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军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探究
李瑞军
目的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与药物毒性反应。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 两组于持续3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基础上, 对观察组行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 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肝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变化、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利于调节患者的免疫水平, 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且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使用。
原发性肝癌;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
原发性肝癌具有隐匿性特点, 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此时, 可为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方案, 但因患者机体免疫力低及化疗耐受性不高等原因, 该疗法仍需继续改善。本院对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双介入治疗方案, 与常规护肝疗法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 患者年龄39~72岁, 平均63.85岁。其中, 73例HBsAg阳性, 68例甲胎球蛋白(AFP)阳性;患者肿瘤直径范围3.7~8.8cm;肝功能A、B、C三级分别为43例、16例、11例。以上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肝功能等级、HBsAg阳性率及甲胎球蛋白(AFP)阳性率等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单纯双介入护肝疗法。操作如下:于患者股动脉行穿刺插管, 经腹腔造影确定病症确切位置及肿瘤性质, 观察肿瘤周边血管供血状况。将乳剂[源自表阿霉素(EPI-ADM)80 mg、超液化碘油8~20 ml、5-氟尿嘧啶(5-Fu)50~100 mg与丝裂霉素(MMC)10~20 mg等药物的混合]沿导管徐徐缓慢注入患者肝固有动脉内, 后于肿瘤供血动脉处行栓塞术, 每间隔4~6周行1次, 连续3次视为1疗程。于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3周及临近下次栓塞术前, 经穿刺肿瘤, 予以注射无水乙醇, 将能够观察药液扩充至肿瘤边缘视为用量标准。患者每周行注射无水乙醇1次, 连续2~3次视为1周期, 3周期视为1疗程。
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 选用浓度为5%、剂量为250 ml的葡萄糖(或浓度为0.9%、剂量为250 ml的氯化钠)与剂量为20 ml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充分混合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2~3周视为1周期, 4~6周后予以重复1次, 3周期视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于两组治疗前后采用静脉血检仪测定患者肿瘤大小及细胞活性, 治疗后, 患者经CT、RMI扫描获悉血常规、肝功能, 从而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1.4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判标准 本次研究, 临床疗效划分等级: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与进展。其中, 缓解率为:(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治疗例数×100%。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治疗后, 患者积分增加10分视为提高,减少10分视为降低, 既无增加也无减少视为稳定。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观察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6例及进展2例, 缓解率55%, 而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3例及进展8例, 缓解率47.5%。详见表1。
其次,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如下:观察组中,生活评分提高22例(55%), 稳定16例(40%), 下降2例(5%);而对照组中, 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17例(42.5%)、13例(32.5%)与10例(25%),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
再者, 两组于治疗期间均出现栓塞不良反应, 但经及时对症治疗后均恢复。少数患者出现白细胞水平下降与肝功能受损, 其中, 观察组有6例(15%)出现氨基转移酶升高, 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例(67.5%), 组间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本院采用复方苦参注射辅助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获取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且患者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癌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肝功能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利于延缓肿瘤进一步恶化,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成为临床辅助治疗的有效途径[1,2]。
[1] 李宾, 刘志伟, 李磊, 等.肝动脉栓塞术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98例疗效分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04):91.
[2] 张鹏.复方苦参注射液对79例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 2013, 9(40):1840-1841.
2014-04-02]
472000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