2):64-66.
[6]宋建蓉,童渝眉,钟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