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2014-07-18 14:34:40高云陈伟忠詹慧龙矫健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

高云 陈伟忠 詹慧龙 矫健

)摘要: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是协调推进的,示范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地区,主导特色产业突出,产业集群也往往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展开与繁衍,主导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在充分发挥成本低、沟通方便、效率高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示范区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集群;农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383-03

收稿日期:2013-05-30

基金项目: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高云(1985—),女,山东临清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gaoyun1105@163.com。

通信作者:陈伟忠,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农业发展研究。Tel:(010)65910324。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各省(市、区)现代农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区域代表性强、示范作用大的地区,是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根本方向,代表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产业特色突出、对其他区域起示范引导作用的区域。本研究探讨了产业集群发展能否促进示范区农业的发展、示范区农业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指导。

1农业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相近、相关或者互补的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发展壮大,产生1个高度集中的群落,但产业集群并非适用一切产业。产业集群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将企业、农户、金融部门等聚集在一起,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经济效益。产业集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细化行业分工。产业集群可以催生更多的新企业,促使投资者发现市场、降低投资风险。产业集群的建立虽然加剧了竞争,但也促使企业争夺市场。农业产业集群侧重集群中纵横交织的行业关系,具有聚集性强、专业化分工、关联度大、创新力强、自我强化作用大等特点。农业产业集群拥有产业集群优势,且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明确,资源向优势农户、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聚集[1]。通过资源整合、产业链延伸,加强农业上、中、下游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产业集聚、共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彼此距离较近,有利于企业之间增强了解、加强沟通、降低合作风险,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张元智等认为,扩张横向规模以获取规模经济,收缩纵向规模以避免规模不经济,正是这种规模特征为集群产业赢得了竞争优势[2]。潘峰华认为,集群辨识的3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地理边界、产业边界、产业联系[3]。樊天霞提出,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促进产业升级,形成规模经济、小城镇效应等独特效应[4]。李国武指出,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一定需要以工业园区作为平台,产业集群发展到对生产空间、创新环境有更高要求之后,对工业园区的需求才成为必要[5]。工业园区不一定能自动带来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园区也不一定以集群的方式来发展,在良好的区位禀赋、制度环境之下工业园区才有可能成为集群的栖息之地。吕裔良认为,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共生性[6]。吴丰林等认为,城市产业集聚系统是多层次、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系统,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系统本身与系统外诸多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交换,系统耗散结构功能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驱动力[7]。张晗等认为,不同的气候、土质、水质等条件使得不同地区形成特色农业,不同产业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集中到特定区域内从而形成农业产业集群[8]。蔡吉跃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有利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9]。朱清海等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竞争优势、空间区位优势,并提出培育农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策略[10]。李春海等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原有农业发展模式的升级[11]。产业集群对农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产业集群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是必然的,有可能会受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状况、市场发展变化等的限制。

3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4月底,全国已认定15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东、中、西、东北地区各有52、34、44、23个。如图1所示,示范区主导产业以粮食、蔬菜、畜牧、水产为主,以蔗糖、茶叶、橡胶、花卉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产业为辅。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本着“总体多元化发展、整体带动能力强、个体特色产业突出”的原则,充分发挥了示范区的带动作用。

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立足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壮大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后劲足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示范区以主导产业发展区域为产业集聚区,以周边农业种养殖基地为源头,以农产品制种、加工、物流等企业为核心,以良种、科研、金融、协会、中介等各类服务企业为辅助,围绕示范区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支持与引导,促进自然、技术、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打造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4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12],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根本性动因是为了获取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集群竞争优势[13],具有集聚、竞争、分工、协作、区域、品牌效应,有助于获得农业竞争优势、提高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于产业集群概念没有明确规定产业集群的企业数量、产业涉及范围等,在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各不相同,所以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数量、规模是有一定弹性的。河北省定州市通过引进大项目、加大投入,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乳品加工、肉类食品加工、面粉加工、果蔬加工、油料作物加工、葡萄酒加工等6类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达42亿元,集群优势明显。山东省莱西市现已初步形成2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一是店埠镇东庄头食品加工园,占地 73.33 hm2,集中了40余家食品及配套企业;二是莱西市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占地 160 hm2,目前已开发120 hm2,集中了13个食品加工企业,2011年,主体园区实现销售收入93.25亿元,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利税4.86亿元。由此可见,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集群是在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示范区主导产业不同,产业集群形成方式、产业、发展机制、组织方式也不同。农业产业集群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吸引新企业入驻,形成产业群体。农业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与分散建厂相比,可节省土地、水、电、热等资源,便于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行政成本,是农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endprint

