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甲子 刘志
急诊患者常用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155例分析
江甲子 刘志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常用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的分类、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5例碘造影剂过敏病例,分析造影剂种类, 所致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中碘普罗胺占28.27%(44例), 碘海醇占22.75%(35例), 死亡人数碘普罗胺为3例, 碘海醇为2例;离子型造影剂所致过敏性休克均为泛影葡胺, 比例为32.25%(50例), 死亡人数比例占4.76%(5例)。另外伴有重大疾病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死亡10例, 其他患者经抢救24 h内均可恢复。结论离子造影剂至过敏性休克比例最大, 与离子解离造成一系列神经、心血管系统副反应有关, 非离子造影剂无离子解离, 副反应较低。高危人群及特殊人群在两种造影剂使用中都有较高致过敏性休克和(或)死亡率。
碘造影剂;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离子型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
随着CT技术发展, 很多疾病依赖CT检查帮助诊断, 而增强CT效果需要不同种类造影剂, 因此临床上造影剂过敏时有发生。为了解造影剂过敏的有关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减少致死率,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近3年来共收集的155例造影剂过敏病例进行分析。
1.1一般资料 男92例、女63例, 年龄12~74岁, 具体分布见表1。
1.2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种类分布及致死亡情况分布 由表2 可见致过敏性休克造影剂药物种类及致死亡比例。离子型发生过敏时表现为胸闷气短, 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 血压下降, 发绀休克, 重者呼吸心跳停止。非离子型临床表现为皮疹、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心悸、大汗、面色苍白、休克等。
1.3出现过敏时间 造影剂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 发生过敏性休克。有29例(18.71%)在注入造影剂过程中发生休克;111例(71.61%)在注射完造影剂后出现休克, 其中81例是在30 min内发生休克, 最短时间为30 s, 最长时间为1 d后(迟发型过敏反应, 常发生在造影后1~7 d,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2])。
表1患者性别及年龄比例[n(%)]
表2致过敏性休克造影剂药物种类及致死亡比例[n(%)]
1.4患者原患疾病及既往药物过敏史分布 15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 原患疾病种类多样, 药物过敏史主要包括:碘过敏,磺胺类药物过敏, 青霉素过敏史。过敏性休克患者原患疾病及既往药物过敏史分布见表3。
表3患者原患疾病分布及既往药物过敏史情况
1.5抢救过程及转归情况 造影剂过敏救治是按照有关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进行, 首先立即予静推地塞米松5 mg并充分吸氧, 使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 开通静脉补充血容量, 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变化, 应用多巴胺维持血压, 若呼吸心跳骤停, 立即实行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155例患者中发生过敏性休克后, 经抢救, 最快1例5 min好转, 除10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原患疾病为严重心血管疾患2例, 严重肝脏疾患2例, 严重肾功不全疾患2例, 65岁以上老人病重体质较差者1例, 严重哮喘疾患1例, 甲亢疾患1例, 既往药物过敏史疾患1例), 其余145例抢救后脱险, 一般于24 h内基本恢复正常。
通过155例造影剂过敏病例表明, 本院急诊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中, 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分布以51~70岁居多,占61.93%(96例), 30岁以下较少, 占5.16%(8例), 提示临床医师使用碘造影剂时, 注意此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比例为67.10%(105例),其中碘普罗胺占28.27%(44例), 碘海醇占22.75%(35例), 死亡人数比例占10%(5例), 其中碘普罗胺为3例, 碘海醇为2例;离子型造影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为32.25%(50例),但均为泛影葡胺, 死亡人数比例4.76%(5例), 这主要是因为离子型造影剂有离子存在, 形成高渗压, 注入血管后刺激性大, 对神经组织和心脏传导阻滞损害最大, 可致动脉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而非离子型造影剂无离子解离, 渗透压低, 粘稠度低,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离子型造影剂, 对心、脑、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也比离子型造影剂小[3]。
高危人群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差5~10倍, 甚至更高[4]。高危人群包括:①有碘过敏史;②过敏体质、湿疹荨麻疹、哮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③严重心血管疾患、肾功能不佳、严重肝脏疾患、严重糖尿病;④甲亢、甲状腺肿;⑤副蛋白血症、嗜铬细胞瘤;⑥近期使用过造影剂;⑦多发性骨髓和失水状态;⑧年龄因素:1岁以下婴儿和65岁以上老人, 特别是病重体质较差者[5]。
注射造影剂过程中, 速度不宜过快, 密切观察病情, 尤其对高龄患者更应警惕, 哮喘、过敏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是过敏性反应的高危因素, 更要谨慎[6]。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 应立即停用造影剂, 及时给予吸氧、升压、抗过敏等治疗。
[1] 符浩, 华琦, 李东宝, 等.碘普罗胺致过敏性休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 8(6):422.
[2] 刘俊方.药物在现代放射学中的应用及作用.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4, 7(10):429-431.
[3] 黄祥, 郭代红, 陈超, 等.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分析.中国药师, 2007, 10(9):867.
[4] 刘晓岩, 冯颂华.造影剂严重不良反应的识别与防治.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9):86-87.
[5] Khachma D.Immediate and 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to iodinated radiographic, ontrast agents:an update.Therapie, 2009, 64(5):331-339.
11000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刘志