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别采用室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鉴定方法测定15个豌豆品种(系)对根腐病的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表明,中感品系有2个、中抗品种(系)有8个、抗病品种(系)有5个,分别占总参试品种(系)的13.33%、53.33%和33.33%,这与田间试验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室内苗期鉴定方法鉴定豌豆根腐病抗性结果准确、速度快,而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可作为豌豆根腐病抗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关键词:豌豆品种(系);根腐病;抗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 S436.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089-02
收稿日期:2013-06-18
作者简介:程亮(1978—),男,河南林州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作物抗病性鉴定研究。Tel:(0971)5313283;E-mail:liangcheng1979@163.com。豌豆根腐病[Fusarium avenaceum (Fr) Sacc]是豌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国豌豆产区普遍发生[1-2],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3-8],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如甘肃中部及东部、宁夏南部山区)的旱地豌豆产区蔓延,危害日益加重。豌豆根腐病是重要的豌豆根茎病害之一,在青海豌豆产区经常发生,特别是干燥黏重的田块发生较重。病害从苗期开始,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病株茎基逐渐变黑下陷,木质部变褐,直至萎蔫枯死。该病常与枯萎病混合发生,一般病株率为5%~15%,发病严重时可达50%以上,因病害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已成为蚕豆、豌豆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豌豆根腐病为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除了采取农业栽培技术防治外,至今未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否从栽培抗病品种方面寻求良策尚需研究。
近40年内,发现有些品种对根腐病表现较高的抗性,但在青海省测定豌豆对该病的抗性研究较少。近年来,由于长期演变的结果,豌豆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等呈现出多样性,遗传变异类型也较复杂,使原有的抗病性发生了变异。本试验对青海省生产上的主栽豌豆品种和新筛选的品系进行抗根腐病评价研究,筛选出适合育种工作需要的抗根腐病新种质,这对提高抗病鉴定准确性、开拓抗源、加速豌豆抗根腐病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豌豆品种(系)草原7号、草原23号、草原24号、草原25号、草原27号、草原28号、草原224、 98-9-1-1-7-13、98-9-1-1-2混、98-10-8-4-7-13、98-1-1-11-9混、9625、99-23和WD03-08,均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提供。
1.1.2供试菌株从青海省西宁、互助等地豌豆根腐病病株上采集茄镰刀菌(Fusarium soiani)、茄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iani var. coeruie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等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扩繁后混合在一起供试验用。
1.2试验方法
1.2.1供试豌豆品种(系)培育育苗前,先将豌豆种子清洗干净,用0.1% HgCl2消毒30 s;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在 45 ℃ 温水中浸泡4 h后催芽;待芽长5 cm时播于备用花盆中,待幼苗长至2叶1心时,供接种根腐病菌用。
1.2.2供试菌株孢子悬浮液配制将供试病原菌在PSA平板上培养7 d后,从培养基上刮取菌落,制成浓度为1.0×107个/mL的孢子悬浮液备用。
1.2.3室内苗期接种鉴定菌液10 mL/株灌到幼苗根部进行接种,每品种(系)重复接种4盆,每盆10株,以未接菌的植株作对照。盆苗置于温室内25 ℃培养,分别于接种后3、4、5、6、7 d 观察发病情况。
l.2.4田间接种鉴定豌豆根腐病接种鉴定圃设置在青海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田,海拔2 600 m。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土质为黑钙土。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系)种植3行,每行种植10株,重复4次,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采用浓度为1.0×107个/mL孢子悬浮液进行灌根接种,10 mL/株,20 d后每天调查记载发病情况。
1.2.5病害评价病情分级鉴定评价标见表1,对病株发病严重度进行分级,统计各级发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豌豆品种(系)室内苗期接种对根腐病抗病性和感病发展动态分析
2.2不同豌豆品种(系)田间接种抗病性比较
2.3不同豌豆品种(系)室内和田间抗性鉴定对比分析
将15个豌豆品种(系)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接种病情指数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如下方程y=0465 3+0.872 0x,相关系数r=0.971 6,查相关系数界值表得r14,0.05=0.497、r14,0.01=0.623,15个豌豆品种(系)苗期接种病情指数和田间接种病情指数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豌豆苗期对根腐病的抗性与田间抗性呈正相关。由图1可见,除草原23号外,室内鉴定的病情指数比田间鉴定高。
