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自保 刘天平
摘要:本研究从上下级政府在扶贫资金运用策略关注的内在因素出发,设定决策双方不同的决策背景,探析不同情况下的决策平衡点及其平衡条件,试图找出决策行为主体行为倾向的内在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决策双方在平衡点附近的决策趋势。
关键词:扶贫资金;资金挪用;内在因素;决策倾向;稳定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12.4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393-04
收稿日期:2013-05-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编号:12XMZ0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藏项目(编号:12XZJA790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编号:13YJCZH15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C04B03);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青年基金。
作者简介:孙前路(1983—),男,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E-mail:tbsql@qq.com。
通信作者:刘天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的研究。E-mail:sxpldm@163.com。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失衡问题,这种失衡在未得到外力影响下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扶贫正是以外力打破这种均衡状态的一种有效方式。贫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扶贫需要一个多维度的方案,至少包括教育、就业和劳动政策[1]。自中央1986年大规模开展扶贫活动以来,我国经历了1986—1993年的“农村扶贫开发计划”和1994—2000年的“国家87扶贫攻坚计划”。进入21世纪,中央先后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以改善贫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扶贫需要资金支持,因而扶贫资金的投放、效率和监管成为扶贫问题的重要命题。至今,国际上已有大量关于扶贫资金问题的研究。Green等利用案例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正式金融政策和非正式金融政策(包括小额信贷)在家庭企业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金融部门的政策发展方式对消除贫困的影响[2]。Qureshi等研究了小额信贷在扶贫中的作用,并证明在扶贫中小额信贷是非常有效的[3-5]。Frank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例分析了不同家庭之间资金转移程度与家庭间收入的差异,结果发现,如果他们(各家庭)追求财富平均分配,资金转移到目标群体时必须降低标准,甚至低于他们追求的福利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证明为什么(地方)政府不愿意将扶贫资金投放到最需要资金(即最贫困)的地方[6]。在转移额度上,政府主导的向贫困家庭的资金转移项目会受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的制约,项目最初运行时,极度贫困家庭范围也会比较窄,而穷人脱贫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像样的工作,因而政府的工作在于对低技能的工人和失业者的培训和对培训课程的评估[7]。国内学者对扶贫资金问题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资金分配及影响因素角度[8]、资金投放效果角度[9-13]、资金投入对缓解贫困作用的角度[14-15]及从扶贫资金投入机制构建角度[16]等,在这些研究中有3个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1)扶贫资金如何分配?(2)扶贫资金投放成效如何?(3)如何构建扶贫资金投入机制?由于扶贫工作涉及上级政府、下级政府(或扶贫部门)和被扶贫地区三方,各方在扶贫过程中关注焦点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各方目的的不统一,尤其是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探讨上级政府扶贫资金投放策略倾向与下级政府扶贫资金挪用倾向问题本身就十分具有挑战性。这些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么是基于扶贫资金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要么是构建扶贫资金与贫困相关指标下的模型检验。虽然以上研究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但其缺陷表现在缺乏对扶贫行为主体的深入分析,Myles等从博弈论角度讨论扶贫中的博弈现象,但并不能给出行为主客体间所关注的影响变量[17-19],因而所给出的支付函数也值得研究。本研究在总结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各自目标的前提下构建决策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与引申讨论。