5农业产业集群与示范区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集群依托示范区主导产业,示范区主导产业因为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东部示范区主要是粮食、棉花、畜禽养殖、奶类、水产等产业,中部主要是小规模的粮食、畜禽养殖、水产业,西部主要是棉花、畜禽养殖业,东北部主要是粮食、畜禽养殖业等。

5.1示范区发展促进产业集聚

示范区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各类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同时,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普及储藏、保鲜、分级清选、包装等技术,促进农产品保质、减损、增效,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优化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

5.2以产业集群式发展,提升示范区现代农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以中心城区或主导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企业为核心,以良种、金融、科研、协会、中介等各类服务企业为辅助,以周边农业基地建设为源头,围绕粮食、畜牧及其他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减少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基地,推进示范区土地规模经营,加快村镇建设,细化产业分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必会带动示范区农业的发展。

6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基本是以政府为主导或依托市场形成的产业集聚区[14]。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区域性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容易在企业较多的产业中产生,农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彼此之间长期保持合作与竞争关系,充分利用巨大的信息流,满足区域内市场需求;推进示范区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拓展示范区农产品市场空间、农业发展领域,发挥示范区产业集群的辐射与带动功能。

种植业、养殖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链的起始环节。应该将示范区发展较好的地区作为核心区域,引领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在核心区域的外围设置功能区,保障主导产业农产品供应。在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通过加强灌区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良种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水平。将河流沿岸及大中型水库地区设为畜牧禁养区,平原及城镇地区设为限养区,山区、丘陵地带设为鼓励发展区域。农产品加工业连接生产、销售、物流等各环节,一般是以示范区农产品为原料,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产品的加工产品,是最容易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示范区应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整合现有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大型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组织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有效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与各产业集群联系十分紧密。示范区依托主导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开展农产品物流交易、配送,为示范区农产品流通提供便利。实现农业物流专业企业由零散到规范,形成物流网络,逐步实现农业物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改进农业物流环节,统一农业物流管理标准、降低农业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改进的方向是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实现仓储运输、IT支持平台全面整合,扶持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应当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图2)。这几大产业集群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产业集群网络,他们之间有巨大的信息流,既竞争又合作,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7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

7.1优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环境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包括产业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专业化批发市场、物流体系等。软环境包括政府制度政策、企业法制环境、财税政策、融资政策等。示范区可以通过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平台,完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吸引企业聚集,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政府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7.2加快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保持产业集群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龙头骨干企业等。良好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加强产业集群与相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国内外大型企业互动与合作,提升产业层级。二是在产业集群内,以多种方式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专门的技术机构,或利用产业集群内骨干企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三是鼓励产业集群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广泛吸纳科技型人才,组建研发机构,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

7.3依托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打造重点产业链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聚集、示范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充分考虑其资源要素与环境容量,提高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影响因素,保持适度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企业发展,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开展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稳定价格、保障供应。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产区建设、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强产供销信息引导,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构建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繁荣农村经济。endprint

7.4农业产业集群各部分协调推进示范区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形式主要包括种植业产业集群、养殖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农业科技产业集群5种[15]。农产品收获后一部分进入市场或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另一部分农产品经过加工再进入销售领域。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促进示范区农业产业链稳定发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应对规模化市场需求,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8结论

本研究表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在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示范区的示范带头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示范区产业集群也是具有先进示范引导作用的,所以示范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适合市场需要,降低了产业集群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示范区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玉兰.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新疆棉花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5.

[2]张元智,马鸣萧. 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J]. 中国工业经济,2004(6):29-35.

[3]潘峰华. 产业集群的辨识及其特征分析——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4):130-140.

[4]樊天霞. 产业集群经济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 湖北社会科学,2004(3):117-119.

[5]李国武. 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关系的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8):50-55.

[6]吕裔良. 产业集群与黑龙江乳制品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2011(14):6-7.

[7]吴丰林,方创琳,赵雅萍. 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201-1208.

[8]张晗,吕杰. 农业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1(2):85-91.

[9]蔡吉跃. 农业产业集群助推现代农业的实践、效应与启示[J]. 经济地理,2008,28(5):837-840.

[10]朱清海,李崇光.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3):190-193.

[11]李春海,张文,彭牧青. 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 中国农村经济,2011,3(3):49-58.

[12]尹慧君. 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13]谯薇.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政策支持研究[J]. 农村经济,2011(12):54-57.

[14]贺灿飞,潘峰华.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13.

[15]尹成杰. 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06(3):4-7.马智利,郝猛.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民工住房券机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386-38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6:31:23
石家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研究
培育产业集群 打造区域国际核心竞争力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于产业政策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初探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0:54:49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37:56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19:07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1:16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