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萍
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莉萍
目的对心血管介入手术后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对85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5例患者中术后失眠28例, 失眠发生率为32.94%, 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维持障碍及入睡困难。影响患者失眠的原因包括年龄、环境因素、腰酸背痛、切口疼痛、精神心理因素。结论影响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的因素众多, 临床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患者采用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患者失眠质量。
心血管介入;睡眠障碍;护理对策
心脏介入手术是目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的方法及手段, 术后充分休息、高质量的睡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充足的睡眠状况能最大限度减少机体耗氧量, 尽快恢复患者体力, 促进患者康复[2]。睡眠障碍是心血管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表现为无睡眠感、多梦、噩梦、睡后困顿。刘琳等[3]研究指出,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3.9%。对影响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4]。为此, 本文将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影响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护理策略, 旨在促进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选取本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8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37例, 年龄18~82岁, 平均年龄(56.98±4.28)岁。行冠状介入治疗41例, 行先心病介入治疗28例, 行射频消融手术10例, 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6例。
1.2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对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向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调查心脏介入诊治手术后患者当天睡眠情况及影响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调查结果 85例患者中术后失眠28例, 失眠发生率为32.94%, 其中术后1 d失眠20例, 术后2 d失眠8例, 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维持障碍及入睡困难。
2.2影响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与非失眠组患者相比,失眠组患者年龄较大、住院环境吵闹、腰酸背痛、切口疼痛程度较重、精神较紧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影响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理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超过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巩固、恢复机体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李美娟等[5]认为良好的睡眠质量可有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提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机体患病率。本研究中对80例心脏介入患者睡眠质量及失眠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经调查发现, 龄较大、住院环境吵闹、腰酸背痛、切口疼痛程度较重、精神较紧张是影响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失眠的主要因素。
3.1影响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睡眠障碍的因素
3.1.1精神心理因素 患者术后对病情过于担心可导致患者睡眠困难, 不良的情绪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 影响患者预后。刘玲等[6]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其研究显示, 心理紧张的患者其术后失眠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理状况正常的患者, 从而提示精神心理因素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3.1.2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精神状态较差, 心理较脆弱, 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焦虑可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 从而引起患者失眠, 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张长弓等[7]对125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 其结果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从而提示老年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3.1.3腰酸背痛及切口疼痛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由于切口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腰酸背痛感。机体疼痛会导致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从而刺激交感神经, 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 影响患者入睡。
3.1.4住院环境吵闹 吵闹的环境会导致人出现不愉悦的感受, 从而影响人的心情, 导致人们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导致人们睡眠质量下降, 影响人们入睡。
3.2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睡眠障碍护理对策 针对影响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睡眠质量, 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2.1精神障碍的护理 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对促进患者睡眠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及倾听技术将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焦虑感[8]。护理人员学会换位思考, 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 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 转移患者意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可有效促进护患沟通, 让护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 提高患者心理护理效果。
3.2.2肢体制动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术后24 h对术侧肢体制动, 切口处采用砂袋压迫6 h,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可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术后出血情况。但术后肢体制动会导致患者舒适性下降, 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制动, 并为患者设置舒适的体位, 提高患者舒适性,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3.2.3腰酸背痛及切口疼痛 疼痛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正确体位对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以提高患者配合度, 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应耐心倾听患者心理需求, 了解患者所需, 并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4尿潴留、排尿困难的护理 术后尿潴留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前在床上练习排尿, 给予患者腹部热敷及膀胱按摩, 促进患者排尿。同时应鼓励患者术后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排泄, 减少造影剂对机体的损害。
3.2.5坏境因素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同时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 让患者能安心休息。此外,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动作应尽可能轻, 以免影响患者睡眠。患者夜间休息时应将各仪器报警设置调整至合适的范围, 提高患者舒适性, 促进患者睡眠。
[1] 刘英.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7):105-106.
[2] 沈燕.失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护理干预.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7):2007-2007.
[3] 刘琳, 包冬英, 周晓丽, 等.心血管介入手术后老年患者的护理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151-152.
[4] 杨传举.80例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08(10):67-68.
[5] 李美娟.50例心血管病失眠患者护理观察对比.健康之路, 2013, 12(5):288-288.
[6] 刘玲, 方琴.失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9(35):261-262.
[7] 张长弓, 攸翔.64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及健康干预.中外医疗, 2011, 30(14):44-45.
[8] 邵红燕.5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失眠原因及干预效果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05(13):108-109.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