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2014-07-18 12:29:46孙俊宋彩惠毛罕平宋飞龙刘枭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孙俊 宋彩惠 毛罕平 宋飞龙 刘枭

摘要:比较了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大禹奶油叶用莴苣3种叶用莴苣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生长较快,PSⅡ活性较高、光能转化效率较高、光合电子传递速度较快,适合在江苏地区广泛种植。

关键词:叶用莴苣;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参数

中图分类号: S636.2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117-03

收稿日期:2013-05-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101082、61075036);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编号:苏政办发2011 6号);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重点项目201310299011Z、一般项目2013139806005Y)。

作者简介:孙俊(1978—),男,江苏泰兴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E-mail:sun2000jun@ujs.edu.cn。叶用莴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清热、消炎、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治疗神经衰弱等功能,同时能消除多余脂肪,被称为减肥叶用莴苣。叶绿素荧光参数能够快速准确反映作物光合特性,可以通过分析各种荧光参数来获取有关光能利用途径的信息[1-2]。目前叶绿素荧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栽培[3]、植物营养元素诊断等领域[4-6]。张秀茹等测定了不同松树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7]。研究人员比较了3种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现博白大果油茶生长较快[8-9]。本研究分析了3个叶用莴苣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探测了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光合能力差异,旨在了解不同叶用莴苣品种的光合特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在江苏大学玻璃温室内进行,温室东西长100 m,南北宽50 m,顶高5.0 m,总面积 5 000 m2,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pH值,温室温度维持在25~32 ℃,相对湿度为50%~70%。使用珍珠岩盆栽,每盆1株,盆高11 cm,口径16 cm。供试叶用莴苣品种为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大禹奶油叶用莴苣,采用穴盘育苗,于2叶1心期移栽。 试验于2012年9—11月进行,10月1日在江苏大学温室内进行育苗,10月17日选择长势、大小一致的叶用莴苣苗移栽到塑料盆中,每盆1株,采用珍珠岩栽培,采用山崎营养液,每个品种均移栽30株。

1.2数据采集

于2012年11月8—18日(发棵期)采用德国M系列调制叶绿素荧光仪IMAGING-PAM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所有指标均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选取不同品种叶用莴苣的完全展开叶片进行测定,测定时间为09:00—11:00。用黑布将待测叶片蒙上,暗适应处理20 min后,将叶片固定在载物台上。测量基础荧光值Fo、最大荧光值Fm、最大光量子产量 Fv/Fm。适应20 min后打开光化光,待荧光值稳定后,点击 SAT-PULSE,测量Yield(PSⅡ实际光合效率)、qN(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淬灭系数)、ETR(电子相对传递速率)等荧光参数。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片基础荧光值、最大荧光值

初始荧光值Fo也称基础荧光,是PSⅡ 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时的荧光产量。最大荧光产量Fm是PSⅡ 处于完全关闭时的荧光产量,可反映通过 PSⅡ的电子传递情况[9]。由图1可知,3个叶用莴苣品种Fo值由小到大依次为: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 大禹奶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Fm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大禹奶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最大荧光值比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低31%。

2.2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片最大光合效率(Fv/Fm)、实际光合效率(Yield)

Fv/Fm是PSⅡ的最大光合效率,是植物在逆境胁迫条件下发生光抑制的敏感指标[10],它的变化代表PSⅡ光化学效率发生变化,Fv/Fm越低,说明植物发生光抑制的程度越高[8]。Yield是PSⅡ 实际光化学效率,反映PSⅡ反应中心部分关闭情况下实际PSⅡ光能捕获效率。由图2可知,3个叶用莴苣品种Fv/Fm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大禹奶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3个叶用莴苣品种Yield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大禹奶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与光合潜能。

2.3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

荧光淬灭是植物体内光合量子效率调节的重要方面,分为光化学淬灭、非光化学淬灭2类。qP反映作物吸收的光能中用于光化学传递的份额,其值越大表示 PSⅡ 电子传递活性越高、PSⅡ反应中心开放的比例越大;qN反映PSⅡ光合作物吸收的光能中不能用于光合电子传递、以热的形式耗散掉的光能部分[10]。由图3可知,3个叶用莴苣品种qN值由小到大依次为: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大禹奶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qP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大禹奶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PSⅡ反应中心开放比例较高、电子传递能力较强、光能利用率较高。

2.4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快速动力学曲线

叶片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通过原初反应、电子传递、碳同化过程被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保存在植物体内,其余的用于发射荧光、磷光及进行热耗散[11]。如果光能未过量,ETR(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与PAR(光合有效辐射)呈线性关系;当光能过量时,ETR与PAR不呈线性关系,最后ETR达到饱和[12]。PSⅡ的ETR反映实际光强条件下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可作为植物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快慢的指标。由图4可知,ETR随着光强的增加不断增加,当光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ETR趋于稳定。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大禹奶油叶用莴苣光合电子传递能力不同。在同等光强条件下,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的电子传递能力最强,大禹奶油叶用莴苣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最差。由此可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适合在江苏地区大面积种植。