1模型构建
决策各方关注的因素(即影响变量)是决策模型构建的前提。本研究主要针对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在扶贫资金运用倾向问题领域构建决策模型,模型中参与人为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为简单起见,假设上级扶贫资金拨付与下级政府扶贫资金获得均为单一通道,即上级政府扶贫政策的开展与落实情况完全依靠该下级政府的实施,同时下级政府扶贫资金完全由该上级政府拨付。
令上级政府辖区内居民自身减贫努力平均水平为a1,下级政府辖区内居民自身减贫努力平均水平为a2,a1和a2的大小取决于不同地区居民拥有的资源禀赋、家庭劳动力数量、资金多寡、家庭负担等因素;同时,各级政府资金运用策略也会影响到所辖地区扶贫资金的效率,分别用b1和b2表示。当各级政府采用消极(或谨慎)扶贫策略时,影响为负效应;当采用积极扶贫策略时,影响为正效应。上级政府扶贫决策和下级政府扶贫决策相互影响,用c1表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决策影响,用c2表示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决策的影响,不同决策最终会影响扶贫资金的运用效率。
本研究假设:(1)扶贫资金效果的有限性。即扶贫资金运用要考虑贫困人口的数量,其作用对单一家庭而言小于家庭成员自身的减贫努力。(2)贫困地区居民自身具有减贫的动力。即在为得到政府扶贫资金的情况下通过自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3)上级政府扶贫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地方贫困,缩小地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均衡发展。(4)下级政府在于当地经济发展。即更确切地说是GDP的增加。假设(1)和假设(2)为各级政府的策略选择提供了前提,即贫困区贫困居民的自身努力效果(内因)高于政府扶贫资金的作用(外因),在下述各级政府面临的决策情况中表现为a1和a2是固定较大的正值。假设(3)和假设(4)体现基于决策双方的决策矛盾。用x(t)表示上级政府的集权倾向,y(t)表示下级政府的扶贫资金挪用倾向,至此可以得到以下4种决策情况。endprint
(1)上级政府集权下级政府不挪用,遵循模型为:
dx/dt=x(a1-b1x+c1y)
dy/dt=y(a2+b2y-c2x);
(2)上级政府集权下级政府挪用,遵循模型为:
dx/dt=x(a1-b1x-c1y)
dy/dt=y(a2-b2y-c2x);
(3)上级政府放权下级政府不挪用,遵循模型为:
dx/dt=x(a1+b1x+c1y)
dy/dt=y(a2+b2y+c2x);
(4)上级政府放权下级政府挪用,遵循模型为:
dx/dt=x(a1+b1x-c1y)
dy/dt=y(a2-b2y+c2x)。
上述模型组构建了上级政府冲突和合作的系统模型,属于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的范畴,其各方行为决策均受对方影响。以上模型组构建与下文各数学模型求解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求解系统的动态规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分析系统动态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决策系统的稳定性,以获得更好的决策稳定状态[20]。
2模型分析
2.1不同情况下的均衡点与稳定条件分析
基于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令:x(a1-b1x+c1y)=0
y(a2+b2y-c2x)=0,可求得上级政府消极下级政府积极模型的4个平衡点为:A1(0,0)、A2(0,-a21b2)、A3(a11b1,0)、A4(a1b2-a2c11b1b2-c1c2,a1c2-a2b11b1b2-c1c2)。
对原方程组右边函数求偏导,原方程组可以表示为新的线性系统,即:
dx1dt
dx1dt=a1-2b1x+c1y1c1x
-c2y1a2+2b2y-c2xx
y。
将平衡点A1(0,0)带入上述线性系统的系数矩阵可得该平衡点下的系统矩阵a10
0a2,令S为拉氏变量,S与单位矩阵的乘积减去该系统系数矩阵,并令其行列式等于0可得:S-a110
01S-a2,进而该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为r11=a1、r12=a2,由于a1和a2均大于0,根据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该平衡点是不稳定的。
对于平衡点A2(0,-a21b2),其系数矩阵为a1b2-a2c11b210