3小结与讨论
作为非常适宜在冷凉地区种植的豆科作物,豌豆在青海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由于根腐病防治难度大,由茄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青海蚕豆和豌豆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培育持久抗性的品种是解决病害的对策之一,因此,选育抗病品种是今后应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将豌豆抗根腐病资源的筛选与科学的鉴定方法相互配合,必将会加快持久性抗根腐病品种选育的进程,在不远的将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采用苗期鉴定方法能鉴定出豌豆品种(系)间抗根腐病的差异,其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2种鉴定结果表现出非常理想的相关性。虽然2种鉴定结果有部分材料存在一定偏差,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接种对象苗龄、接种条件和不同品种抗性遗传背景的差异造成的。苗期鉴定与常规田间接种鉴定相比,具有以下2个突出特点:鉴定速度快、周期短,一般只需要2周就可完成整个鉴定过程;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果准确,不受季节和任何气候条件限制,在实验室就可完成。
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主栽豌豆品种对根腐病的反应多属中度抗病型,有必要对豌豆品种进行2年1次的抗病性鉴定,以检测豌豆品种抗性变化水平。另外,在积极筛选抗病、优良品种的同时,还应选择高效防治根腐病的药剂,配合农业栽培措施来减轻根腐病的危害,提高豌豆的产量、质量。
参考文献:
[1]Persson L,Bodker L,Larsson-Wikstrm M,et al. Prevalence and pathogenicity of foot and root rot pathogens of pea in southern Scandinavia[J]. Plant Disease,1997,81(2):171-174.
[2]Haglund W A. A rapid method for inoculating pea seedlings with Fusarium oxysporum f.sp. pisi[J]. Plant Disease,1989,73(6):457-458.
[3]刁治民. 青海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的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1996,16(1):31-34.
[4]陈庆河,翁启勇,何玉仙,等. 福建省豌豆根腐病病原及致病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1):28-31.
[5]伍克俊,谢正团,李秀君.甘肃中部地区豌豆根腐病病原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2,27(3):225-231.
[6]王宽仓,张宗山,陈渐宁,等. 豌豆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1995(5):1-6.
[7]王晓鸣,王信,朱振东,等. 青海省蚕豆和豌豆病害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王梅春,连荣芳,墨金萍,等. 甘肃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J]. 杂粮作物,2008,28(4):272-273.
摘要:分别采用室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鉴定方法测定15个豌豆品种(系)对根腐病的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表明,中感品系有2个、中抗品种(系)有8个、抗病品种(系)有5个,分别占总参试品种(系)的13.33%、53.33%和33.33%,这与田间试验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室内苗期鉴定方法鉴定豌豆根腐病抗性结果准确、速度快,而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可作为豌豆根腐病抗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关键词:豌豆品种(系);根腐病;抗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 S436.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089-02
收稿日期:2013-06-18
作者简介:程亮(1978—),男,河南林州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作物抗病性鉴定研究。Tel:(0971)5313283;E-mail:liangcheng1979@163.com。豌豆根腐病[Fusarium avenaceum (Fr) Sacc]是豌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国豌豆产区普遍发生[1-2],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3-8],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如甘肃中部及东部、宁夏南部山区)的旱地豌豆产区蔓延,危害日益加重。豌豆根腐病是重要的豌豆根茎病害之一,在青海豌豆产区经常发生,特别是干燥黏重的田块发生较重。病害从苗期开始,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病株茎基逐渐变黑下陷,木质部变褐,直至萎蔫枯死。该病常与枯萎病混合发生,一般病株率为5%~15%,发病严重时可达50%以上,因病害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已成为蚕豆、豌豆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豌豆根腐病为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除了采取农业栽培技术防治外,至今未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否从栽培抗病品种方面寻求良策尚需研究。
