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轩
[摘 要]东巴文字作为纳西族所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起源于11世纪,被称为文字中的“活化石”。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便不断有学者开始对此古老独特的文字展开研究,两国之间亦常有交流,但这种研究和交流往往仅限于文化和语言学层面。在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展开对东巴文字的研究和推广的人士中,浅叶克己无疑是有重要贡献的一位。
[关键词]浅叶克己 东巴文字 平面设计
浅叶克己(あさばかつみ),1940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毕业于东京桑泽设计研究所。他从事平面设计四十余年,在文字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多次获得东京ADC颁发的平面设计类奖项。1987年他成立了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正式开始进行纳西东巴文字在平面设计领域的研究和运用,1990年举办以东巴文字为主题的个人展览。
一、浅叶克己对东巴文字的研究与运用
1.对东巴文字的优化改良
浅叶克己对东巴文字采用了现代字体设计的手段进行字形、笔画、黑白对比、空间结构上的优化,同时结合东巴文字具有独特历史性的这一特点,加入带有手写感的细节。这成为浅叶克己东巴文字设计作品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图1、图2的两个东巴文字分别意为“下雨”、“窗户”,我们可以发现上文提到的这一特征。“下雨”一词的字形对称,笔画粗细均匀,上半部分笔画末尾弯钩弧度相同,上下部分比例匀称得当,有明显的设计感。“窗户”一词顶端部分的凸起是“具有手写感的细节”,平添了亲切与朴实感。
中左列三个文字“漫天的星星”、“春天”、“闪电”以及右上角的“好天气”这几个文字,在处理字形相关联的字族时,对相同部分采取了相同的处理手法,使得同族文字的最终体现效果更接近现代文字设计里同一字族在视觉上呈现的统一效果。
总而言之,在设计东巴文字时,浅叶克己将文字的笔画进行了长短和角度、弧度的统一,解决了手写文字中存在的字形不一致、不同字的同一部首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这一问题。同时也对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进行了调整,使得整个字形重心平稳,醒目易读,既不失时代感,也饱含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东巴文字的图形性和一般文字的辨识性。
2.对东巴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浅叶克己对东巴文字的运用多见于海报和包装之中。将东巴文字作为一种装饰元素运用到海报中,以起到平衡画面黑白、分割平面空间的作用,同时亦利用了文字的文化性特点,让海报作品本身更具有内涵。东巴文字的运用经常涉及到除了和东巴文字相关的设计内容之外的领域,更是突出了他喜爱利用东巴文字作为象形文字,可以以图形元素的形式使用这一特点。
海报。这家公司主营摔角比赛相关的业务,而设计中的东巴文字意为“斗魂”,并且加上了熊熊的火焰作为气氛的烘托和点缀。设计中使用东巴文字作为设计元素,很好体现了摔角比赛中选手之间不在乎个人的身世背景、只在乎各自的实力,每个选手都是依靠“自己”来进行较量的核心思想,也体现了每一个选手参赛都是单纯的、直接的、简练的,是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
浅叶克己在运用东巴文字时结合比赛的英文名称“ULTIMATE CRUSH”的字体的特征,对出现的东巴文字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笔画两端粗细相同,笔画本身干净精致,一目了然,人形下部的两笔末端带有装饰性的弯钩,更是具有巧妙的趣味。字形架构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拉长,以和英文字体互相呼应。这一作品由于出人意料地在其他领域的商业设计作品中运用了东巴文字的元素而得到了好评。