a2c21b21-a2,用拉氏变量S与单位矩阵的乘积减去系统系数矩阵,可求得特征值为r21=-a2、r22=a1b2-a2c11b2。当a1b2>a2c1时,特征方程有1个正的和1个负的实根,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不具有收敛性,为不稳定系统;当 a1b2 同样,可以求出平衡点A3(a11b1p,0)和A4(a1b2-a2c11b1b2-c1c2,a1c2-a2b11b1b2-c1c2)的特征值分别为r31=-a1、r32=a2b1-a1c21b1和r41=a2c1-a1b21b2、r41=a2b1-a1c21b1。 由此得知当a2b1 根据以上分析,易得到情况(2)、(3)、(4)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决策平衡点和稳定条件,与情况(1)的平衡点和稳定条件得到表1。 容易发现4种情况的均衡条件相同,即上级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与下级政府扶贫资金挪用决策面临的不同情况与最终策略作用均衡条件无关,但平衡点有差异。另外,在每种情况下的第2个平衡点和第3个平衡点的平衡条件均与第4个平衡点的平衡条件相对立,这一现象表示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在扶贫资金运用中既有积极合作的一面,也有相互“背叛”的一面。表1各情况下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决策平衡点和稳定条件 2.2稳定趋势模拟 以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在情况(2)、(3)下模拟系统的稳定性[20]。为使研究简单化,令a1=10、a2=12、b1=1、b2=2、c1=1、c2=1,此时,情况(2)的方程组可简化为dx/dt=x(10-x-y) dy/dt=y(12-2y-x),根据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点周围的近似方程方法,在平衡点2和平衡点4周围可分别近似为: dx/dt=4x dy/dt=-6x-12y+72(1) dx/dt=-8(x+y-10) dy/dt=-2(x+2y-12)(2) 对于上级政府而言,将(1)式合并得d2x/dt2=16x;对于下级政府而言,可将方程组(1)式合并为d2y/dt2=-8dy/dt+48y-328,并且令初始值x(0)=1、dx(0)=1、y(0)=1、dy(0)=1,分别用Matlab软件求出各函数的表达式,画出各级政府决策收益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图(图1)。 同样,可以得到在情况(2)在平衡点4的各级政府决策决策收益与时间的关系图,结果如图2所示。 为对比不同情况下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决策变化,得出在情况(3)下在平衡点4的各级政府决策收益与时间的关系图,结果如图3所示。 3结论 上级政府决策直接影响下级政府的决策动机,同样下级政府的决策也会影响上级政策的决策倾向。图1表示上级政府的集权倾向会导致下级政府在一定的稳定期后急速下跌,即会产生强烈挪用扶贫资金的倾向。同样,下级政府挪用资金倾向,上级政府也会有所察觉,表现在其决策倾向稳定一段时间后会急速上升,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运行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也就解释了不同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行为组
合存在差异的原因。同时,双方积极的扶贫资金管理与运作会得到对方的回报,即在上级政府采用放权下级政府不挪用的前提下,上级政府会对下级政府的行为备受激励,由于信任的存在,放权将会进一步加大,最终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放权可能会进一步激励下级政府更有效地运用扶贫资金,以获得其在扶贫工作、政绩工作的回报。
需要说明的是,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决策的背离会导致一方策略有对方策略“侵占”的危险,即上级政府若盲目地放权,下级政府将有“挪用”扶贫资金的激励,从而导致上级政
府的放权为下级政府的“挪用”提供方便,扶贫资金没有达到应有的扶贫绩效。同样,下级政府一味地挪用扶贫资金会导致上级政府加大资金使用数量和监管资金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Borzutzky S.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in Latin America and anti-poverty policies in Chile:why is Chiles market economy unable to reduce poverty and inequality?[J]. Poverty&Public Policy,2012,4(1):1-23.
[2]Green C J,Kirkpatrick C H,Murinde V. Finance for small enterprise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6,18(7):1017-1030.
[3]Qureshi M I,Saleem M A,Shah M,et al. Ensuring the role and impact:reaching the poorest while alleviating the poverty by micro finance in Dera Ismail Khan KPK Pakistan[J]. Developing Country Studies,2012,2(4):38-45.
[4]Chavan P,Kumar R R. Micro-credit and rural poverty: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2002,37(10):9-15.
[5]Waheed,S. Does rural microfinance credit improve well-being of borrowers in the Punjab?[J]. Pakistan Economic and Social Review,2009,47(1):31-47.