近40年内,发现有些品种对根腐病表现较高的抗性,但在青海省测定豌豆对该病的抗性研究较少。近年来,由于长期演变的结果,豌豆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等呈现出多样性,遗传变异类型也较复杂,使原有的抗病性发生了变异。本试验对青海省生产上的主栽豌豆品种和新筛选的品系进行抗根腐病评价研究,筛选出适合育种工作需要的抗根腐病新种质,这对提高抗病鉴定准确性、开拓抗源、加速豌豆抗根腐病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豌豆品种(系)草原7号、草原23号、草原24号、草原25号、草原27号、草原28号、草原224、 98-9-1-1-7-13、98-9-1-1-2混、98-10-8-4-7-13、98-1-1-11-9混、9625、99-23和WD03-08,均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提供。
1.1.2供试菌株从青海省西宁、互助等地豌豆根腐病病株上采集茄镰刀菌(Fusarium soiani)、茄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iani var. coeruie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等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扩繁后混合在一起供试验用。
1.2试验方法
1.2.1供试豌豆品种(系)培育育苗前,先将豌豆种子清洗干净,用0.1% HgCl2消毒30 s;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在 45 ℃ 温水中浸泡4 h后催芽;待芽长5 cm时播于备用花盆中,待幼苗长至2叶1心时,供接种根腐病菌用。
1.2.2供试菌株孢子悬浮液配制将供试病原菌在PSA平板上培养7 d后,从培养基上刮取菌落,制成浓度为1.0×107个/mL的孢子悬浮液备用。
1.2.3室内苗期接种鉴定菌液10 mL/株灌到幼苗根部进行接种,每品种(系)重复接种4盆,每盆10株,以未接菌的植株作对照。盆苗置于温室内25 ℃培养,分别于接种后3、4、5、6、7 d 观察发病情况。
l.2.4田间接种鉴定豌豆根腐病接种鉴定圃设置在青海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田,海拔2 600 m。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土质为黑钙土。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系)种植3行,每行种植10株,重复4次,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采用浓度为1.0×107个/mL孢子悬浮液进行灌根接种,10 mL/株,20 d后每天调查记载发病情况。
1.2.5病害评价病情分级鉴定评价标见表1,对病株发病严重度进行分级,统计各级发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豌豆品种(系)室内苗期接种对根腐病抗病性和感病发展动态分析
2.2不同豌豆品种(系)田间接种抗病性比较
2.3不同豌豆品种(系)室内和田间抗性鉴定对比分析
将15个豌豆品种(系)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接种病情指数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如下方程y=0465 3+0.872 0x,相关系数r=0.971 6,查相关系数界值表得r14,0.05=0.497、r14,0.01=0.623,15个豌豆品种(系)苗期接种病情指数和田间接种病情指数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豌豆苗期对根腐病的抗性与田间抗性呈正相关。由图1可见,除草原23号外,室内鉴定的病情指数比田间鉴定高。
3小结与讨论
作为非常适宜在冷凉地区种植的豆科作物,豌豆在青海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由于根腐病防治难度大,由茄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青海蚕豆和豌豆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培育持久抗性的品种是解决病害的对策之一,因此,选育抗病品种是今后应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将豌豆抗根腐病资源的筛选与科学的鉴定方法相互配合,必将会加快持久性抗根腐病品种选育的进程,在不远的将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采用苗期鉴定方法能鉴定出豌豆品种(系)间抗根腐病的差异,其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2种鉴定结果表现出非常理想的相关性。虽然2种鉴定结果有部分材料存在一定偏差,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接种对象苗龄、接种条件和不同品种抗性遗传背景的差异造成的。苗期鉴定与常规田间接种鉴定相比,具有以下2个突出特点:鉴定速度快、周期短,一般只需要2周就可完成整个鉴定过程;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果准确,不受季节和任何气候条件限制,在实验室就可完成。
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主栽豌豆品种对根腐病的反应多属中度抗病型,有必要对豌豆品种进行2年1次的抗病性鉴定,以检测豌豆品种抗性变化水平。另外,在积极筛选抗病、优良品种的同时,还应选择高效防治根腐病的药剂,配合农业栽培措施来减轻根腐病的危害,提高豌豆的产量、质量。
参考文献:
[1]Persson L,Bodker L,Larsson-Wikstrm M,et al. Prevalence and pathogenicity of foot and root rot pathogens of pea in southern Scandinavia[J]. Plant Disease,1997,81(2):171-174.
