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针头在抽吸特殊药物中的应用

2014-07-18 11:32:41钱薇陈铭霞袁巧玲陈昀王翠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免疫增强瓶底疼痛感

钱薇 陈铭霞 袁巧玲 陈昀 王翠红

8号针头在抽吸特殊药物中的应用

钱薇 陈铭霞 袁巧玲 陈昀 王翠红

目的探讨8号针头瓶底抽吸特殊药物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皮下注射免疫增强剂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倒转瓶身抽吸方法, 观察组采用8号针头瓶底抽吸方法, 比较两组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及患者疼痛感。结果两组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及患者疼痛感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号针头瓶底抽吸药液方法简单易行, 可减少药液浪费, 缩短抽吸时间, 减轻患者注射时疼痛感, 优于传统方法。

针头;配药方法;注射针头;残余液量

随着医学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出院患者需要长期注射生物制剂、免疫增强剂等, 这些注射剂剂量小、价格昂贵,并且大多数是使用各种密封瓶包装的药品, 在抽吸药液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造成浪费、降低药效, 尤其是高价值药品,患者往往对密封瓶液体残余液量比较在意, 特别在门诊注射室这个环境中, 护士是直接面对患者进行操作, 如何有效的抽吸药液, 避免药物浪费, 同时减轻患者由于长期注射所致的疼痛感, 是医务人员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院门诊注射室对抽吸药液的方法进行改进,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4月需皮下注射免疫增强剂的门诊患者200例, 按注射日期单双日随机分为传统抽吸药液的传统组和8号针头瓶底抽吸药液的瓶底抽吸组, 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配置方法 配置及注射药液均由同1位门诊注射室高年资护士完成, 配置前准备相关用物。

1.2.1传统抽吸药液法 用1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注射用免疫增强剂的溶剂后, 将针头垂直刺入注射用免疫增强剂粉剂瓶, 按常规方法将药粉充分溶解后, 左手握瓶使瓶底朝上、瓶口朝下, 右手将针尖退至瓶塞口边摇边转抽完药液。

见图1。

图1 传统抽吸药液法

1.2.28号针头瓶底抽吸药液法 先将1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配套针头换成8号无菌针头, 抽取注射用免疫增强剂的溶剂后, 将针头倾斜刺入注射用免疫增强剂粉剂瓶, 按常规方法将药粉充分溶解后, 瓶口朝上静置5s, 勿倒转瓶身,左手握瓶, 使瓶底略朝下、瓶口朝上、瓶与水平呈30~45°角, 右手将针头斜面贴住药瓶下壁一侧, 连续匀速地抽吸药液, 抽吸毕抽取空气少许, 注射前换上1ml无菌注射器配套的针头。见图2。

图2 8号针头瓶底抽吸药法

1.3评价指标 每次注射后, 1位护士负责观察及记录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和注射时患者的疼痛情况。药液残余量:抽取药液后将注射瓶静止放置5min, 打开瓶塞, 剪裁滤纸3 cm×3 cm, 放置于电子天平(型号FAll04, 上海天平仪器厂)托盘后归零。开启密封瓶橡胶塞, 滤纸吸取残留液量后立即再次称量(室温控制在22~24℃), 记录残留液体重量;操作时间:自针头插入胶塞至药液配置抽吸完毕的时间;注射时患者的疼痛情况:注射结束后, 参照疼痛分组标准 ( verbal vating scales, VRS)[2]。轻度:疼痛感觉不明显, 愿意接受治疗;中度:疼痛感觉可以耐受, 尚可接受治疗;重度:疼痛感觉明显, 惧怕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种抽吸药液方法的患者疼痛感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种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比较

表1两种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比较

注:两组比较, P<0.01

组别例数药液残余量(g)抽吸时间(s)传统组1000.311±0.01136.45±0.76瓶底抽吸组1000.135±0.00921.15±0.51 t 74.19271.188 P 0.0000.000

表2两种抽吸药液方法的患者疼痛感比较

3 讨论

3.18号针头瓶底抽吸药液的方法可以减少密封瓶的药液残余量。免疫增强剂以密封瓶包装为主, 多以皮下注射为给药方式, 剂量普遍小, 多为1 ml左右, 价格高, 几百至几千元不等, 在给药时, 临床中通常是通过使用1 ml注射器及4号半针头, 抽吸并注射药物, 操作中尽可能减少密封瓶中药液残留, 并且要减少针头中的药液的残留, 保证药品的准确,减少药品浪费。而实际工作中, 使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时, 仍会在抽吸药液环节造成药液损失。有文献指出, 应用常规方法时, 部分药液残留在瓶口凹槽内, 呈死角药液不能抽尽[3]。而足量有效的药物是疾病得以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而药液残留却明显影响着其足量和有效[4], 而注射药液总量越小, 残留药液比例越大[5]。而使用8号针头抽吸药液避免了瓶身倒转的动作, 减少药液残留于凹槽部位, 从而达到药液残余量减少的目的。

3.28号针头瓶底抽吸药液的方法可以缩短抽吸药液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8号针头规格是0.8 mm×38 mm, 密封瓶高度约为36 mm, 因此针头可触及瓶底, 斜面贴近瓶壁, 容易快速抽尽药液。而传统方法中, 为达到抽尽药液的目的, 4号半针头需不断改变角度进行抽吸, 从而导致抽吸时间延长。

3.3使用未穿刺胶塞的针头进行皮下注射可以减轻疼痛感目前疼痛已经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6], 而使用免疫增强剂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注射, 针头在经过胶塞摩擦后使针头的锋利程度下降,使针尖出现毛燥甚至倒勾形成, 为了避免注射失败, 操作者在注射时要加大力度才能达到快速进针, 这样会使患者产生视觉上的恐惧感, 产生紧张情绪, 加重痛感。经过瓶塞的针头会携带少量的橡胶微粒, 从而引起局部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反应。使用8号针头抽吸药液后, 更换注射器配套针头给患者进行注射时针头为首次使用, 针尖锋利, 不会携带任何微粒, 可减少患者疼痛感。

综上所述, 8号针头为一次性包装使用, 取材方便, 瓶底抽吸药液方法简单易行, 可减少药液浪费, 缩短抽吸时间,减轻患者注射时疼痛感,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崔焱, 姜安丽.护理学基础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01.

[2] 郝双林, 赵俊.临床疼痛的测定方法及评价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学分册), 1993, 14(4):228.

[3] 万荣, 南旭蕾.瓶装粉剂药物抽吸方法.护理研究, 2007, 21(2):449 .

[4] 庄捷, 郑璇.小容量注射剂配置后残余药量的比较.海峡医学, 2009, 21(10):24-25.

[5] 周轶伦, 王香.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用于贵重药物皮下注射的体会.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5):429.

[6] Sousa FA.Pain the fifth vital sign.Rev lat Am Enfermagem, 2002, 10(3):446-447.

2014-08-28]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铭霞

猜你喜欢
免疫增强瓶底疼痛感
新材料作文“疼痛感”模拟实战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9:04
鸡疫病防治中免疫增强剂的作用
黑龙江科学(2021年6期)2021-01-13 19:13:35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最是春花烂漫时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 07:12:58
口香糖瓶的改进
STARLITE TROPICAL瓶底提升碳酸软饮料PET瓶抗受力和稳定性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