[6]Ellis F. We are all poor here:economic different,social divisiveness and targeting cash transfer in Sub-Saharan Afric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2,48(2):210-214.
[7]Brandt N. Reducing poverty in chile:cash transfers and better jobs[M]. Paris:OECD Publishing,2012:43.
[8]李文,汪三贵. 中央扶贫资金的分配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8(8):44-48.
[9]庞守林,陈宝峰. 农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0(2):20-23.
[10]蔡昉,陈凡,张车伟.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政策与投资效率[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2):60-66.
[11]刘冬梅. 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1,6(6):123-131.
[12]姜爱华. 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2):13-18.
[13]赵曦,熊理然,肖丹.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2009(1):47-50.
[14]陈凡,杨越. 中国扶贫资金投入对缓解贫困的作用[J]. 农业技术经济,2003(6):1-5.
[15]张全红.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J]. 经济评论,2010,2(2):42-50.
[16]李小云,唐丽霞,张雪梅.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10):77-82.
[17]Myles G D. Economic mismeasurement and the bias in policy choice[J].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1,3(2):139-166.
[18]Bhattarai K R. Strategic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in poverty measurement studies[J]. Romanian Journal of Economic Forecasting,2010,1:137-150.
[19]张新伟. 反贫困进程中的博弈现象与贫困陷阱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1998,9(9):23-28.
[20]蓝石.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高等数理方法[M].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7-155.樊慧玲. 基于“微笑曲线”分析农业产业价值链优化的路径选择[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397-399.endprint
合存在差异的原因。同时,双方积极的扶贫资金管理与运作会得到对方的回报,即在上级政府采用放权下级政府不挪用的前提下,上级政府会对下级政府的行为备受激励,由于信任的存在,放权将会进一步加大,最终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放权可能会进一步激励下级政府更有效地运用扶贫资金,以获得其在扶贫工作、政绩工作的回报。
需要说明的是,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决策的背离会导致一方策略有对方策略“侵占”的危险,即上级政府若盲目地放权,下级政府将有“挪用”扶贫资金的激励,从而导致上级政
府的放权为下级政府的“挪用”提供方便,扶贫资金没有达到应有的扶贫绩效。同样,下级政府一味地挪用扶贫资金会导致上级政府加大资金使用数量和监管资金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Borzutzky S.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in Latin America and anti-poverty policies in Chile:why is Chiles market economy unable to reduce poverty and inequality?[J]. Poverty&Public Policy,2012,4(1):1-23.
[2]Green C J,Kirkpatrick C H,Murinde V. Finance for small enterprise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6,18(7):1017-1030.
[3]Qureshi M I,Saleem M A,Shah M,et al. Ensuring the role and impact:reaching the poorest while alleviating the poverty by micro finance in Dera Ismail Khan KPK Pakistan[J]. Developing Country Studies,2012,2(4):38-45.
[4]Chavan P,Kumar R R. Micro-credit and rural poverty: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2002,37(10):9-15.
[5]Waheed,S. Does rural microfinance credit improve well-being of borrowers in the Punjab?[J]. Pakistan Economic and Social Review,2009,47(1):31-47.
[6]Ellis F. We are all poor here:economic different,social divisiveness and targeting cash transfer in Sub-Saharan Afric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2,48(2):210-214.
[7]Brandt N. Reducing poverty in chile:cash transfers and better jobs[M]. Paris:OECD Publishing,2012:43.
[8]李文,汪三贵. 中央扶贫资金的分配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8(8):44-48.
[9]庞守林,陈宝峰. 农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0(2):20-23.
[10]蔡昉,陈凡,张车伟.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政策与投资效率[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2):60-66.
[11]刘冬梅. 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1,6(6):123-131.
[12]姜爱华. 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2):13-18.
[13]赵曦,熊理然,肖丹.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2009(1):47-50.