[2]Haglund W A. A rapid method for inoculating pea seedlings with Fusarium oxysporum f.sp. pisi[J]. Plant Disease,1989,73(6):457-458.
[3]刁治民. 青海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的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1996,16(1):31-34.
[4]陈庆河,翁启勇,何玉仙,等. 福建省豌豆根腐病病原及致病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1):28-31.
[5]伍克俊,谢正团,李秀君.甘肃中部地区豌豆根腐病病原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2,27(3):225-231.
[6]王宽仓,张宗山,陈渐宁,等. 豌豆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1995(5):1-6.
[7]王晓鸣,王信,朱振东,等. 青海省蚕豆和豌豆病害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王梅春,连荣芳,墨金萍,等. 甘肃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J]. 杂粮作物,2008,28(4):272-273.
摘要:分别采用室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鉴定方法测定15个豌豆品种(系)对根腐病的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表明,中感品系有2个、中抗品种(系)有8个、抗病品种(系)有5个,分别占总参试品种(系)的13.33%、53.33%和33.33%,这与田间试验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室内苗期鉴定方法鉴定豌豆根腐病抗性结果准确、速度快,而且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可作为豌豆根腐病抗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关键词:豌豆品种(系);根腐病;抗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 S436.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089-02
收稿日期:2013-06-18
作者简介:程亮(1978—),男,河南林州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作物抗病性鉴定研究。Tel:(0971)5313283;E-mail:liangcheng1979@163.com。豌豆根腐病[Fusarium avenaceum (Fr) Sacc]是豌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国豌豆产区普遍发生[1-2],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3-8],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如甘肃中部及东部、宁夏南部山区)的旱地豌豆产区蔓延,危害日益加重。豌豆根腐病是重要的豌豆根茎病害之一,在青海豌豆产区经常发生,特别是干燥黏重的田块发生较重。病害从苗期开始,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病株茎基逐渐变黑下陷,木质部变褐,直至萎蔫枯死。该病常与枯萎病混合发生,一般病株率为5%~15%,发病严重时可达50%以上,因病害流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已成为蚕豆、豌豆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豌豆根腐病为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除了采取农业栽培技术防治外,至今未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否从栽培抗病品种方面寻求良策尚需研究。
近40年内,发现有些品种对根腐病表现较高的抗性,但在青海省测定豌豆对该病的抗性研究较少。近年来,由于长期演变的结果,豌豆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等呈现出多样性,遗传变异类型也较复杂,使原有的抗病性发生了变异。本试验对青海省生产上的主栽豌豆品种和新筛选的品系进行抗根腐病评价研究,筛选出适合育种工作需要的抗根腐病新种质,这对提高抗病鉴定准确性、开拓抗源、加速豌豆抗根腐病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豌豆品种(系)草原7号、草原23号、草原24号、草原25号、草原27号、草原28号、草原224、 98-9-1-1-7-13、98-9-1-1-2混、98-10-8-4-7-13、98-1-1-11-9混、9625、99-23和WD03-08,均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提供。
1.1.2供试菌株从青海省西宁、互助等地豌豆根腐病病株上采集茄镰刀菌(Fusarium soiani)、茄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iani var. coeruie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等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扩繁后混合在一起供试验用。
1.2试验方法
1.2.1供试豌豆品种(系)培育育苗前,先将豌豆种子清洗干净,用0.1% HgCl2消毒30 s;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在 45 ℃ 温水中浸泡4 h后催芽;待芽长5 cm时播于备用花盆中,待幼苗长至2叶1心时,供接种根腐病菌用。
