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疗法抗幽门螺杆菌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腹型的疗效研究

2014-07-18 12:06:51陈澄欧阳国栋龚长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7期
关键词:紫癜螺杆菌幽门

陈澄 欧阳国栋 龚长富

序贯疗法抗幽门螺杆菌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腹型的疗效研究

陈澄 欧阳国栋 龚长富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抗幽门螺杆菌对小儿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经非侵入性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呈阳性的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4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0 d序贯疗法的抗幽门螺杆菌方案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痊愈10例, 好转8例, 无效6例, 有效率为75%, 复发率为45.83%;治疗组患儿痊愈20例, 好转2例, 无效2例, 有效率为95.83%, 2例复发。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小儿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病因之一, 且消除幽门螺杆菌可较快缓解患儿腹痛症状。序贯疗法较标准三联疗法, 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上, 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更高的根治率, 并可提高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效率, 减少复发率。

抗幽门螺杆菌;小儿;过敏性紫癜;腹痛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之一,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累及全身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 使血管的渗透性和脆性增加, 而导致出现出血症状, 其中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儿占90%[1]。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伴有腹痛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感染率更高。作者对此类患儿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自2012年2月~2013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70例过敏性紫癜伴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胀痛、便血等不同消化道症状的患儿, 采用非侵入性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其中有48例患儿经检测HP呈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68.57%。将此4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4例。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9例, 年龄6~17岁, 平均(8.8±3.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 年龄6~18岁, 平均(9.3±2.5)岁。所有患儿均无肝肾功能不全者,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组胺、维生素、钙剂等常规治疗, 同时给予止血, 有消化道出血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治疗, 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序贯疗法, 前5 d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阿莫西林, 后5 d应用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 10 d为1个疗程, 根据患儿的体重给予合适的药物剂量。对两组患儿停药后复测幽门螺杆菌, 观察治疗效果;对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 观察复发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及复发 治愈:10 d后皮损及临床症状消失, 幽门螺杆菌检测转阴;好转:10 d后皮损消退5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幽门螺杆菌检测转阴:无效:10 d后皮损消退<50%, 并有新皮疹再发, 临床症状无改善, 幽门螺杆菌检测未转阴。有效为治愈加好转。复发:随访6个月内又出现皮疹、关节疼痛或腹痛等临床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1进行处理, 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有效率为7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83%。两组患儿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5.83%,治疗组为8.33%, 两组患儿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n)

表2两组患儿的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免疫球蛋白A(IgA)、C3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激活补体, 导致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及其周围产生炎症的一种小血管炎。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此时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最常见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肾脏改变及关节症状为主。其病因多种多样, 有报道称:幽门螺杆菌诱发的过敏性紫癜具有病程长, 易复发,儿童易患, 腹痛型多见等特点[2];也有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与消化道溃疡、胃淋巴瘤、胃癌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而且与过敏性紫癜也密切相关, 尤其是有胃肠道症状的腹型过敏性紫癜[3]。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胃肠道外疾病也有一定关系[4]。因此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而诱发小儿过敏性紫癜这个情况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5]。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 在幽门螺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持续刺激下, 激发免疫反应, 形成一系列的免疫复合物, 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的基底膜上, 激活补体C3, 生成C3a、C5a、C3b等过敏毒素, 从而形成膜攻击单位, 在此基础上不仅引起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免疫复合物, 而导致组织损伤和皮肤坏死性血管炎;而且可以释放中性介质, 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 增加机体与消化道内食物、药物、病原体等变应原的接触机会, 放大过敏反应程度而导致过敏性紫癜[6]。本文统计显示, 过敏性紫癜患儿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为68.57%, 与有些报道的数据相仿[7]。因此, 小儿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病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有关联的。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序贯疗法, 具有HP根除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的优势, 在儿科临床应用上, 是符合小儿根除HP的理想治疗方案[8]。本研究通过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伴有腹痛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观察表明,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0 d序贯疗法的抗幽门螺杆菌方案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6个月随访, 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5.83%, 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患儿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 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并伴有腹痛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复发率降低, 证实了幽门螺杆菌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综上所述, 对于伴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应常规给予幽门螺杆菌检测, 如为阳性者, 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幽门螺杆菌序贯疗法治疗, 提高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提高预后。

[1] 杜嗣康, 郑日新.小儿胃肠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81-287.

[2] 程书权, 张富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儿科疾病应用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 4(4): 248-249.

[3] 刘玲, 魏岚, 赵学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痈临床观察.吉林医学, 2012, 3(33): 1395-1396.

[4] 高文, 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外疾病.中国医刊, 2007, 42(2):2224-2225.

[5] 徐晓华, 刘风霖, 张书红, 等.1442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性疾病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2):100-102.

[6] 严加林, 张明亮, 卢小刚, 等.过敏性紫瘫患者胃和十二指肠赫膜病变的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 35(6):378-380.

[7] 袁俊梅, 陈海燕.复发过敏性紫瘫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3):67-68.

[8] 陈澄.不同疗法治疗儿童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比较.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3):27-28.

283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陈澄龚长富); 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欧阳国栋)

陈澄

猜你喜欢
紫癜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说说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2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OipA6间接ELISA法的建立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祝您健康(1994年8期)1994-12-30 06: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