[14]陈凡,杨越. 中国扶贫资金投入对缓解贫困的作用[J]. 农业技术经济,2003(6):1-5.
[15]张全红.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J]. 经济评论,2010,2(2):42-50.
[16]李小云,唐丽霞,张雪梅.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10):77-82.
[17]Myles G D. Economic mismeasurement and the bias in policy choice[J].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1,3(2):139-166.
[18]Bhattarai K R. Strategic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in poverty measurement studies[J]. Romanian Journal of Economic Forecasting,2010,1:137-150.
[19]张新伟. 反贫困进程中的博弈现象与贫困陷阱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1998,9(9):23-28.
[20]蓝石.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高等数理方法[M].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7-155.樊慧玲. 基于“微笑曲线”分析农业产业价值链优化的路径选择[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397-399.endprint
合存在差异的原因。同时,双方积极的扶贫资金管理与运作会得到对方的回报,即在上级政府采用放权下级政府不挪用的前提下,上级政府会对下级政府的行为备受激励,由于信任的存在,放权将会进一步加大,最终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放权可能会进一步激励下级政府更有效地运用扶贫资金,以获得其在扶贫工作、政绩工作的回报。
需要说明的是,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决策的背离会导致一方策略有对方策略“侵占”的危险,即上级政府若盲目地放权,下级政府将有“挪用”扶贫资金的激励,从而导致上级政
府的放权为下级政府的“挪用”提供方便,扶贫资金没有达到应有的扶贫绩效。同样,下级政府一味地挪用扶贫资金会导致上级政府加大资金使用数量和监管资金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Borzutzky S.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in Latin America and anti-poverty policies in Chile:why is Chiles market economy unable to reduce poverty and inequality?[J]. Poverty&Public Policy,2012,4(1):1-23.
[2]Green C J,Kirkpatrick C H,Murinde V. Finance for small enterprise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6,18(7):1017-1030.
[3]Qureshi M I,Saleem M A,Shah M,et al. Ensuring the role and impact:reaching the poorest while alleviating the poverty by micro finance in Dera Ismail Khan KPK Pakistan[J]. Developing Country Studies,2012,2(4):38-45.
[4]Chavan P,Kumar R R. Micro-credit and rural poverty: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2002,37(10):9-15.
[5]Waheed,S. Does rural microfinance credit improve well-being of borrowers in the Punjab?[J]. Pakistan Economic and Social Review,2009,47(1):31-47.
[6]Ellis F. We are all poor here:economic different,social divisiveness and targeting cash transfer in Sub-Saharan Afric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12,48(2):210-214.
[7]Brandt N. Reducing poverty in chile:cash transfers and better jobs[M]. Paris:OECD Publishing,2012:43.
[8]李文,汪三贵. 中央扶贫资金的分配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8(8):44-48.
[9]庞守林,陈宝峰. 农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0(2):20-23.
[10]蔡昉,陈凡,张车伟.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政策与投资效率[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2):60-66.
[11]刘冬梅. 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1,6(6):123-131.
[12]姜爱华. 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2):13-18.
[13]赵曦,熊理然,肖丹.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2009(1):47-50.
[14]陈凡,杨越. 中国扶贫资金投入对缓解贫困的作用[J]. 农业技术经济,2003(6):1-5.
[15]张全红.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J]. 经济评论,2010,2(2):42-50.
[16]李小云,唐丽霞,张雪梅.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10):77-82.
[17]Myles G D. Economic mismeasurement and the bias in policy choice[J].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01,3(2):139-166.
[18]Bhattarai K R. Strategic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in poverty measurement studies[J]. Romanian Journal of Economic Forecasting,2010,1:137-150.
[19]张新伟. 反贫困进程中的博弈现象与贫困陷阱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1998,9(9):23-28.
[20]蓝石.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高等数理方法[M].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7-155.樊慧玲. 基于“微笑曲线”分析农业产业价值链优化的路径选择[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397-3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