1.2.2供试菌株孢子悬浮液配制将供试病原菌在PSA平板上培养7 d后,从培养基上刮取菌落,制成浓度为1.0×107个/mL的孢子悬浮液备用。
1.2.3室内苗期接种鉴定菌液10 mL/株灌到幼苗根部进行接种,每品种(系)重复接种4盆,每盆10株,以未接菌的植株作对照。盆苗置于温室内25 ℃培养,分别于接种后3、4、5、6、7 d 观察发病情况。
l.2.4田间接种鉴定豌豆根腐病接种鉴定圃设置在青海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田,海拔2 600 m。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土质为黑钙土。供试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系)种植3行,每行种植10株,重复4次,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采用浓度为1.0×107个/mL孢子悬浮液进行灌根接种,10 mL/株,20 d后每天调查记载发病情况。
1.2.5病害评价病情分级鉴定评价标见表1,对病株发病严重度进行分级,统计各级发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豌豆品种(系)室内苗期接种对根腐病抗病性和感病发展动态分析
2.2不同豌豆品种(系)田间接种抗病性比较
2.3不同豌豆品种(系)室内和田间抗性鉴定对比分析
将15个豌豆品种(系)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接种病情指数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如下方程y=0465 3+0.872 0x,相关系数r=0.971 6,查相关系数界值表得r14,0.05=0.497、r14,0.01=0.623,15个豌豆品种(系)苗期接种病情指数和田间接种病情指数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豌豆苗期对根腐病的抗性与田间抗性呈正相关。由图1可见,除草原23号外,室内鉴定的病情指数比田间鉴定高。
3小结与讨论
作为非常适宜在冷凉地区种植的豆科作物,豌豆在青海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由于根腐病防治难度大,由茄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是青海蚕豆和豌豆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培育持久抗性的品种是解决病害的对策之一,因此,选育抗病品种是今后应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将豌豆抗根腐病资源的筛选与科学的鉴定方法相互配合,必将会加快持久性抗根腐病品种选育的进程,在不远的将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采用苗期鉴定方法能鉴定出豌豆品种(系)间抗根腐病的差异,其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2种鉴定结果表现出非常理想的相关性。虽然2种鉴定结果有部分材料存在一定偏差,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接种对象苗龄、接种条件和不同品种抗性遗传背景的差异造成的。苗期鉴定与常规田间接种鉴定相比,具有以下2个突出特点:鉴定速度快、周期短,一般只需要2周就可完成整个鉴定过程;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果准确,不受季节和任何气候条件限制,在实验室就可完成。
本试验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主栽豌豆品种对根腐病的反应多属中度抗病型,有必要对豌豆品种进行2年1次的抗病性鉴定,以检测豌豆品种抗性变化水平。另外,在积极筛选抗病、优良品种的同时,还应选择高效防治根腐病的药剂,配合农业栽培措施来减轻根腐病的危害,提高豌豆的产量、质量。
参考文献:
[1]Persson L,Bodker L,Larsson-Wikstrm M,et al. Prevalence and pathogenicity of foot and root rot pathogens of pea in southern Scandinavia[J]. Plant Disease,1997,81(2):171-174.
[2]Haglund W A. A rapid method for inoculating pea seedlings with Fusarium oxysporum f.sp. pisi[J]. Plant Disease,1989,73(6):457-458.
[3]刁治民. 青海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的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1996,16(1):31-34.
[4]陈庆河,翁启勇,何玉仙,等. 福建省豌豆根腐病病原及致病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1):28-31.
[5]伍克俊,谢正团,李秀君.甘肃中部地区豌豆根腐病病原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2,27(3):225-231.
[6]王宽仓,张宗山,陈渐宁,等. 豌豆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1995(5):1-6.
[7]王晓鸣,王信,朱振东,等. 青海省蚕豆和豌豆病害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王梅春,连荣芳,墨金萍,等. 甘肃豌豆根腐病研究及抗病育种[J]. 杂粮作物,2008,28(4):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