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经验总结

2014-07-18 12:06:51王洪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角型眼压青光眼

王洪超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经验总结

王洪超

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护理组实施护理干预,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术前, 护理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眼压下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缩短眼压下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闭角型青光;术前;心理反应;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急性眼病, 由于房角关闭, 导致眼压急骤升高, 引起各种眼组织损伤症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率相当高, 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眼胀、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1]。为了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 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本院将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各36例。护理组中男性患者14例, 女性患者22例, 在45~8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1.43±2.44)岁。对照组中男15例, 女21例, 年龄在45~8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2.66±2.0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1.2.1分析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心理反应主要包括:紧张恐惧、焦虑悲观、狂躁不安、压抑忧郁等。特别是老年患者生活过于单调, 过多考虑子女、配偶、家庭经济等, 出现各种焦虑情绪。高眼压者甚至会出现绝望心理, 检查治疗依从性较差。同时, 由于头痛、眼球胀痛、失眠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形成了身心恶性循环。

1.2.2为患者提供良好护理环境,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为了增强患者护理舒适感,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 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 介绍主刀医师的临床成功经验以及业务水平, 使患者与手术成功患者多加交流,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树立手术治疗信心。

1.2.3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 建立家庭与社会支持 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对手术寄予很大希望, 但又担心手术效果。因此, 护理人员应该针对不同患者, 采取倾听、言语疏导、音乐疗法的方式, 指导患者控制不良情绪。术前在剪睫毛、洗眼等准备工作中, 多次住院者对手术恐惧情绪更严重, 需要得到社会与家庭的支持。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 为患者争取得到家属理解与支持。

1.2.4实施健康教育, 加强功能训练 患者对疾病本身认识不高, 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解青光眼发病机制、手术麻醉、保健知识等, 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同时, 指导患者掌握缓慢深呼吸、四肢放松、练习眼球、防止咳嗽、打喷嚏等方法, 增强手术配合程度。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 手术前, 护理组SAS评分为(36.22±3.24)分, 对照组为(50.57±5.33)分, 护理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眼压下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 护理组眼压下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眼压下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表1两组患者眼压下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注:aP<0.05, 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眼压下降至正常时间(h)住院时间(d)护理组(n=36)12.55±2.09a14.43±4.35a对照组(n=36)24.32±3.4620.42±5.42

3 讨论

大部分患者发病与情绪变化相关, 由于长期处于情绪激动紧张、抑郁等情绪而引发此疾病, 术前心理反应导致病情加重, 不利于手术治疗展开, 影响眼压的下降及术后的恢复[2]。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房水排除通路, 降低眼压水平, 恢复正常视力等[3]。因此, 在术前了解患者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实施健康教育, 有利于稳定病情以及降低眼压, 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4]。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护理组SAS评分明显降低, 护理组眼压下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少。综上所述, 给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可缓解患者术前不良情绪, 恢复正常的眼压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

[1] 刘立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1(13):286-287.

[2] 曾令霞.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中国当代医药, 2013, 14(11): 142-143.

[3] 蒙雅群, 张春英.心理行为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 214-215.

[4] 朱丹荔, 董静, 钱小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的护理.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3):293-294.

024076 内蒙古赤峰市平庄矿区总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角型眼压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7:52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04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眼科学报(2021年6期)2021-07-18 02:06:02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益寿宝典(2018年11期)2018-01-27 17:55:03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青光眼“未病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