2.5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关性分析

量 Fv/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极显著负相关;最大荧光Fm与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大光量子产量 Fv/Fm 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与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础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q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的份额越大,叶用莴苣产量越高。表1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性

参数1相关系数Fo1Fm1Fv/Fm1Yield1qN1qP1产量Fo11.000111111Fm10.751 104**11.00011111Fv/Fm10.654 488**10.768 295**11.0001111Yield10.677 959**1-0.527 33**1-0.856 32**11.000111qN10.701 361**1-0.580 65**1-0.967 25**10.959 364**11.00011qP1-0.699 45**1-0.653 53**10.598 048**1-0.926 03**1-0.781 9**11.0001产量1-0.897 82**1-0.383 63**10.296 383**1-0.747 04**1-0.529 11**10.942 701**11.000注:“*”表示显著相关(P<0.05);“**”表示极显著相关(P<0.01)。

2.6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变化趋势

由图5可知,3个叶用莴苣品种qP值变化明显不同,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qP值逐渐升高,说明该品种叶用莴苣的光合利用率逐渐增强、叶用莴苣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传递的份额逐渐增大,PSⅡ电子传递活性越来越高。大禹奶油叶用莴苣qP值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qP值先上升后下降,说明这2个品种叶用莴苣光合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叶用莴苣吸收的光能不能很好地用于电子传递,不适宜在江苏地区种植。

3结论与讨论

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作物叶片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是选育、鉴定优良品种的重要指标[13]。本研究表明,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的Fv/Fm、qP、ETR值均较高,说明此品种叶用莴苣的光合器官能把捕获的光能较充分、高效地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PSⅡ活性光合潜能较高,适宜在江苏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牟会荣,姜东,戴廷波,等. 遮荫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2):599-606.

[2]薛延丰,刘兆普. 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筛选抗盐菊芋品种的初步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08,18(7):766-770.

[3]陈小凤,李杨瑞,叶燕萍,等. 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净光合速率评价引进禾本科牧草的抗旱性[J]. 草业科学,2007,24(5):53-57.

[4]张雪洁,谭晓风,袁军,等. 低磷胁迫对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12,30(2):48-51.

[5]王春萍,雷开荣,李正国,等.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21(3):38-43.

[6]郭春芳,孙云,唐玉海,等. 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560-564.

[7]张秀茹,郭卫华,王仁卿,等. 三种松树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2):1-5.

[8]刘立云,李艳,杨伟波,等. 不同品种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5):886-889.

[9]刘明,孙世贤,齐华,等. 水分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9,17(3):95-98.

[10]刘志梅,蒋文伟,杨广远,等. 干旱胁迫对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4):533-539.

[11]匡廷云. 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化过程的原理与调控[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0.

[12]贺立红,贺立静,梁红. 银杏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4):43-46.

[13]周可金,肖文娜,官春云. 不同油菜品种角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3):316-321.孙永生,崔连伟,贾俊香,等. 部分大葱品种表型性状的初步分析与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20-122.

2.5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关性分析

量 Fv/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极显著负相关;最大荧光Fm与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大光量子产量 Fv/Fm 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与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础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q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的份额越大,叶用莴苣产量越高。表1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性

参数1相关系数Fo1Fm1Fv/Fm1Yield1qN1qP1产量Fo11.000111111Fm10.751 104**11.00011111Fv/Fm10.654 488**10.768 295**11.0001111Yield10.677 959**1-0.527 33**1-0.856 32**11.000111qN10.701 361**1-0.580 65**1-0.967 25**10.959 364**11.00011qP1-0.699 45**1-0.653 53**10.598 048**1-0.926 03**1-0.781 9**11.0001产量1-0.897 82**1-0.383 63**10.296 383**1-0.747 04**1-0.529 11**10.942 701**11.000注:“*”表示显著相关(P<0.05);“**”表示极显著相关(P<0.01)。

2.6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变化趋势

由图5可知,3个叶用莴苣品种qP值变化明显不同,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qP值逐渐升高,说明该品种叶用莴苣的光合利用率逐渐增强、叶用莴苣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传递的份额逐渐增大,PSⅡ电子传递活性越来越高。大禹奶油叶用莴苣qP值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qP值先上升后下降,说明这2个品种叶用莴苣光合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叶用莴苣吸收的光能不能很好地用于电子传递,不适宜在江苏地区种植。

3结论与讨论

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作物叶片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是选育、鉴定优良品种的重要指标[13]。本研究表明,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的Fv/Fm、qP、ETR值均较高,说明此品种叶用莴苣的光合器官能把捕获的光能较充分、高效地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PSⅡ活性光合潜能较高,适宜在江苏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牟会荣,姜东,戴廷波,等. 遮荫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2):599-606.