除了仅仅使用东巴文字作为设计元素,浅叶克己也常常使用摄影作品和东巴文字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愿。1999年在云南省丽江木府举办的“浅叶克己东巴文字艺术展”上的两幅宣传海报(见图5、图6),即使用了古代与现代,传统和流行结合的形式来设计海报。设计中,东巴文字和摄影作品在互相呼应,两部分内容极佳地分割了版面,调整了整个画面的黑白、重心偏向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对比,在视觉和内涵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恰好的运用。这两幅海报中的东巴文字更具有随意性,但同时对笔画的处理亦很独到,笔画粗细变化灵活,调整了字形的结构和黑白正负形空间对比,使字既有浅叶克己本人在进行创作时的豪放与细致兼具的特点,也体现了纳西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的率真。
除了在海报设计中,浅叶克己将东巴文字的元素使用到了食品包装上。日本麒麟公司的“玄米茶”系列产品包装(图7)即运用了东巴文字作为元素,辅以浅黄色的背景颜色,被购买者对此给予了“朴实亲切”的评价。陌生古老文字的神秘感和文字本身的设计感以及干净纯粹的处理都使得产品广受欢迎,成为了浅叶克己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对东巴文字国际化传播的贡献
浅叶克己是在设计领域对纳西文字进行推广的领军人物之一。1990年的个人展览上,他的东巴文字系列作品已让日本设计界开始关注,将纳西文字等少数民族文字运用到设计中的可能性。2000年东京ADC大赏颁发给浅叶克己的挂轴作品《东巴一二三》(图8),更是设计界对他在这个领域中的探索和尝试的一份肯定。进入21世纪后,作品玄米茶系列包装更是将这一文字从学术研究的范围推到日本普通民众眼前,并且吸引了许多日本爱好者。
除了在海报和包装方面频繁使用东巴文字作为设计元素外,浅叶克己还和日本受欢迎的占卜师真矢茉子合作,出品了用东巴文字绘制的塔罗牌(见图9),并且和西田龙雄教授等人一起拍摄了东巴文字的相关视频,在不同媒介和平台上对其进行了大力推广。
至今在云南丽江,来自日本的旅游者仍然随处可见,而专门研究东巴文字的博物馆时常有日本的年轻学者探访,都和浅叶克己在上个世纪为推广这种文字,向世界展示古老文字的美丽和魅力所做出的努力分不开。
三、对我国国内设计师和平面设计的启示
我国在纳西文字的传统研究方面虽然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但是对纳西文字在平面设计领域的优化改良推广运用却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清华大学的教授陈楠受日本共同社的委托,采用CG手段对东巴文字进行电子化设计,以便运用到电子媒介上。杨晓辉为东巴文字设计了输入法。而在商品领
域,东巴文字也更多的出现在低端的旅游纪念品之上(如图10),制作粗糙简陋,没有设计感,不具吸引力,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无法通过这一途径对东巴文字向一般民众进行推广。
浅叶克己的设计作品则为国内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现代设计的手法和古老的文字相结合,充分利用东巴文字介于图像和文字之间的这一暧昧性,对文字的字形笔画进行再设计,以取得更大的艺术性和鉴赏性。同时领域也不能局限在一般纪念品上,可以将其作为图形元素运用到不同产品,例如衣物、纹样、包装、产品、室内设计等领域中。在不同方面使纳西文字得到活用,才是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去推广纳西文字的最佳手法。
(责任编辑 晓芳)
参考资料:
[1]浅葉克己.真矢茉子.トンバのアサバイプル[M].株式会社宣伝会議.2008年10月19日
[2]浅葉克己.仲畑贵志.生きる力をくださいトンバ.[M].KKベストセラーズ.2002年5月9日
[3]杉濑由希.浅葉克己[J].デサインノート.株式社会诚文堂新光社.2012年10月1日
[4]浅葉克己.地球文字探险家[M].二玄社.2004年6月15日
[5]浅葉克己.浅葉克己のトンバ伝心[M].株式会社讲谈社.2002年5月27日
[6]冬雨1984.东巴文字在当代社会呈现的状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ddd9d010005t0.html 2006年11月26日
[7]吴超.纳西东巴文字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生[J].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
[8]孙雅洁.吴卫.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大师浅叶克己作品探析[EB]
http://dolcn.com/data/cns_1/article_31/paper_311/pgra_3112/2011-04/1302621883.html 2011年4月2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