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付梅 袁静 丁洁
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预防
曹付梅 袁静 丁洁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流行趋势, 为治疗和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肿瘤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耐药菌监测分析。结果338株病原菌中发生MDRO医院感染48株, 占分离菌株的14.2%;检出率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21株(43.75%)、肺炎克雷伯菌16株(33.33%)、MRSA 11株(22.91%);感染高危科室为肿瘤内科(47.9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50%)为主。结论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 应加强监测, 正确、合理实施个性化抗菌药物应用, 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及蔓延。
肿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
肿瘤患者由于病情危重, 抵抗力低、免疫功能下降, 易发生医院感染, 加之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为及时了解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耐药菌流行趋势, 制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对肿瘤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菌株来源 收集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肿瘤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 包括血液、痰液、尿液、胸腹腔引流液、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细菌结果, 共分离细菌338株, 其中MDRO 48株, 同一患者相同菌株且耐药谱相同按1株计算。
1.2方法 采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离鉴定菌株和药敏检测, 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2.1MDRO的检出率与构成比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肿瘤患者共留取各类标本共885人次, 共检出病原菌338株, 其中MDRO 48株, 占分离菌株的14.2%, 见表1。
表1MDRO的构成比
2.2MDRO感染的临床分布与构成比 见表2。
表2MDRO的临床分布与构成比(n, %)
2.3MDRO感染的部位分布与构成比 见表3。
表3MDRO的感染部位分布与构成比(n, %)
3.1多重耐药菌(MDRO) 主要是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目前,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病原菌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明显的差异[1], 因此, 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保证患者安全。
3.2本院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14.2%, 高于郭子云[2]8.48%的报道;多重耐药检出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检出率为大肠埃希氏菌21株(43.75%)、肺炎克雷伯菌16株(33.33%)。高发科室以肿瘤内科为主, 本院肿瘤内科患者多是肿瘤晚期并长期住院接受化疗者, 病情危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 常常伴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 极易发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严重医院感染;同时由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常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且用药时间长, 破坏了宿主自身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从而导致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的条件致病菌感染[3]。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 由于临床大量使用头孢抗菌药物, 特别是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加之侵入性操作的大量应用, 造成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另外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不容忽视, MRSA检出11株(22.91%), 耐药性日趋严重, MRSA的出现导致临床治疗的选择性越来越窄[4],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3.3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制订MDRO的预防控制措施。
3.3.1加强对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认识, 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标准监测与上报流程, 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的病原菌, 检验科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将监测结果第一时间通知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 以保证监测的时效性, 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保证消毒隔离措施及时有效, 避免多重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3.3.2加强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定期到微生物室收集细菌培养结果, 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阳性结果报告, 指导临床医务人员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实行单间隔离, 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措施, 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严格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有效地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3.3.3认真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根据微生物病原学检测结果, 正确、合理实施个性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处方审批制度, 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耐药趋势分析, 正确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 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及蔓延。
[1] 黄娥, 范文, 段六生.荆门市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 369-370.
[2] 郭子云.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7(5):389-390.
[3] 谢玉平, 叶茂林, 方平.3630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5):651-652.
[4] 张晓兵, 龚雅利, 刘志勇, 等.3170株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谱与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3):422-424.
462000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