[2]薛延丰,刘兆普. 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筛选抗盐菊芋品种的初步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08,18(7):766-770.

[3]陈小凤,李杨瑞,叶燕萍,等. 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净光合速率评价引进禾本科牧草的抗旱性[J]. 草业科学,2007,24(5):53-57.

[4]张雪洁,谭晓风,袁军,等. 低磷胁迫对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12,30(2):48-51.

[5]王春萍,雷开荣,李正国,等.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21(3):38-43.

[6]郭春芳,孙云,唐玉海,等. 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560-564.

[7]张秀茹,郭卫华,王仁卿,等. 三种松树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2):1-5.

[8]刘立云,李艳,杨伟波,等. 不同品种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5):886-889.

[9]刘明,孙世贤,齐华,等. 水分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9,17(3):95-98.

[10]刘志梅,蒋文伟,杨广远,等. 干旱胁迫对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4):533-539.

[11]匡廷云. 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化过程的原理与调控[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0.

[12]贺立红,贺立静,梁红. 银杏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4):43-46.

[13]周可金,肖文娜,官春云. 不同油菜品种角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3):316-321.孙永生,崔连伟,贾俊香,等. 部分大葱品种表型性状的初步分析与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20-122.

2.5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关性分析

量 Fv/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极显著负相关;最大荧光Fm与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大光量子产量 Fv/Fm 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与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础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ield、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q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的份额越大,叶用莴苣产量越高。表1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性

参数1相关系数Fo1Fm1Fv/Fm1Yield1qN1qP1产量Fo11.000111111Fm10.751 104**11.00011111Fv/Fm10.654 488**10.768 295**11.0001111Yield10.677 959**1-0.527 33**1-0.856 32**11.000111qN10.701 361**1-0.580 65**1-0.967 25**10.959 364**11.00011qP1-0.699 45**1-0.653 53**10.598 048**1-0.926 03**1-0.781 9**11.0001产量1-0.897 82**1-0.383 63**10.296 383**1-0.747 04**1-0.529 11**10.942 701**11.000注:“*”表示显著相关(P<0.05);“**”表示极显著相关(P<0.01)。

2.6不同品种叶用莴苣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变化趋势

由图5可知,3个叶用莴苣品种qP值变化明显不同,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qP值逐渐升高,说明该品种叶用莴苣的光合利用率逐渐增强、叶用莴苣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传递的份额逐渐增大,PSⅡ电子传递活性越来越高。大禹奶油叶用莴苣qP值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香港玻璃温室叶用莴苣qP值先上升后下降,说明这2个品种叶用莴苣光合作用明显受到抑制,叶用莴苣吸收的光能不能很好地用于电子传递,不适宜在江苏地区种植。

3结论与讨论

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作物叶片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是选育、鉴定优良品种的重要指标[13]。本研究表明,意大利全年耐抽薹叶用莴苣的Fv/Fm、qP、ETR值均较高,说明此品种叶用莴苣的光合器官能把捕获的光能较充分、高效地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PSⅡ活性光合潜能较高,适宜在江苏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牟会荣,姜东,戴廷波,等. 遮荫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2):599-606.

[2]薛延丰,刘兆普. 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筛选抗盐菊芋品种的初步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08,18(7):766-770.

[3]陈小凤,李杨瑞,叶燕萍,等. 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净光合速率评价引进禾本科牧草的抗旱性[J]. 草业科学,2007,24(5):53-57.

[4]张雪洁,谭晓风,袁军,等. 低磷胁迫对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12,30(2):48-51.

[5]王春萍,雷开荣,李正国,等.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21(3):38-43.

[6]郭春芳,孙云,唐玉海,等. 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560-564.

[7]张秀茹,郭卫华,王仁卿,等. 三种松树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2):1-5.

[8]刘立云,李艳,杨伟波,等. 不同品种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5):886-889.

[9]刘明,孙世贤,齐华,等. 水分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9,17(3):95-98.

[10]刘志梅,蒋文伟,杨广远,等. 干旱胁迫对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4):533-539.

[11]匡廷云. 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化过程的原理与调控[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0.

[12]贺立红,贺立静,梁红. 银杏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4):43-46.

[13]周可金,肖文娜,官春云. 不同油菜品种角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3):316-321.孙永生,崔连伟,贾俊香,等. 部分大葱品种表型性状的初步分析与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